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開放源碼的成功
 

【作者: 李士傑】   2004年06月28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2452】

剛從國外開放源碼研討會回來的同事,幫我帶回了一本關於開放源碼最新出版的專書:「開放源碼的成功」(The Success of Open Source)。作者是 Steve Weber,一位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的政治系教授。在他討論完開放源碼的協同合作開發過程的特質之後,在書中的最後一章「改變世界的程式碼/規則?」(The Code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中,他從開放源碼社群與其他對照的案例,包括好萊塢電影製作工業的社群與 eBay買家與賣家的交易社群,組織規則與權力歸屬的不同,討論開放源碼歷程(open source process)以及目前應用到其他領域的可能。


如果說好萊塢電影工業製作社群代表著權力集中在電影公司(出資者)、eBay 社群權力集中在經營交易平台的公司,開放源碼社群的權力則集中在提出創意、並且有能力整合核心價值的領導菁英團隊。在可見的未來,在黏合社群的連結性 (Connectivity)的演進所驅動下,這三種社群都會繼續存在,並且繼續演化:eBay 將會變成沒有限制、更有效率的完美市場、好萊塢電影製作社群將會演化出更細緻的分工體系,跨越地理限制進行全球化分工合作,而開放源碼社群將會演化出公領域或私領域、分散式創新的大規模參與。於此,開放源碼不再僅限於軟體領域,走向人類社會的世界舞台。


這其實也是讓像我這樣,從其他領域深入到開放源碼與自由軟體發展議題的專業者,所時時刻刻關切的問題。也許產業界關心政策方向的前輩會質疑,自由軟體或開放源碼,是一種成功的範例嗎?在同樣的問題背後,反映著大家對於問題理解的差異。產業界的成功,也許是指國內廠商是否能夠順利運用著自由軟體的模式、成功獲利?年度總產值可以估計攀升到多少億元?所以當質疑著「成功與否」的問題時,論述者總難有一個信心滿滿、轉換成經濟規模與公司數目的答案。對於產業界的慣常思考邏輯來說,一些沒有辦法轉換成為管控數字的經驗,遠比未達預期成果的數據資料還要恐怖:後者我們還可以調整觀點,找個方式把壓力轉移到其他焦點上,但是前者就實在令人頭痛無比,食之無用、棄之可惜。


然而對於已經在國際上創造出無數故事與成果的開放源碼社群而言,一個實際可行的實戰經驗是否被稱為成功,根本就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成功的定義。


市場與階層組織對於產業思考模式中的重要成員而言,是一種協調指揮資源調配的重要參考依據;但它不是唯一的一種。對其他型態的人類創作活動而言,可能就未必是如此。市場與公司,這種特定組織型態的利益考量,只觸及人類行為動機的一小塊領域。雖然這塊領域相當重要,但是為了公司進行創造活動,其動機層面所佔比例相當低。(只要你有和創作者、藝術家共事的經驗,應該就能夠了解這種感受。)一般來說,創作者的創作活動往往只限於個人或少數人;而能夠達成的集體創作效益,比例也相當有限。依照Steve Weber的說法,這些組織領導者所感受到的整體創造力,一加一不僅僅不等於二,大約只有20%~ 30%。如果開放源碼歷程能讓所有參與者的參與動機提高、溝通成本降低、讓創作者能大規模地彼此合作,進行精緻複雜的創作活動,屆時開放源碼早就已經脫離軟體這個層次的社會活動了。


這是為什麼各個領域的觀察者,能將目光跨越專業的藩籬,注視開放源碼歷程。事實上的(de facto)典範實踐,讓開放源碼本身成為一種概念上的成功範例,如同ESR所言,在「軟體的世界中贏得理念的戰役(battle of ideas)」。


如何維繫社群的力量、組織眾人不斷創新,並衍生出無數副產品與新計畫,這些例子在國際的自由軟體社群中每天都在發生。就和好萊塢電影工業不斷有新的片子開拍、eBay社群有新的東西在交易一樣,開放源碼社群以較低的溝通成本、精緻複雜的協同合作工作模式,追隨著首先提出想法、與整合核心價值的社群菁英領導團隊,團結起來解決共同面對的問題與困難。過去幾年開放源碼社群受到眾人矚目,衍生出各種領域、各式各樣採開放方法來實作的計畫,例如 Open-cola開放可樂計畫、開放音樂交流中心、哈佛大學法學院的開放法律計畫,以及「開放內容」建置、讓大眾參與的百科全書等等。雖然這些被激發的創意,大多數不見得真正觸及開放源碼計畫的核心:財產權體制的創新,而以一種譬喻的方式在使用開放源碼,但也呈現了開放源碼計畫所引發的連鎖反應:眾人想要試著延伸開放源碼的模型,應用到其他領域中。


邊緣與介面的創新

當我們試著簡單分析所謂成功的開放源碼歷程之邏輯,我們發現開放源碼歷程是一種問題導向式的歷程,沒有預先知道的標準答案、可能透過分散式的協同合作方式來解決眾人的難題。而對於參與其中的組織來說,開放源碼所解決的難題,可能發生在組織內部、也可能同時存在於其他地方,且這個難題「並非」該組織的競爭優勢、或角色定位上關鍵命脈之所在。換句話說,這樣的成功經驗往往發生在組織的邊緣,或是傳統組織與網路型態組織交會的介面處(interface),呈現出混種的創新成果(hybrid innovation)。


舉金融界與開放源碼混種的成功案例,Dresdner Bank AG 的投資銀行服務部門 Dresdner Kleinwort Wasserstein (DrKW) 透過Collab.net協助,提供 openadaptor.org 社群網站的基礎建設與綜合發展平台。Collab.net 幫助他們刺激並創造出一群圍繞著openadaptor 程式源碼作為基礎的「開發者社群」,共同解決金融銀行服務合併後,資訊服務與資料庫系統整合的「溝通難題」。初始的想法是,找到在其他地方也碰到同樣問題的人們,讓他們加入解決這些問題的開發者團隊,以整個組織的資源來攤提開發成本,並且增加機動性高的智囊團。決策者只需要思考並做出策略性的判斷:組織從開放源碼開發方式中所獲得的好處,與你的競爭對手免費獲得相同的工具之後你所需付出的代價,這兩者相比孰高孰低。沒有人能夠事先估算這樣的比較成果,所以每一個最後做出的決定,都是組織創新的一種實驗。


隨著開放源碼的成果廣而周知,這種創新實驗遂在更多領域、不同的地方普遍進行。可能是石油化學公司的主任工程師與領導團隊,學習如何整合開放源碼社群中針對難題的解答與自身的產品,找出客製化服務的商業計畫;也可能是醫藥照顧體系的整體規劃,讓個別的醫師能夠彼此協同合作,減低醫療問題解答過程中的資源浪費與錯誤發生率。人類基因體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草稿完成的全球里程碑,更開啟了開放源碼在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應用。這些從原本領域邊緣所浮現的分散式創新,即將帶給我們的生活全然不同的面貌。


社群不朽,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為網路文化觀察家,聯絡方式:ilya@iis.sinica.edu.tw)


相關文章
出口管制風險下的石墨替代技術新視野
用Arduino 打造機器人:循跡、彈鋼琴、下棋都行!
樹莓派推出AI攝影機、新款顯示器
智慧充電樁百花齊放
充電站布局多元商業模式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趨勢科技指漏洞修補為資安預防針 企業須知4大生命週期樣態
» 台日策略合作 凌群與日本CIJ聯手拓展日本生成式AI市場
» TeamT5資安開運館進駐資安大會 知己知彼防駭於未然
»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納入健保 開啟癌症精準醫療新紀元
» 科科與國眾電腦合作 因應智慧製造與金融業生成式AI需求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91.180.252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