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五到六月,IBM、英特爾(Intel)與Cypress(柏士半導體)相繼對外宣佈,決定在印度設立IC設計中心,強調的理由均為「運用該國豐沛的設計人才」。今年天下雜誌特別企劃印度科技人才專輯,文中除了強調印度人在研發、創新及技術優勢,均優於非歐美系國家(包括中國大陸、菲律賓、印尼等國),甚至指出「印度公司的程式、英語能力及廉價的勞工,均為美國企業的首選。」

從事IC設計產業的人均曉得印度的競爭力,並未因全球景氣巨輪迅速轉動中而有衰退的跡象,反而在資訊競爭激烈的今年,印度威脅不斷的逼近。與中國大陸相較,印度沒有因距離台灣較遠而威脅稍稍降低,就在台灣媒體不斷對民眾吶喊大陸人才威脅的同時,實際上,印度已在全球軟體市場站穩腳步,獨缺晶圓廠進駐印度做後援。

今年5月IBM即對外表示,將於印度Bangalore設立晶片設計中心,為亞洲公司提供IC、PCB和電腦系統之設計服務,未來中心人數將增加至1000名的研發人員,其中包括VLSI設計、嵌入式軟體設計之人才。英特爾總裁暨營運長Paul S. Otellin表示,英特爾在美國本土外最大非製造中心設於印度,該公司未來投資重點,將以IC設計與軟體委外為主。

上述IBM、英特爾只是眾多到印度投資的科技公司之一,事實上,包括德州儀器(TI)、意法半導體(ST)、摩托羅拉(Motorola)、Cadence、Synopsys、ADI、美國國家半導體等,均相中印度的程式設計人員之設計經驗豐富優勢,紛紛到印度設立大型設計中心。

為進一步奠定市場定位,印度資訊技術部正企圖將印度發展為「全球資訊技術之研究、開發基地」,其研究計畫探討低成本軟體開發國家,如何重新定位後,轉型成為創新設計的國家。該國為經善更完善的IC投資環境,印度政府設立晶圓廠Semiconductor Complex公司(SCL),希望從全球尋找合作夥伴,共同經營SCL。

像這樣來勢洶洶的印度,並非全無經營上的困難。政治方面,印度和巴基斯坦地緣政治風險日益升高,導致印度軟體業者倍感壓力,因而加速將主要研發中心移往國外。而之前的美伊戰爭,也讓軟體業十分憂心,深怕戰爭促使企業IT出口受到抑制。

然而全球資訊人才市場競爭激烈,相對的也為印度人民帶來益處。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下,許多低階層的青年難以有好的自我發展,但是在全世界人才需求的帶動下,許多低種姓的印度青年因受教育而獲得好的社會地位,因此科技發展能促使印度社會再革新。

中國同樣與印度努力尋求突破,渴望在晶片市場獲得優秀的商機;基於這樣的想法,印度和中國開始互相交流,以加強他們製造和設計之間的合作。文章至此,台灣人是否真正體認到,在國際人才競爭上,台灣人的優勢究竟在哪?與印度相較,台灣的競爭核心在哪?是代工製造技術?亦或設計研發?在媒體以警世的方式宣揚印度國威時,台灣人面臨海峽對岸的威脅,又該如何思考印度的強兵壓境?(作者\謝馥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