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没人 产业如何升级?
 

【作者: Gandalf】2003年04月05日 星期六

浏览人次:【4086】

在90年代,台湾发展资讯业有成,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在急速发展后,却在2000年往谷底摔落。以往赚进大笔外汇,吸引众多外商投资的资讯业,一时间成了烫手山芋。难道台湾的资讯产业已经走下坡,不再有往年的盛况吗?很遗憾,照目前的政策及政府的反应看来,很可能成为事实。


台湾虽称宝岛,但在能源、资源上并不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除了农产品外,许多的生产原料都要靠外国进口,才能加以生产或加工。资讯业也不例外,以台湾资讯业两大巨头说,其生产原料都要靠进口;此外,在台湾经济起飞后,国人对薪资的要求,似乎远比实际业界能供应的多得多,有着自视太高的毛病。使产业不得不引进一些外劳,降低人力成本。


这几年的情况更糟,国内政策的发展,追不上资讯产业的要求,要人材没人材,要人工没人工,深怕产业外移拖垮经济,一昧的滥用政治力牵制产业,一方面做为和对岸谈话的本钱;二方面怕肥了对方的荷包。但是我们的本钱似乎没有这些决策者想像的那么厚,两三年下来,似乎已经捉襟见肘了。


国内资讯业有两个问题,一是研发人力,二是生产人力的问题。首先,资讯研发人材不足,这是大家已经知道的了。但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广设大学院校,降低升学门楷。这种作法,无异于饮鸠止渴,降低研发人材水准,会让台湾将来更没有竞争力。这些不当政策中,以不当的教改遗祸最深,今日再不修正,十年后将无可用之人。


其次,企业的心态是十分可议,台湾产业讲究低成本、高营收,使得许多研发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所谓Cost Down,即降低生产成本的工作上。这些研发人力,也很少有满意的报酬,以致于研发人材一有机会,就往海外发展。


而企业股东的短视近利亦是产业杀手!激励研发人员,创造台湾资讯奇迹的高配股策略,因为影响股东收益而被大加挞伐。这样也能得到政策支持,算台湾奇迹一件!如此一来,留不住辛苦栽培的研发人员,又不能培养优秀的新人,这问题怎能不愈来愈严重?


再谈到生产人力。一直以来台湾都以生产代工拉动经济,以前加工出口如此,现在资讯产业也比照办理,所以我国热门产业不是设计研发,而是代工别人研发的产品。以往台湾人民任劳任怨,能接受工时长,待遇低。现在口袋里有了点钱,以往的耐力韧力都不知那去了。加上教育往「下」扎根,人民平均学历是提升了,平圴能力却没提高多少,也不接受太低待遇的工作。政府想请外劳又怕增加国内失业率;想在国外设厂又怕产业外移。情况糟的无以复加!


恳请政府面对现实吧!台湾要的不是一层又一层无谓的政策限制,而是一个可以发展的空间。代工生产更不是台湾的未来,而是应该把人力素质拉高,往研发设计发展。把原有之代工产业移往人力成本更低之处,才能增加这些厂商竞争力!毕竟经济发展的目的是积极的赚进外汇,而不是消极的留滞产业!


相关文章
视觉化 Raspberry Pi 数据:轻松用 Arduino Cloud 掌握物联网装置
一美元的TinyML感测器开发板
建筑业在无线技术基础上持续发展
环境能源物联网将为资产追踪带来革新
功率循环 VS.循环功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工研院获2012美国百大科技奖 创新绿能技术争光
» 中国推分布式发电 有助微型逆变器成长
» 日本储能商机热 取得S Mark认证为补助关键
» 昱辉阳光:太阳能产业整合将不断发生
» 后锂电池时代的突破点(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3ADIBHGSTACUK8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