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光電所發表穿隧巨磁電阻效應機制自旋電晶體技術
 

【CTIMES/SmartAuto 報導】   2004年04月05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1348】

工研院光電所日前宣布成功研發奈米級技術──穿隧巨磁電阻效應機制自旋電晶體(Spin transistor),該技術為我國自行研發,且磁電流變化率更是凌駕世界水準,目前正申請歐、美、日等國專利,預期將可帶動台灣自旋電子產業發展,以爭取廣大商機。

中央社引述工研院副院長暨前瞻奈米計畫總計畫主持人楊日昌說法指出,自旋電晶體是透過電子具有自旋的特性來控制電流通過與否,進而產生類似電晶體的效應,並結合邏輯、開關、記憶、微磁感測等功能於一身,具有高積體密度、速度快及省能源等優點。

楊日昌指出,此次由光電所自行研發的「穿隧與金屬巨磁電阻效應機制自旋電晶體」,可有效地在矽基版上結合磁阻元件與半導體p-n接面製作出自旋電晶體,利用電子於磁阻元件不同磁矩分佈狀態時,電子損失能量的多寡來決定是否有輸出電流通過與否。

楊日昌強調,磁性應用在量產技術克服後,在半導體記錄及抽取式超高密度記錄技術即可廣泛被推廣使用 ,是一極具市場潛力的未來產品。未來光電所將持續投入自旋電子技術研發,使自旋電晶體可被廣泛運用於磁頭、RAM、邏輯電路及開關電源等領域,同時配合工業應用技術,創造科技新領域。

相關新聞
CGD與工研院合作開發氮化鎵電源
朝陽科大永續研發中心協助企業邁向ESG淨零轉型
深化印台半導體雙邊產業合作 印度加速佈局半導體聚落
IDC:2027年全球車用半導體市場營收將突破85億美元
恩智浦S32N55處理器 實現車輛中央實時控制的超級整合技術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功率循環 VS.循環功率
» 利用精密訊號鏈μModule解決方案簡化設計、提高性能
» 利用精密訊號鏈μModule解決方案簡化設計、提高性能
» 平板POS系統外殼和基座影響無線連線效能的實測
» 先進AI視覺系統—以iToF解鎖3D立體空間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16LPGRKSTACUKH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