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DVD的现行标准与未来发展
 

【作者: 程裕翔】2004年02月25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3492】

在媒体与网路快速发展的现代,消费者若想要看高画质影片,或储存大量资料时,所要使用的储存设备,在硬体方面不外乎是硬碟或Flash Rom等,而在软体方面则有磁带、CD、DVD等。不过以容量、质量、或价钱来说,DVD将会是今后软体储存系统的首选。


DVD的标准制定组织介绍

目前DVD的标准分别由全球约215家电脑厂商和研究单位所组成的DVD论坛(DVD Forum),及以Sony和Philips为主的DVD联盟(DVD Alliance)两个标准组织所制定。虽然这两个组织所发展的方向和寻求的市场目标一致,但也因为如此,两个组织也充满着竞争的气息。


制定全球DVD规格的DVD Forum

DVD Forum成立于1997年4月,是由十家世界知名大公司所筹设,这十家公司分别是Toshiba、Hitachi、Matsushita、Mitsubishi、JVC、Time Warner、Philips、Thomson、Sony、Pioneer。于1997年12月,除原有的10间创始公司外,还另增选了7名委员,其中有台湾的工研院光电所(ITRI)、美国的IBM、Intel、日本的Sharp、NEC、韩国的Samsung、LG等成为第一届17家程序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SC)。2004年DVD Forum更将SC委员增加至20名,新入选的三名SC委员为美国的Microsoft、Walt Disney及日本的Sanyo等三家公司。


其组织的目标有两项,分别是制定DVD的规格,并研发出更新的技术,及使全球的DVD产品有个统一的规格,好让厂商或使用者能够有个跟进的方向。


DVD Forum的会员遍布全球,但光是在日本占了38%、亚洲其它国家为29%、美国为20%、欧洲各国为13%。 DVD Forum的会员主要分为三类,即程序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SC)、主要会员(Principle Member)和入门会员(Associate Member)三种,台湾的工研院则为SC的其中之一。其主要的开发团队(Working Group)则有11个,而参与开发团队的会员则只有SC和Principle Member两种(共有99名会员),这两种会员可任意加入其中一种,或同时加入一种以上的开发团队。至于其余的入门会员则只能够发布被DVD Forum通过的标准,或率先使用其标准。会员间的关联和开发团队的主要工作,请参考(图一)。



《图一 DVD Forum的结构图》
《图一 DVD Forum的结构图》数据源:DVD Forum官方网站(http://www.dvdforum.org)

独树一格的DVD Alliance

DVD Alliance又被称为+R Association,是由一群由各国来的硬体开发、光学储存、电器制造商等大厂,所组成的另一个DVD标准制定组织。这个组织的领导厂商,分别为Dell、HP、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Philips Electronics、Ricoh Company、Sony Corporation、Thomson multimedia,及Yamaha Corporation。


DVD Alliance在于发展出一个能够烧录或复写的DVD光碟标准,而这个标准则可让DVD在个人电脑型和家庭电器型的DVD设备相互通用。这个组织里的部份会员,也属于DVD Forum的会员之一,至于Sony和Philips Electronics等游走在两个阵营间的大厂,则可同时发展两边的技术,占了不少DVD市场的优势。因DVD Alliance的会员数并不是太多,技术制定所需要通过的程序复杂度也比DVD Forum来得少,所以这个组织所推的新技术,比DVD Forum的新技术在市面上所推出的时间快许多。


DVD Alliance内部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DVD+RW商品宣传团队(DVD+RW Product Promotions Group,DPPG)和DVD+RW整合研发团队(DVD+RW Compatibility and Convergence Group,DCCG)。 DVD+RW商品宣传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制定DVD+R/+RW商品的规格,并发布其制定的内容给厂商。



《图二 DVD Alliance的DPPG结构图》
《图二 DVD Alliance的DPPG结构图》数据源:DVD Alliance官方网站(http://www.dvdrw.com)

《图三 DVD Alliance的DCCG结构图》
《图三 DVD Alliance的DCCG结构图》数据源:DVD Alliance官方网站(http://www.dvdrw.com)

DVD Forum所制定的标准

DVD Forum所研发的标准有三大类,分别是ROM、–R/–RW和RAM。


DVD–ROM

ROM又分为Movie和Data两种型态;Movie型态就是我们常用来看影片,或影音欣赏时使用,通常都是媒体或专门的公司制作而成;Data型态则是用在应用程式或电脑游戏方面。


DVD–R

顾名思议,DVD–R的用途与CD–R相同,就是只能够允许烧录一次的DVD碟片。 DVD–R的烧录速度与容量的标准,从早期的3.95 GB、1 X 4.7 GB、4 X 4.7 GB,一直到2003年底拍板定案的8 X 4.7 GB,DVD Forum都不断地在制定和更新标准与技术。通常制定一个标准,从开始提出讨论到最后的定案,中间大约要花一年的时间。这也说明为什么DVD Alliance标准制定的速度会比DVD Forum还快上许多。目前DVD Forum所要制定下一个烧录速度的标准为16 X 4.7 GB,预计2004年底会拍板定案;至于DVD–R的容量,DVD Forum打算使用DVD–9的单面双层(Single Side,Dual Layer )技术,一举提升到8.54 GB,让使用者能够储存更多的资料。


DVD–RW、DVD–RAM

DVD–RW和DVD–RAM都是可重复烧录的DVD规格,其重复烧录的次数约为1000次。 DVD–RW又与CD–RW类似,其烧录速度与容量的标准,则是从2.6 GB、1 X 4.7 GB、3 X 4.7 GB,一直到2003年底定案的5 X 4.7 GB;虽然容量和DVD –R相同,但其烧录的速度较为缓慢。 DVD–RW光碟的价格虽比DVD–R贵上许多,但是其复写的功能,让许多的使用者爱不释手。


DVD–RAM是早期DVD Forum所推出复写式的DVD,其重复烧录的次数为10万次。 DVD–RAM烧录速度与容量的标准是从4.7 GB、2 X 4.7 GB,一直演进到2003年底定案的4 X 4.7 GB。 DVD–RAM的烧录规格和其它可烧录的DVD不同;DVD–RAM是以区段(Block)来烧录,使用者可任意消除某区段的资料;举例来说,假如使用者录了一个小时的电影后,发觉30 – 40分钟之间的影像有问题,那么使用者可以轻易地消除这十分钟内的影像,让30分钟前和40分钟后的影像连接起来。不过要是换到其他可烧录的DVD上,就必须要将整部片子重新消除,或传到电脑后,再以影像编辑软体来编辑其影片。


由于DVD​​–RAM发展不易,所推行的厂商也在更为方便的DVD–RW推出后,越来越以消极的态度来面对,所以使用DVD–RAM的国家越来越少。举例来说,即将制定的DVD–R单面双层(8.54 GB)标准,其时早在1998年时,工研院就已经和台湾的远茂开始研发了,但因为技术和实用价值的关系,使得单面双层的RAM始终处于研发的阶段,并未正式对外发表。目前只有独树一格的日本还继续使用着DVD–RAM,并做为家庭式DV​​D录放影机的烧录规格。


DVD Alliance所制定的标准

DVD Alliance为了区分与DVD Forum的不同,其所研发与制定的两种标准,是以+R/+RW来做为其代号。


DVD+R/+RW

DVD+R/+RW的标准与一般DVD Player的相容度达95%,换句话说,一般使用者利用DVD+R/+RW的光碟片录制的影片,几乎都可在普通的DVD Player上播放。虽然播放很方便,但是市面上能够烧录DVD+RW的软体,似乎并不是很多,据DVD Alliance表示,目前只有Mt. Rainier和EasyWrite系列可以烧录DVD+RW的规格,而光碟可复写的次数,最多可达3000次。由于+R和+RW两者的差异性并不是很大,除了有着和–R与–RW相同的问题外(即烧录的速度、次术与目前储存的容量),其余的特性几乎都一样。


值得一提的就是DVD Alliance制定标准的速度很快,以至于在2003年的10月7日就已通过DVD+R的DVD–9的单面双层(Single Side,Dual Layer)技术,这也代表目前DVD+R的储存容量已达到8.54 GB,几乎是其它可烧录式DVD的两倍。


可烧录式DVD的品质,依序是RAM、+R/+RW、–R/–RW。 RAM的优点除了可任意消除某一区段外,还有着除错的功能(Defect Management Area,DMA),使烧录中产生的错误大为减少。而+R/+RW的优点除了与​​DVD Player的相容性高外,本身的规格也利于存取资料,并减少烧录光碟时的错误。 –R/–RW的优点则在于其碟片的价格走平民化。


DVD Dual烧录机

纵使目前DVD烧录的规格多如过江之鲫,但硬体生产商当然也有因应之道。目前许多家厂商推出了一款被称为DVD Dual的烧录机,这个烧录机最大的功用在于可相容于不同规格的DVD烧录片。通常的DVD Dual可以烧录的规格有DVD±R/±RW四种,但有些比较特殊的DVD Dual,则连DVD–RAM都可以烧录。使用者可以依价钱的多寡,或DVD Dual的烧录速度与功能,来购买合适的DVD烧录机。


新一代DVD的三国志

由于DVD​​ Forum和DVD Alliance的抗衡,使得目前的DVD的规格无法统一,这样的情形也衍生到新一代的DVD规格中。在2004年初,新一代的DVD大致被分为三种类型,即以Sony和Philips为首,曾被称为蓝光10联盟(BlurayDisk 10 Companies,BD 10C)的蓝光DVD、以DVD Forum为首,前身被称为Advanced Optical Disc(AOD)所发展的HD DVD,及以台湾前瞻光联盟为首所发展的Blue HD–DVD –1/–2。


蓝光DVD

目前最受市场瞩目的新一代DVD,应属蓝光DVD(BlurayDisk,BD)。 BD的研发团队在2003年时,有Sony、Matsushita、Hitachi、Pioneer、Sharp、Samsung、LG、Philips、Toshiba,以及法国的ThomsonMM等十家厂商加入,所以业界称为BD 10C。


BD的容量分为三种,分别是23.3 GB、25 GB和27 GB。其优点是在于雷射的波长非常地短,只有405 奈米(nanometer,nm),而CD为 780 nm、红光DVD为 650 nm。 BD的另一项优点,就是聚焦值(na)大,约0.85 na(红光DVD为0.6 na);不过就因为na过大,所以需要很高的精密度和技术才能做得出来,目前只有日本能够开发BD的技术。


虽然BD有着许多驾凌新一代DVD的优点,如能够储存高画质影像和容量大,但其售价过高则是一项致命的打击。日本Sony虽已研发出了BD烧录机,但是一台造价要15万台币,加上一片BD光碟约1000台币,所以目前只有研究单位在使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初,Toshiba退出了BD研发的行列,并和NEC投入HD DVD(AOD)的怀抱。虽然如此,但在2004年2月时,HP和Dell纷纷表示将支援蓝光技术,依这样的情势看来,BD还是占了不少的优势。


HD DVD(AOD)

HD DVD(AOD)于2002年11月发表,目前是由DVD Forum的WG11主导,但在2004年初,加入了Toshiba和NEC这两名生力军后,其后势看涨。 HD DVD的技术虽然没有BD精细(聚焦值为0.65 na),但其高容量(目前为15 GB)和高画质的优点,也是令人期待不已的原因之一。


WG11于2002年时,已研发出20 GB的高容量,但由于一些商业因素,以至于久久都无法通过。 HD DVD的研发,其主要目的是想将新一代的DVD的制作过程平民化,因为HD DVD光碟片的制作方式与一般DVD或CD的光碟片大同小异,例如光碟片的分层;BD的光碟片分层是,塑胶基板为1.1 mm,Laser Layer为0.1 mm;而HD DVD的分层是,塑胶基板为0.6 mm,Laser Layer为0.6mm;两者相较之下,HD DVD比BD的技术容易许多。


Blue HD–DVD –1/–2

新一代的DVD在国际上如火如荼地竞争着,以OEM出名的台湾当然也不愿意缺席,于是自行发展出Blue HD–DVD –1/–2的规格。这个新规格是由一群台湾硬体厂商与研究单位所组成的“台湾前瞻光联盟”研究而成,主要是让使用者在昂贵的BD和HD–DVD外,还有第三种选择。


目前这三大联盟已然成形,在此同时,先前由一群电子业组成的DVD联盟,宣布放弃“制定在业内推进统一标准”的工作目标,意即现代DVD的规格正式宣告分裂,其规格战争将会延续到下一代DVD里。届时,在新一代的蓝光Dual烧录机研发出来之前,使用者也只能从三种规格中,选出一个符合自己所需的规格。


红光DVD的延续

目前市面上的DVD多以红光技术为主,而被业界称为新一代DVD的技术,则是以蓝光为主。在蓝光技术推出之际,为了延续红光技术的生命周期,许多国家或研究单位,纷纷研发红光压缩技术,其中最出名的应该算是中国大陆方面推出的EVD。


普通的DVD是以MPEG的压缩技术来储存影像,假如以最高的720 X 480像素来储存一部电脑,那么最多只可以储存数十分钟。不过EVD是以ON2的技术来储存影像,最高可以储存1至2个小时的1024 X 768像素影像。虽然EVD权利金、品质和技术的门槛并不会很高,但有许多厂商对EVD还是持保留的态度,因为他们正观望着蓝光DVD研发的进度,及市场的接受度,才能够决定是否使用EVD。


总结

无论是目前的或是未来的DVD规格,基于市场利益或商业考量,各个DVD开发团队都研发着自己独特的规格。虽然各种规格有各自的利弊,但却也造成使用者夹杂在各式规格中的不便。基于这些因素,厂商开发出Dual DVD来做为红光DVD的解决方案。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蓝光DVD也会有类似的解决方案,让使用者不再对蓝光DVD的规格感到困扰。


延 伸 阅 读
 这是MET Technology提供的DVD Q&A,里面有DVD应用和规格的解说,例如区码、Audio或Video等,能够让使用者得到一些DVD在应用方面的答案。相关介绍请见「DVD Q&A」一文。
本篇文章是作者对11台热门DVD烧录机做测试。经过严格的测试后,评比出11台机器的功能与优劣。而最重要的是把烧录机使用在别的用途后所呈现出来的报告结果,你可在「Tom's 11台DVD烧录机测试」一文中得到进一步的介绍。
2002年初,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与6C的谈判破裂,DVD专利之争历经长达两年的谈判,最后​​以6C向100多家中国DVD硬体厂商收取专利费而告终。 2003年8月底,6C再一次挥起专利大棒,指向中国更大规模的DVD和PC产业,并宣布,自9月1日起,将对DVD音频及可烧录DVD产品的核心专利,对全球收取许可费用。在「观点:DVD专利下 中国企业的困惑与希望」一文为你做了相关的评析。
相关组织网站
DVD Forum官方网站
DVD Alliance官方网站
HD–DVD技术推广官方网站
相关文章
三波长堆栈雷射二极管设计
蓝光DVD与HD-DVD发展动向
可录式DVD用高功率红光雷射最新技术动向
综观DVD晶片产业发展趋势
剖析DVD新储存规格技术发展趋势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制造业Q1产值4.56%终结负成长 面板及汽车零组件制造创新高
» 资策会与大众电脑开发AI热成像警示系统 确保全天候行车安全
» 工研院、友达强强联手结伴 聚焦4大领域产业抢商机
» DELO 启用峰值输出功率为 1.7兆瓦的太阳能系统
» 宇瞻导入胆固醇液晶全彩电子纸看板应用 开拓绿色显示市场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15UERP4STACUKO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