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量测与控制迈入整合时代
满足安全与良率需求

【作者: 王明德】2015年01月09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5134】

近年因应各类产品的多元化及快速发展,在生产线系统渐趋精密与产品良率的边际成本要求下,量产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也逐渐受到重视。由于维持生产线的顺畅运作绝对是强化产品良率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生产线系统上各项设备在制造时的状况需要随时掌握,这也逐渐填补了控制与量测之间的差异。


过去厂商并不会太过注意产线的些微变化,因为产品毋须要求「高精度」,这些变化也不会降低产品的良率;但在产品愈发精密及复杂化之际,任何设备上的变化,哪怕再微小,都可能就会影响到产品组件的良率,因此维护产线的稳定性即成为提升产品良率的重点项目,而透过量测仪器来检测系统是否仍维持生产水平,就成为两者之间衔接的一道桥梁。


图一
图一

目前来说,自动化产业最担心的就是停工的成本,一般而言自动化设备每个零组件的寿命均不同,如果总是在设备出问题之后才进行维修,除了维修频率将会随着零组件老化速度不同而难以预测与控制外,设备的损害规模也会因时间递延而无法预期。


安全验证机构UL分析,自动化设备最大的两个问题在于自动化「接口的设计」与设备的「长期可靠性」,面对这两个问题,更困难的面向,是如何找出自动化系统的弱点并加以验证或改善。因此自动化系统的测试验证为焦点,主要在于针对架构设计的整体评估。


这类测试验证,除了必须针对系统本身的弱点以外,亦要兼顾使用情况,才能定义测试的项目及其测试的相关参数,举例来说,自动化系统的装配线现场,有可能会因电源的稳定性、检测设备的正确性、允许误差以及负载荷重的改变 ,进而影响到生产线设备的运作,因此如何维持设备能够正常运作,又不会受到外界干扰源的影响则是考虑重点,而其中又以传感器必须特别注意;传感器是自动化系统智能化的核心,但也是最容易受到干扰的对象,一旦有电磁干扰或温湿度变化,都可能影响其特性,而反馈到自动化系统的运作造成误差。


除此之外,在加上产线制造精密组件时,包括震动或温度的变化,也可能造成组件损坏而降低生产良率,因此如何事前预防,甚或是实时趋吉避凶,已成为自动化量测可介入的重要面向。


美商国家仪器 (National Instruments, NI)也指出,以简化的角度观察,自动化设备的检测面向重点,不外乎包括「噪声」、「温度」及「震动」的量测,并透过得出的数据来分析自动化设备是否仍正常运作,以较「被动」的方式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但被动性的进行设备维护,对生产线的成本效益并非有利,NI也同意,由于时间成本及设备耗损将直接面对的是生产成本的提升,因此透过系统随时的自我诊断与示警,就成为自动化量测可介入的系统面向,让控制与量测更进一步的链接起来。


实时因应新变化 产线自我检证有必要


过去是经由「经验」,在发现设备有异时再以被动方式透过检测仪器测知设备病灶,近期开始有计划地导入自动化量测,并订定系统的设计及运作标准,让用户得以由完整的轮廓监控设备状态,成为目前市场主要的发展面向。


从设备设计观点观察,UL分析,完整的量化失效分析(FMEA)可说是整个自动化设备设计的核心设计技术之一,FMEA不只要了解自动化设备是如何失效的,还要了解失效模式引发的严重性,也必须了解失效模式间的相关性与可靠度的加成关系,才能够进行最终系统可靠度的推导工作;对于每种潜在的原因,都必须针对其对于产品或加工处理过程的影响而加以考虑,并根据相应的风险,确定所要采取的行动措施,并在行动措施完成之后对风险重新加以评估。


评估系统的运作寿命与维修的机制,甚至利用适当的备用系统,以较低成本的系统架构达到高可靠度的设计,UL指出,前述认证标准的重大特征,就是协助设计者能够参考公用的设计与数据,迅速建立自身设备的系统架构,或者改善设计,达到设备的预期目标。


但FMEA的困难处在于必须依照系统的弱点设立相关认证测试,这并没有制式化的测试项目与方法,相对于以传统固定测试项目的标准概念,有着相当不同的作法,也让业者较难了解标准的核心与产品的认证方法。


因此像UL这类标准认证单位,必须要协助制造商建立零组件与系统的可靠度数据,并辅以自动化的量测设备进行定时或实时的监控,以找到优化的维修时间点与更换零组件计划,来维持整体系统的健康运作,避免产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忽略更深层次的系统健康问题;更积极的做法,可透过相关信息设计相对低成本高效率的备用系统,将系统的零组件寿命条件调整一致,减少不必要的高价零件系统,以降低系统风险与节省成本,这也是自动化量测介入的重点面向。


因此透过检测分析建立可靠度,采取产线预知性的维护,以降低生产力的浪费而提高获利能力,的确已成为系统发展的重点面向。量测设备或许型态有所演变,但本质未变的情况下,掌握自动化测试关键加速产品周期的整体效能,的确可认定为产业成功的要素,这其中包括软硬件的整合,以及透过信息统合进行系统更完整的分析,此两面向也成为量测厂商整备的思考重点。


相关文章
用Arduino 打造机器人:循迹、弹钢琴、下棋都行!
树莓派推出AI摄影机、新款显示器
智慧充电桩百花齐放
充电站布局多元商业模式
以爆管和接触器驱动器提高HEV/EV电池断开系统安全性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Bosch eBike Systems登台 与升阳合作成立售服中心
» NUM FlexiumPro CNC系统支援各种机床的调整和自动化
» 工研院亲身示范3大节能策略 两年省逾3,000万电费
» 创博l发表全球首款x86安控平台 获德国莱因认证
» 台达於2024年汉诺威工业展 发表智能制造与低碳交通解决方案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16K4Z4GSTACUKB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