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主机板规格之回顾、现况、与展望
 

【作者: 陳隱志】2002年01月05日 星期六

浏览人次:【8918】

主机板对资讯硬体产业而言,可说是最标竿性的组件,主机板连接处理晶片、记忆体、硬碟、界面卡、周边装置等,主机板即代表电脑系统架构,一部电脑的效能、功能、扩充性、升级空间,几乎都是由主机板所决定。


而主机板也是台湾最骄傲的资讯硬体,其占有率世界第一,特别是在Intel当年(1996、97)决定大力拓展主机板业务时,反而受到台湾主机板厂商的反扑,不仅Intel的拓展计画不如预期,甚至还使台湾主机板的世界占有率再度攀升,至2000、2001年,Intel已不再强调主机板业务。


主机板走过以往、发展至今,而未来又将如何发展呢?以下且让我们讨论此一议题。


主机板尺寸规格回顾

主机板在1984至1995年时可说是清一色的AT、Baby-AT规格,或是与此宽度相仿,长度缩减的2/3 Baby-AT、1/2 Baby-AT,一直到了1996年底,Intel所提出的ATX主机板开始出现,这主要是当时Intel的Pentium II处理器极需机壳内的散热气流配合,因此更改主机板的配置方式以迎合散热,并且也开始具体规范主机板上的组件高度限制,以及提供Back Panel的新I/O介面配置空间。


图一 : ATX Case 内部的俯视图,绿色部份为主板
图一 : ATX Case 内部的俯视图,绿色部份为主板数据源:Source: http://www.oc.com.tw/files/atx.asp

ATX主机板规格提出后,渐渐取代Baby-AT,而ATX规格书中也有附加制订低成本尺寸规格的MiniATX,但是没有成为主流规格,而1997年Intel提出NLX主机板规格,欲取代原有All- In-One电脑的LPX规格,但NLX的规格设计使制造成本始终居高,因此取代LPX的情形并不顺利。


1997年2月COMPAQ推出999美元的电脑,掀起低价电脑的风潮,1998年4月Intel终于承认低价非短暂风气,而是市场趋势,开始投入低价市场,提出Basic PC、Value PC的理念,并顺势提出低价取向的MicroATX主机板规格,后来又有更缩减成本的FlexATX主机板,不过只有MicroATX成为低价主机板的主流,FlexATX并没有太大回响,而MicroATX似乎也挤压了LPX 、NLX的空间,现在已经难以看到NLX、LPX主机板了。到了2000年,VIA为了推展VIA III、VIA C3处理晶片,提出Information PC的概念,并顺势提出ITX主机板,但是否能成为主流,还有待市场与时间考验。


图三 : 64 bit PCI 扩展槽
图三 : 64 bit PCI 扩展槽

主机板功能回顾

主机板除了尺寸方面的历史演进外,主机板功能也有其演化,1996年Oracle提出NC,迫使Intel、Microsoft、HP、IBM、COMPAQ等共同提出NetPC与之因应,然后从1997年之后,主机板开始加入硬体监督(Hardware Monitor)功能,另外1997年下半,Microsoft、Intel、TOSHIBA共同提出ACPI,但真正实现此规格则是1998年后的事。


ACPI出现后,Suspend to HDD、Suspend to RAM等省电功能开始出现,不过这对笔记型电脑而言比较迫切,桌上型可有可无,而笔记型电脑由于资讯组件固定,因此Suspend to HDD实现后,不久也实现了Suspend to RAM功能,桌上型电脑也很早就实现Suspend to HDD,但桌上型电脑由于有PCI扩充槽,扩充槽可能连接不同、不见得支援ACPI的界面卡,所以迟迟没有实现Suspend to RAM功能,但此一情形也在时间推进下,于1999、2000年得以解决。


如果从主机板上的扩充槽来看,1992年开始有PCI v1.0,1995年开始有PCI v2.0/v2.1、1996年开始有USB v1.0/1.1,1997年开始有AGP v1 .0,1998年开始有AMR,1999年开始有PCI v2.2、Low Profile PCI、PCI-X、Mini-PCI等,主机板的功能、规格都持续、不断地增强,而1997年低价电脑盛行一年后,为因应价格竞争,1998年开始出现整合型晶片组(VIA MVP4、SiS530/620),自此All-In-One主机板再度盛行,而Intel反而是最后提出整合型晶片组的厂商,一直到1999年才有i810晶片组出现。


而1999、2000年nVIDIA、ATi、Micron(美光)等相继决定进军晶片组市场,而且都会内建3D显示功能,加上AC97'规格、100Mbps网路的成熟,都是使All-In-One主机板市场攀升的原因。


另外Intel的Timna计画,逼得VIA并购Cyrix/MII、IDT/Centaur、S3/3D VGA,以及SiS向RISE取得x86 CPU技术授权,使得SoC(System On Chip)成为不可免的趋势,因此主机板也开始因应SoC、IA等市场趋势,而有不同的衍生与变化。另外美国、台湾IDC热潮(2000年下半)兴起,网路机房配备(VPN、Firewall、Cache、QoS)、Server Appliances(应用型伺服主机)等大行其道,其架构与x86硬体架构极类似,也使主机板开始往此领域延伸发展。


至于其他的规格变化,如记忆体为168pin DIMM(桌上型)、144pin SO-DIMM(笔记型)、记忆体由FPM RAM、EDO RAM、BEDO RAM(美国美光Micron提出,但未成为主流)、 SDRAM、PC-100、PC-133、VC RAM(日本电气NEC提出,但未成为主流)、RDRAM、DDR-RAM等。


主机板的二阶四类分类

x86电脑依据不同的用途而有不同的主机板形态,有伺服器用的主机板、工作站的主机板、桌上型电脑的主机板、低价桌上电脑的主机板、笔记型电脑的主机板等等,其中笔记型电脑用的主机板并没有标准的尺寸规格,完全依据笔记型电脑设计商而订,其余则都有共通的规格规范。


不同类型的主机板,其上所使用的晶片组、插槽、功能晶片等都有差异,x86伺服器用的晶片组大多为ServerWorks公司(由Broadcom公司转投资)或Intel公司的领域,工作站亦是如此。而.com热潮后,ISP的主机代管(Co-Location)业务增加,使得1U、2U的机架式伺服器市场也增加,而1U、2U的伺服器,其主机板规格也与以往落地式伺服器的规格有所差异,且大多直接在主机板上内建100Mbps网路、VGA显示、SCSI控制、甚至是RAID(磁碟阵列)控制等。


伺服器与工作站在主机板上最大的差异,在于工作站相当注重显示功能,伺服器则非常不注重,早期AGP未出现前,工作站电脑大多用64位元的PCI插槽来连接工作站级的专用绘图界面卡,后来AGP推出后才改用AGP,往后甚至用AGP Pro、AGP 2X、AGP 4X、以及未来的AGP 8X插槽等。


伺服器/工作站主机板,与桌上型电脑主机板/低价电脑主机板的较大差异,在于前者大多内建SCSI控制晶片、以及64位元PCI插槽,可接CPU为两颗以上,后者则为一颗CPU,仅有32位元PCI插槽,没有SCSI控制晶片等,而后来还有AMR、CNR、ACR等音效、数据功能专用的插槽,前者则较为缺乏此类插槽,甚至低价电脑还有特别搭配用的Low Profile PCI界面卡规格,以及ATX Riser Card等。


桌上电脑、低价电脑主机板的晶片组在1995年开始由Intel独霸,之后也持续独霸了数个晶片组世代,不过1998年低价电脑出现时,Intel却比VIA、SiS、ALi等厂商晚推出整合型晶片组,后来又因RAMBUS问题,使Intel的晶片组节节败退,而让VIA、SiS的市占率增加。


由此可知,主机板区分成高阶的工作站、伺服器用,以及低阶的桌上电脑、低价电脑用等二阶四类。


图四 :
图四 :

强调附加价值的主机板

除了低价电脑主机板、1U/2U机架式伺服器主机板为后起之秀外,精简型伺服器(Server Appliances)主机板也逐渐兴起,此类型的主机板与一般桌上型电脑的主机板无太大差异,但主要的储存系统由硬碟(Hard Disk)改为快闪记忆体(Flash Memory),作业系统由Windows改成Linux/FreeBSD,并搭配部分修改的电路​​与界面卡而已,但价格与获利却可以显著提升。


当然!点唱机、Set-Top-Box(机顶盒)、工业控制系统等,也都各自有其主机板,但是这已经不属于资讯产品的范畴,在此不加以讨论。


主机板现况发展

接着让我们来看看现况,现阶段主机板的发展又是如何?


目前一些以家用为诉求的桌上型电脑、低价电脑,多半会依据Microsoft于PC99规格中所记载的要求,为主机板加入TV-Output功能,这主要是贯彻Microsoft希望把该公司的软体打入家庭客厅市场所做的要求。


另外由于USB已成气候,以往仅2个埠的USB已不敷一般使用,因此主机板也朝能提供更多USB埠的方向发展,目前大多有4至6个USB埠直接内建于主机板上。


此外随着音效规格的统一、100Mbps乙太网路的成熟,主机板上内建AC'97的软体音效已相当普及,甚至不仅支援双声道,以及可达四声道或更多的声道,并且提供S/PDIF(Sony/Philips Digital InterFace)的数位光纤声道输出(输入仍为选择功能居多),可与MD随身听(Player)、AC3解码器(Decoder)等日本消费性电子、影音家电结合,此外少数主机板也会内建Video In的功能,结合相关软体可以实现录画、影像转录、保全监督等应用。


除了这些,Microsoft处心积虑希望废除ISA扩充槽与ISA架构以下的I/O埠(串列埠、序列埠),目前也确实难以找到具有ISA扩充槽的主机板,但传统I/O埠仍有,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消费者仍难以接受传统埠被取消的事实,购买COMPAQ个人电脑的消费者曾反应:「把印表埠、游戏摇杆埠还我!」另一则是现存的I /O埠也都转以LPC介面连接,对系统效能与管理上的影响也已经缩小了。


话虽如此,但在可预见的未来,USB埠取代所有传统I/O埠的趋势是必然的,目前Apple电脑就已经于1998年推出的iMac上完全废除以往的ADB(Apple Desktop Bus),全然改用USB,另外也用1394取代外接SCSI。


与USB同时于1996年推展的1394,原计画将会有内建1394连结层电路的Intel晶片组出现,但后来也因为权利金的问题,导致至今没有一家晶片组公司的晶片组内建1394 ,因此目前与未来应该仍会是选购的功能规格,相反的USB却从v1.0、v1.1、进展到v2.0,传输率由12Mbps提升40倍,达480Mbps,已经有压迫1394b的400Mbps之态势。


还有现在的主机板大多强调支援Suspend to RAM,这算是桌上型电脑在省电功能上的一大进步。


此外高阶桌上型主机板内建IDE介面的RAID控制晶片,低价电脑主机板内建低阶3D显示功能等,也逐渐成为不成文的作法。


未来发展

往未来看,主机板将不断支援更新的规格与介面,例如更快速、采串列传输的SerialATA,将会取代现有的Ultra ATA/100、133,成为桌上/低价电脑主机板的基本介面,而高阶如工作站、伺服器则有可能以Ultra320 SCSI、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作为基本硬碟介面。


高阶方面工作站主机板将会有AGP 8X扩充槽的出现,伺服器将会有InfiniBand介面出现,另外预计2003年下半,桌上电脑主机板将开始逐渐有3GIO(3rd Generation I/O,俗称PCI v3.0)介面与扩充槽,预计将与PCI扩充槽(v1.0至v2.2,包含v2.0、v2.1)并存数年,并且逐渐取代PCI、AGP、甚至是记忆体介面,而1394,预计将持续为选购功能,不会成为主机板上的基本介面,除非权利金方面有所改变,或有杀手应用(Kill Application)出现才有转变的可能。


至于CPU规格与记忆体规格,也会随CPU厂商与晶片组厂商的新计画逐步推进,现有Intel将Pentium III Xeon定位于伺服器用,仍采卡匣、插槽形式,新的伺服器处理晶片Xeon虽然已经推出,但目前仅支援双CPU组态,使用新的Socket 603接脚规格,仅用于工作站与低阶伺服器上,不过想见的未来Xeon将可全面取代Pentium III Xeon,如同Pentium 4取代Pentium III一般,让CPU从1996年的Pentium II提出Slot 1后,全面回归到接座时代,而非插槽,不过Itanium将维持插槽设计,但Itanium属IA64之高阶运算领域,与现有IA32仍有一定的区隔存在。


Intel桌上型的处理器原本在Pentium III、Celeron时期统一用Socket 370,而现在则是高阶的Pentium 4用Socket 423、478,低阶Celeron持续用Socket 370,至于AMD则持续走Socket 462,但也逐渐有新的推进计画。 (表一)


@表格;


表一 CPU规格比较





















































Intel

Socket 5/7

Pentium、Pentium with MMX

Socket 8

Pentium Pro

Slot 1

Celeron、Pentium II 、III

Slot 2

Pentium II Xeon

Socket 370

Celeron、Pentium III

Socket 478

Pentium 4

Socket 432

Pentium 4

Socket 603

Xeon

AMD

Socket 5/7

K6、K6-2、K6-2+、K6-III、K6-III+

Slot A

Athlon

Socket 462

Duron、Athlon、Athlon MP、Athlon XP


?


至于记忆体方面,RAMBUS失势后,所有厂商都朝DDR-RAM方向发展,并且又开始进入速度竞赛,如DDR-266、DDR-333等,短时间没有明显可替代DDR-RAM的规格出现。@大標:结论


最后虽然台湾为主机板王国(图二),但事实上仅是量产王国,关键零组件与高阶产品仍掌握在他国之手,例如台湾仅能制做2 CPU的主机板,而没有能力制做4 CPU以上的主机板,未来若要有更高获利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与规格的主导权,将是不可避免的路。


图二
图二
相关文章
出囗管制风险下的石墨替代技术新视野
用Arduino 打造机器人:循迹、弹钢琴、下棋都行!
树莓派推出AI摄影机、新款显示器
智慧充电桩百花齐放
充电站布局多元商业模式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国际品牌优化废弃物管理 UL2799推动多厂区减废策略
» TPCA发布PCB节能减碳指引 协助产业实现低碳转型
» 2024台湾长照暨辅具产业展登场 数位加值引领智慧照护新方向
» 台积电赠工研院三部12寸半导体高阶制程设备 助产学研发接轨国际
» 是德科技扩展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 强化後量子密码学安全性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I3055HUSTACUKX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