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RFID前行的荆棘路
四大瓶颈:成本、标准、精确度与应用系统

【作者: 歐敏銓】2004年09月03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1971】

在欧美日等地已发展多时的「无线射频辨识(RFID)」,最近似乎才开始在台湾引起较大的注意。例如看重台湾在电子产业供应链上的重要地位,微软继美国的RFID研发中心与印度的RFID工程中心之后,日前宣布在台成立RFID卓越中心,预计投资达一亿元,未来将扮演验证中心及整合服务的角色。其他还有一些厂商宣布进场,如恒隆科技的成立,并引进美国RFID解决方案公司Alien Technology的标签与读取器产品与技术。Alien公司因接获Gillette公司订购5亿个RFID而闻名。


仅管在市场及媒体引发的波澜效果可望在近期内浮现,但预料实际的开发与应用案例还得等待一些时日。这一方面牵涉到微妙的技术优势竞争,也就是即使有公司已在进行相关技术的导入工作,但为了比竞争对手更早进入市场,往往不愿公开自己的策略与进度。另一方面则是在应用上的遭遇瓶颈,包括成本、标准、精确度与应用系统等议题。


在成本方面,依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等级的RFID晶片,成本自然也不同。其中主动式(本身有电源)的RFID晶片功能性强、发射距离远,但成本较高,一般要数美元到数十美元一颗。然而,此类产品属于高阶应用,对于成本的敏感度较低;相较之下,目前RFID主打的智慧型数位条码应用,就对成本锱珠必较。到今(2004)年年中为止,被动式RFID晶片的价格已降到每颗最低约五美分,但市场认为真要取代传统的印刷条码,最少还得降到每颗一美分才行,而这对制程及封装技术将会是很大的挑战,甚至得寻求CMOS以外的制程途径才行,例如奈米压印的塑胶电子技术。


即使晶片成本能继续降低,若产品上的标签无法在不同的国家被辨识,势必会限制RFID的应用范围与接受度。目前国际间仍缺乏一套共通的RFID标准,但可喜地是,各行其事的情况已经改善,在势力多方整合后,现今最有影响力的组织当属欧美阵营的Auto-ID Center与日本阵营的Ubiquitous ID Center(UID)。我国工研院方面较看好Auto-ID Center提出的EPC规格,不过UID也拥有超过350家的支持会员,预料会有跨两大规格的产品出现。


另外则是精确度的问题。 RFID虽然可让辨识作业更为便利,但它的精确度却受到运作环境的极大限制,例如RFID标签很容易受到金属的影响,当标签和读取器之间有金属物,或标签背面为金属时,都会因金属吸收电磁波而无法通信,这对金属罐装及铝箔包装饮料等产品的辨识会造成困扰。其他的环境影响则包括水会吸收频带的无线电波、移动过快会降低辨识率,以及其他无线电波的干扰等等。


除了晶片本身的技术问题外,整体的应用模式也是RFID发展的重要关键。这会因不同的领域而有不同的应用潜力,也需要设计出符合特定领域或产业需求的应用系统,对于ERP等软体业者来说,可以说是一块极待开发的新市场。 RFID是否真能成就不世功业,看来还得斩断眼前的许多荆棘才行。 (欧​​敏铨)


相关文章
视觉化 Raspberry Pi 数据:轻松用 Arduino Cloud 掌握物联网装置
一美元的TinyML感测器开发板
建筑业在无线技术基础上持续发展
环境能源物联网将为资产追踪带来革新
功率循环 VS.循环功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COMPUTEX] 祥硕展示USB 80Gbps、120 Gbps技术PCIe Gen5拓展AI传输领域
» ASML与imec成立High-NA EUV微影实验室
» 世界先进与NXP合资兴建12寸晶圆厂 主攻类比电源晶片应用
» [COMPUTEX] 信??展出新一代BMC晶片及全景智慧视觉化远端管理应用
» [COMPUTEX] 英特尔重新定义运算效能 强化AI PC发展力道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60XY9R2STACUK3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