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管理软韧体团队时常遇见的问题
 

【作者: 誠君】2005年10月01日 星期六

浏览人次:【4324】

一般业者虽然都认同软体开发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都没有真正下决心要在软体或韧体上深耕。即使有,其主要的软体研发团队也不在国内。


当然,平心而论,目前要在国内成立软体研发团队确实不易,譬如会遇到下列常见的问题:


人才跳槽或流动率太频繁

此导致许多核心技术无法生根。有一位国内的电子企业研发副总曾经说:「他们花高薪从晶片设计公司拉出一位资深的韧体工程师来当软体经理,两年后,公司并没有快速成长,于是这位软体经理就离职了。剩下的团队成员在群龙无首、程式码维护不易、外界高薪诱惑之下,也一一离开了。」可想而知,要满足这群软体设计人才是多么的不易啊!也有许多公司喜欢聘用国防役的软体人才,不过,等他们役期届满之后,这些人也会成为现实的「科技游牧民族」。


中国大陆的磁吸效应

过去,中国大陆的廉价劳工吸引了国内的OEM业者。现在连ODM业者也要西进,并大举录用中国的软体人才。甚至连国内的中小型企业也到对岸成立软体设计团队。成本低廉、可选用的人才众多是那边的主要优势。不过,在管理上,仍然有流动率高、沟通不易的缺点。例如,有一位国内的小型电子企业老板说:「我原本在国内雇用了两位软体工程师,后来他们都离职了,我只好请人到中国大陆成立一个4人的软体设计团队。但是,由于我一直在国内工作,很少到大陆关心他们,因此,久而久之,大陆的团队似乎已经羽翼渐丰,不再听我指挥了。 」这位老板现在正急着要到中国大陆解决这个问题。


国内的软体工作环境差

如果去问那些经常更换工作的软韧体工程师:「你为什么要离职?」他们除了会回答:「为了得到更高的薪水」以外,有些人还会说:「我不适合那个环境。」或者「那个环境不适合我。」探究其原因,不外乎许多国内的电子公司都是以制造起家,工厂管理制度适用于生产线,但并不适用于从事智财权的工作者身上。譬如:生产线加班可以增加产能,但是增加软体工程师的人数,或强迫软体工程师加班,却不见得可以增加设计的效能。可是传统的企业主和经理人因为没有从事过软体设计工作,所以不见得认同这个观点。因此,每当论功行赏或追究责任时,软韧体工程师往往是那声音最微弱的少数民族。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经常被忽视或误解,这也难怪坚持从事软体设计工作的人是如此的稀少。


将软体工程师当成技术服务人员

由于系统软体人才缺乏,许多懂系统软体(譬如:Linux)的工程师经常要支援业务人员安装、测试和展示公司自家的产品。原因无它,为了节省雇用技术服务工程师(FAE)的人事支出。


相关文章
轻松有趣地提高安全性:SoC元件协助人们保持健康
仿真和原型难度遽增 Xilinx催生世界最大FPGA
SmartBond元件增加蓝牙网状网路支援能力
我们能否为异质整合而感谢亚里士多德?
关注次世代嵌入式记忆体技术的时候到了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PCI-SIG正式公布PCIe 5.0和6.0的CopprLink电缆规范
» A+计划补助电动车产业 驱动系统、晶片和SiC衍生投资3亿元
» 中华精测自制MEMS探针再突破 超高速SL系列即将上场
» 国际遥感探测研讨交流 促进新兴技术融合
» 意法半导体公布2024年第一季财报 营收34.7亿美元净利润5.13亿美元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21ERYOUSTACUKZ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