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复制与创新的难题
台湾发展消费性电子IC的挑战

【作者: 籃貫銘】2007年03月23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10536】

靠着低价的制造成本以及优秀的组装代工技术,台湾取得了全球泰半的PC生产订单,成为世界制造PC的重镇,并赢得了「计算机王国」的美名。然而随着计算机市场的逐渐饱和,以及数字影音娱乐的趋势兴起,计算机市场开始渐渐冷却,而以娱乐功能为主的「消费性电子(Digital Consumer)」成为市场的新欢。因此能否凭借过去在计算机生产上的成功经验,顺利切入消费性电子,则成为目前台湾IC设计厂商的一大挑战。


为了实际了解目前厂商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该如何因应,本刊专访了IC设计服务商「创意电子」、芯片提供商「硅统科技」及EDA工具商「明导国际(Mentor Graphics)」,以他们实际接触市场及客户的经验,来谈谈台湾发展消费性电子IC的困难点在哪。


创意电子:台湾的低价优势渐渐消失

由台积电转投资的台湾IC设计服务商「创意电子(Globalunichip)」就表示,过去台湾诉求的低价优势已渐渐消失。


创意电子市场处处长黄克勤博士就直言,「台湾IC设计的优势就是低价」,但他也表示,这项优势将在2~3年内消失。他指出,由于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崛起,已经让台湾的低价优势逐渐消失。这些国家拥有为数众多的工程人员,生产人力也比台湾便宜,而台湾因为过去股票分红的管理策略,造成人力成本的负担,相对而言,低价优势已渐渐不存在。


但他也表示,面对这些新兴国家的追赶,台湾厂商不需太过担心。虽然这些国家的工程人力丰富,但对于产品设计的经验跟能力都还很欠缺,只能接厂商的项目来做,进行一些「Follow」的动作,短时间内无法做出创新的东西。相对于台湾自己,就应该要好好利用在系统端的优势,在产品上做一些突破。


产业优势未充分利用

黄克勤博士认为,台湾有个优势一直都被忽略了,就是在整体产业链上非常的完整,但却没有好好利用。他指出,目前有两个比较大的趋势,就是「数字家庭」及「车用电子」。在车用电子领域台湾的着力点不大,但在数字家庭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表示,台湾在系统端的制造能力以及市占率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可以发挥的作用很大,因此系统商应该与芯片业者好好的合作,把系统端与芯片端结合起来,将优势充分发挥。


「过去台湾的系统商几乎不会找IC设计公司配合」黄克勤博士说道。他认为也许是中国人总是习惯单打独斗,比较不喜欢结盟,但是目前的产业发展已经不是ㄧ家企业或公司可以应付的来。以汽车电子来说,并不是ㄧ家厂商或者在短时间内就可发展,必需要结合台湾整个产业链,才有机会进入。


「现在台湾已经开始慢慢有改变了」他指出。他也以「裕隆」为例,认为那就是ㄧ个很好模式。他也提到现在已有几家台湾自己的系统商开始与创意电子接触,试图开发自己的芯片,不再只满足于OEM或者买ASP来组系统,虽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成果,但已证明厂商的心态开始出现改变。


《图一 创意电子市场处处长黄克勤博士直言:「目前台湾IC设计的优势就是低价」》
《图一 创意电子市场处处长黄克勤博士直言:「目前台湾IC设计的优势就是低价」》

创新与营销能力不足

除了在产业链上的结合度不够外,黄克勤博士也指出台湾营销能力不足也是ㄧ个问题。他表示,过去台湾都只在工程设计(engineering)上下功夫,强调产品功能(Feature),往往一个产品就具备了十几种的功能,虽然感觉起来很有优势,但使用起来却不是那么的好。他认为消费性电子设计不单单只是工程设计上需要下工夫,消费者的使用心理也是必须考虑进去。


「这也许跟台湾过去以代工起家有关」黄克勤博士表示,他认为,过去我们总是习惯跟随别人,因此比较少进行开创性的计划。加上企图快速致富的心理,往往只用很低的获利率便推出产品,长久下来,便导致恶性循环,不但获利更低,同时也更难做出创新。「这么聪明的工程师,都把时间花在如何把东西缩小,反而没有时间静下来,好好思考真正革命性的产品」黄克勤博士说道。


「现在已经是不得不改变的时代了」黄克勤博士指出,他认为在市场及获利减低的压迫下,许多厂商已经意识到必须改变经营方式,否则将难以生存。渐渐像联发科等一些大的厂商,已经开始有自己创新的产品,不再是走以前的路。但他也认为,这是整体产业的问题,不是ㄧ家公司可以做的来的,但他相信在局势的驱使下,台湾一定能有因应之道。


系统结合芯片 台湾大有可为

对于台湾发展消费性电子,黄克勤博士深具信心。「只要系统端能与IC设计好好的配合,台湾在Consumer上是很有机会的」黄博士说道。他表示,只要将整体产业结合起来,好好利用既有的优势,台湾势必能有所做为。


至于如何才能在消费性电子产业上取得优势,他则鼓励业者要勇于创新。他也以「iPod」为例,认为消费性电子不见得是技术上的创新,而是体验上的创新。他表示,iPod本身并没有创新的技术在里面,但却在全球热卖,主要的原因是它带给了消费者全新的体验,而那是别人复制不来的。而这一点正是台湾最欠缺的地方。


明导国际:缩短时间、降低成本、整合是成败关键

《图二 明导国际深次微米部门业务经理林基正表示,从他们所接触的客户的响应中来看,缩短上市时间是他们首要关心的问题。》
《图二 明导国际深次微米部门业务经理林基正表示,从他们所接触的客户的响应中来看,缩短上市时间是他们首要关心的问题。》

专为IC公司以及IDM厂提供先进设计工具的EDA商明导国际(Mentor)就认为,缩短上市时间(Time-to-Market)、降低成本(Cost-Down)及整合(Integration)是发展消费性电子IC的关键所在。


明导国际深次微米部门业务经理林基正表示,从他们所接触的客户的响应中来看,缩短上市时间是他们首要关心的问题。他指出,过去一个产品的设计时程大约是2-3年,但现在已经缩短至1年。以手机为例,几乎1年就更新1次,接下来电视等,更新的速度都会加速,但是不只产品翻新,功能也是加倍。以手机来说,今年是流行蓝牙(Bluetooth),明年就是增加无线网络(Wireless)。因此不但是上市时间缩短了,连产品的生命周期也缩短了,所以对客户来说,如何做到Time to Market就非常重要。


第二点就是Cost down。林基正表示,目前产品在市面上的价格衰退的很快。以美国为例,去年在美国的电子卖场Fry's里,ㄧ部42吋的夏普(Sharp)液晶电视要价4000美元,而今年只剩2000美元。他认为消费性电子就是以这种周期运作,ㄧ开始是高价,但随即就开始迅速跌价,面对衰退速度如此快的市场,厂商一定要找到降低成本的方法,否则很难在这个市场经营下去。


第三点则是整合。林基正认为,在产品价格只有往下掉的情况下,厂商因应的策略除了降低成本之外,再来就是提高ASP,维持一定的获利率,而利用的方法就是整合。他指出,整合就是将产品的功能加多。以手机来说,也许今年只有通讯功能,明年就再增加相机的模块,或者后年再加个GPS的功能,让产品维持竞争力,也许价格是ㄧ样的,但是获利不会减低。


多利用设计工具提高获利

为了能够让产品更快的上市,因此产品的设计时程就必须缩短,而EDA工具在此方面就有莫大的帮助。「依照目前的产品生命周期,ㄧ年内产品就必须上市,所以design circle就只剩下3到6个月」林基正说道。他表示,面对这样的情况,以传统人力手工的方式去进行是没有办法完成,必须要藉助辅助工具,ㄧ定要用工具才能达到Time to Market的目标。


EDA工具第二个好处就是降低成本。林基正表示在产品IC设计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是以前做过的,像IP就是,如果能够将IP Reuse的话,不但能够加速产品上市的速度,同时也能把设计的成本拉低。


对于产品功能的整合,林基正也表示EDA工具可以提供很好的帮助。他认为在消费性电子内,有很多数字与模拟整合的IC设计,之间的调节和测试就必须仰赖工具才能完成。再者,他也强调,多数的消费性产品都具有可携(portable)的特性,因此对于电耗的控制必须很注重,每一个组件须消耗几瓦,都要算的清清楚楚,万一设计不良,又造成漏电的状况,更是大大影响产品获利,而在这些复杂细微的环节里,要用人力去找出问题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势必要使用工具辅助,才能提供正确的测试数值,藉以说服系统客户。


跳脱传统思维 以高获利为目标

「容易做的东西,获利率就低」林基正指出。他表示,过去台湾的经营思维就是不敢有创新的作法,只愿意在既有的技术上去生产,因此得到的相对利润也低,但现在已经不能这么做,必须朝向高获利的目标发展。解决的途径有两个,ㄧ个就是降低生产成本,另一个就是提高附加价值。他也认为发展高阶创新产品在利润与成本的平衡上的确不容易拿捏,但他强调「IP Reuse」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这几年我感觉台湾已经渐渐开始有企图心去突破,甚至在美国的一些创业者,他们的研发团队就是在台湾」他说道。


朝模拟IC设计发展

除了业者心态的改变外,林基正表示台湾在设计技术也相对有所提升,特别是模拟的设计。他指出,过去台湾在数字的设计上是很强的,从台湾的计算机制造就可以看的出来,但是在模拟的领域可以说完全没有。「但这几年已有数家IC设计公司能够提供质量不错的模拟IC」林基正说。


他也认为要发展高阶的消费性电子IC,最重要的是模拟的设计。他表示,所有的电子产品在数字部份的差异其实不大,A公司买的IP,B公司也买的到,差异就在于哪家能把模拟效果与数字控制作出很好的搭配。他举出三点差异来评断,第一,模拟设计的团队是不是良好;第二,模拟与数字的接口是不是搭配良好;第三,电源控制。他认为此三点是发展模拟IC最需注意的环节所在。


硅统科技:以PC为主轴 往消费电子领域迈进

《图三 硅统科技产品营销处技术营销部协理李志村表示,很多消费性电子都是与PC结合,或者是沿用PC平台的技术。 》
《图三 硅统科技产品营销处技术营销部协理李志村表示,很多消费性电子都是与PC结合,或者是沿用PC平台的技术。 》

在过去,硅统科技一直都专注在个人计算机(PC)平台的芯片提供,但因其在计算机平台的优异表现,进而获得了微软(Microsoft)的青睐,将微软新ㄧ代游戏机Xbox 360的南桥芯片交由硅统生产,至此,硅统科技也开始步入消费性电子领域。


「无形中我们也已经进入消费性电子领域」硅统科技产品营销处技术营销部协理李志村说道。他表示,事实上很多消费性电子都是与PC结合,或者是沿用PC平台的技术,例如游戏机就是最好的例子。最主要的理由就是PC架构的接口设备价格便宜。同时他也认为,从PC端切入的门坎比较低,技术上也比较容易。


李志村表示,目前硅统科技在业务的发展上有三大构面,以PC平台为主轴,再者为DRAM,最后为数字家庭。他进ㄧ步说明,在DRAM的业务上不只有PC会用到,许多消费性电子也有需求,因此不只是内存的生产,内存模块的提供,也都是硅统在消费性电子范围内的业务。至于数字家庭的部份,牵涉的领域就比较广,从家里的客厅到个人应用都有包括。


抓住数字影音趋势 布局消费性电子

除了PC平台的本业外,硅统也看好数字影音的趋势,已经开始着手研发数字电视的相关解决方案,并在今年2月中旬买下美商亿世(ESS)数字影音芯片部门,取得HD DVD与Blu-ray DVD等高容量光储存相关的技术。李志村很风趣的表示说「我想我们的布局不用说你也知道吧」。


至于买下亿世影音芯片部门的后续具体作为,李志村则表示,「目前尚未定调」。他单纯以PC平台的发展作响应,他认为光储存的发展目前是DVD,下ㄧ代就是Blue-ray的时代。因此取得此一技术对于PC平台是有帮助的,至于是否发展纯消费性产品,则尚在规划中。


避开竞争 专注芯片提供

近年来,硅统科技除了PC平台外,也在嵌入式(Embedded)平台上与AMD合作密切。李志村简述当时合作的源由,是因为几年前AMD刚推出Geode行动处理器时,并没有芯片组搭配,于是来台湾寻找合作伙伴,但当时AMD另外一个台湾的合作伙伴,却开始研发自己的处理器,造成与AMD直接竞争,因此AMD便选择与硅统合作。硅统也因此获利。


他进ㄧ步表示,处理器的设计非常复杂,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加上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上市和淘汰的时程太短,若没有很深厚的实力,贸然跨入,很容易导致两头空。他也透漏,当初硅统在股票将上市时,也曾评估过是否要发展处理器事业,但最后仍决定专注在芯片提供上,如今看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价格仍是台湾主要优势

若以全球的观点来看,「价格」仍是台湾主要的竞争优势,李志村表示。他指出,若将全球分成两个区域,则日本与欧洲比较相近,都是属于技术挂帅的地区,而台湾和中国则是价格导向的地区,同时也比较注重产品的时效性。


他认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异,可能跟民族特性有些许关联。他表示,由于中国地区的所得并没有日本和欧洲来的高,因此必须先要求「买的起」,至于质量就比较其次了。


消费性电子不是规模经济

李志村认为相较于PC来说,消费性电子就不属于规模经济,必须要依据地区特性来设计,要去了解每个地区的用户特性,已不再是以前可以大量生产的模式,而是要朝向少量多样的方式进行。所以一家公司在开发消费性电子时,就必须知道这个产品的核心价值(Core Vaule)是什么。如果是规模大的公司,就适合发展高阶的产品,当然成本相对也大。


「高投资,高风险」李志村表示。他认为IC设计公司在进行高阶IC开发的时候,就要把风险列入考虑,虽然要承担的成本比较大,但相对而言,获利也有可能比较大。他也认为,台湾有能力进行高阶产品开发的企业并不多,短时间看来,台湾并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承担这样的风险。他以硅统本身为例,认为硅统目前仍处在规模经济的模式下,要转换已属不易,至于其他资本额小于硅统的公司,更是难上加难。


短期难逃代工模式

「台湾目前仍逃不开代工的宿命」李志村说道。他认为企业要投入营销的资本很大,大部分的台湾公司是无法负担的。而目前一些大型的台湾计算机公司之所以能在电视及媒体上投广告,很大一部分的资金是来自于美商的支持,也因为这些外商的帮助,台湾的企业才能跃上国际。


李志村认为,台湾的IC设计公司很多,也促成了群聚的效应,这对于小的公司可能就有发展的空间,因为这些公司只需要负责生产几个产品就能平衡损益,或者达成收益;而对中大型的企业来说就比较困难,除非他们的产品线很多,很复杂,否则很难获利。


结论

李志村认为,台湾的IC设计公司很多,也促成了群聚的效应,这对于小的公司可能就有发展的空间,因为这些公司只需要负责生产几个产品就能平衡损益,或者达成收益;而对中大型的企业来说就比较困难,除非他们的产品线很多,很复杂,否则很难获利。


对厂商而言,达成获利是其唯一的目的,创不创新,代不代工,其实是第二个问题。只是面对越来越低的获利率,以及新兴国家的追赶,似乎让我们自己也乱了分寸,反而搞不清楚自己真正的优势在哪。


「年轻就是要敢秀自己」,一个20岁的年轻人是不应该太保守的,要大胆的去尝试,多体验一些人事物,但前提是在已充分了解自己究竟有何能耐,否则就流于莽撞,而莽撞是18岁之前的事情。(采访/摄影 篮贯铭)


相关文章
精确的MCU规格与应用需求 可大幅提升开发效能
台湾半导体业者全力备战未来的人才争夺战
台湾IC设计扩大征才 少量多样成为新常态
智慧联网应用引动IC设计进入新整合时代
车用雷达IC设计之环境回圈验证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美光针对用户端和资料中心等市场 推出232层QLC NAND
» 摩尔斯微电子在台湾设立新办公室 为进军亚太写下新里程碑
» 爱德万测试与东丽签订Micro LED显示屏制造战略夥伴关系
» 格斯科技携手生态系夥伴产学合作 推出油电转纯电示范车
» Arm:因应AI永无止尽的能源需求 推动AI资料中心工作负载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T7YLT4ASTACUK6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