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对于台湾是否适合发展整车电动车,一直争论未休。但换个角度想,其实,即使不把发展主轴放在整车之上,也不代表台湾无须发展整车,因为关键零组件需要在地的载具支持。
工研院材化所陈金铭副组长认为,台湾至少需要两家以上的车厂,才能突破目前台湾汽车零组件厂商无法大举攻入世界供应链的难题。串连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组成策略联盟,这,是世界各国都正在作的事情。
陈金铭同时表示,在台湾推动示范运行的起步期,应该要把握「先选择车款、车款带动系统发展、系统带动零组件出货」的原则,让整个产业犹如母鸡带小鸡一般活水循环。在他的观察中,以纯电动车为例,台湾适合发展价位在100万台币以内的车种,适合消费者作为第二辆代步车。至于零组件厂商的主攻目标,其实不必锁定一线大厂,反而应该先找到关键零组件较弱,或是美国一些特殊应用的车厂,发挥台湾向来应付「少量多样」订单的强项。
消除安全认证上的疑虑后,陈金铭则谈到更长远的未来。电动车的普及,还取决于技术和经营两大层面。现阶段的车用锂电池技术,顶多做到支持30分钟的快充。在电池技术得到突破之前,充电站的建置需要导入新的经营策略。
目前,充电站的规划是与加油站作结合;但碍于电池技术无法迅速突破,即使真的作到理想值的8至10分钟,也必须考虑导入复合式经营,分散驾驶对于充电等待时间的注意力。而且,如果充电站纯粹仅收取电费,根本无法获利,现今设置充电站对于石化公司来说只是社会责任,政府也不可能长期高额补贴,所以,复合式经营对石化公司来说,也是利多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