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韩流势不可挡! 但如何化阻力为助力呢?
「台韩产业政策」论坛 开启双方互利契机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12年12月07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5878】

韩国近年来经济成长备受瞩目,平均每人每年国民所得自2005年超越台湾后,估计2016年更将突破三万美元。为了解韩国产业布局策略及开启台韩双方互利的契机,工研院在(7日)举办「台韩产业政策」论坛,邀请韩国政府主要智库之一的产业研究院(KIET)副院长河炳基、先任研究员朱大永、韩国知识经济部东北亚协力科事务官闵贞基等分别就「韩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和经营现况」、「韩国IT 产业发展要因及三星电子战略」、「台韩产业合作方案」等层面剖析韩国产业动态。工研院指出,韩国在科技发展强健的关键,除了落实改革及产业全球布局的企图心外,还包括依法行政推展的系统化策略与精神,值得台湾参酌。

针对韩国企业投资及布局最新现况,韩国产业研究院(KIET)副院长河炳基指出,近来不少国际企业都透过海外直接投资或并购来达成全球化经营的目的,韩国企业也跟随此趋势藉由在海外成立孙公司形成全球联网;例如三星电子耗资7600万美元收购波兰的Amica 企业、斗山集团耗资8000亿韩元(约7.38亿美元)收购捷克Turbin 企业Scoda Poewer等,近来投资的比重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使得矿业与公共机构投资的比重增加,但制造业的比重却有下滑的趋势。

韩国产业研究院(KIET)先任研究员朱大永则强调,韩国IT产业中的三大主力商品包括内存、显示器、手机等,在发展不到20年的光景就成为世界第一的产业;成功的原因包括企业可迅速做出决策、大胆研发投资及与政府极力扶持有关。其中三星电子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五大DNA成功的关键就包括「无法跟上的速度」、「最佳的垂直整合事业」、「追求扩大与竞争者的差距」、「全球性扩散」、「任用优秀人才与高报酬制度」等;以「无法跟上的速度」而言, 例如今早在会议上提到的产品概念,隔天早上就可以看到产品的雏形出来,效率出色。

尽管韩国产业实力坚强,但在面对全球的冲击下,相当需要可互补互利的伙伴。韩国知识经济部东北亚协力科事务官闵贞基分析指出,台湾与韩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包括内需市场均小、经济成长仰赖出口;台湾与韩国若能进一步展开产业合作,结合台湾(与大陆同文同种、两岸签定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全球IT生产基地等)及韩国(在汽车、造船、内存等坚强实力及韩国与多国签订FTA)双方优势,来开启双方共同在绿色产业、医疗、物流等合作方案,共同布局大陆,将可有助于实质提升双方的竞争力。

工研院产经中心(IEK)政策组区域研究部经理陈志强表示,韩国在去年底总贸易额已经突破1兆美元,现在正要朝两兆美元迈进,正在大幅加码出口的产值;新兴出口产业如「绿色能源产业」将从2010年的出口额110亿美元成长到2020年的2020亿美元、主力出口产业如造船也将从2010年的出口额491亿美元成长到2020年的1300亿美元,其他主力出口产业如半导体也将从2010年的507亿美元成长到2020年的1233亿美元等,成长幅度惊人外也显现韩国对外布局的企图心。

陈志强强调,韩国在订定科技产业政策时,最大的决心就是习于将国家目标法律化,政策制度化及系统化推动。以韩国「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为例;则是根据「科学技术基本法」第七条之规定,每隔五年依循「科学技术预测」结果,揭示未来五年国家科学技术之愿景、目标及推动方向;不但力促政府各部会依法行政,并落实集中与选择的原则,倾国家有限资源在重点选择产业发展。再者,韩国在落实产业政策时,也务必明列公民参与、重视沟通;因此若能学习韩国在2008年大胆修订「科学技术基本法」明列公民参与条款,将可有助于台湾未来科技产业政策的推展。

工研院产经中心(IEK)指出,台湾与韩国过去因为地理位置、血缘接近,互称「兄弟之邦」。但是,双方的差距自从2005年开始韩国平均每人国民所得开始超越台湾而拉大,甚至韩国在去年底总贸易额已经突破1兆美元。在面对全球化产业竞争的同时,工研院产经中心(IEK)期许以此「台韩产业政策」论坛找出双方互利的模式与合作的契机,并期待透过分析韩国崛起的关键,为台湾竞争力再添一剂强心针。

關鍵字: 工研院 
相关新闻
工研院IEKCQM:制造业趁势AI成长6.47% 半导体产值2024年首破5兆
CGD与工研院合作开发氮化??电源
工研院叁展COMPUTEX经济部主题馆 聚焦AI、通讯、沉浸现实、绿能永续
工研院携手联发科开创「边缘AI智慧工厂」 创新整合平台降低功耗50%
工研院与日立合作推动AI材料开发 开拓材料领域数位转型新局面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打开讯号继电器的正确方式
» 生成式AI助功率密集的计算应用进化
» 台湾AI关键元件的发展现况与布局
» AI带来的产业变革与趋势
» 你能为AI做什麽?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G9UY35OSTACUK0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