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PC产业新显学:电源与散热管理
 

【作者: 歐敏銓】2006年11月01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2975】

在PC的世界,由CPU时脉速度主导性能表现的时代,在Pentium 4的Prescott这一代划下了句点。导致这个结局的主因,正是过度的功耗及相应产生的高热问题。在功耗的议题上,主要考量的因素是动态功耗及静态功耗,静态功耗主要来自电路闸的泄露电,而动态功耗则与电压的平方及时脉频率成正比。因此,时脉的增加,意味着功耗也会水涨船高。以Prescott来说,全速运转时可超过4GHz,此时产生的功耗将可能突破200W,而它的下一代为时脉诉求达5GHz的Tejas和超过6GHz的Nehalem,若它们真的上市了,所产生的功耗将可媲美核反应炉了。


因此,Intel只得自行终结由他们一手营造出来的时脉神话,并务实地开发出一系列与电源管理和热量管理有关的技术和架构。在造型架构上,Intel推出BTX来取代现行的ATX架构;在电源管理方面有Speed​​Step;热量管理方面则以QST(Quiet System Technology)为主轴,搭配SST、PECI、DTS等新的技术规格。相较之下,AMD虽然也有PowerNow和Cool 'n' Quiet等技术的推出,但整体性的策略还看不到,配套的技术也不完整。当然,他们过去以自己晶片的功耗较Pentium 4来得低而自豪,但随着Intel Core 2 Duo处理器的推出,这种优势已经消失,所以在散热设计上的因应也是势在必行。


不过,新架构和技术的立意虽佳,但要在市场上掀起改朝换代的浪潮却不容易。以BTX为例,在两年多前推出时Intel即乐观的预估到了今年(2006年)可以汰换掉一半的旧系统,但事实上ATX仍然是市场上的主流,Intel本身也还在出新的产品。ATX虽然相较于BTX有内部空气对流紊乱、散热效率不佳的问题,但一方面是大家用习惯了,在一般PC的使用上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更换的迫切性不大;另一方面是BTX采用全新的电路布局架构,从元件、模组、介面、主机板到设备厂商,都需要一段摸索适应期。从更上一代的AT架构换到ATX架构,大约花了5-6年的时间,预估BTX要真正占有​​八成以上市场,可能需要7年以上的时间。


但有一些产品会率先采用BTX,尤其是诉求无风扇噪音的娱乐性PC和办公室环境PC,以及讲究轻薄、造型变化的小尺寸电脑。 BTX共推出标准型、Micro、Pico三种规格,其中Pico的造型最为小巧,其主机板尺寸只有203.20 X 266.7 mm,在兼具散热及尺寸的优势下,会是市场上较受欢迎的选择。


散热及电源管理已是两门在电脑设计的显学,对于可携式的NB来说,面临的设计条件则更为严苛。但在环境大势的迫使下,也会刺激更高阶技术的成型。例如过去对风扇并没有太多的管理,但今后则能够视温度而自动调整风扇转速,甚至还能建立起机壳内多组风扇的智慧性控制系统。时势造英雄,正是如此!


相关文章
视觉化 Raspberry Pi 数据:轻松用 Arduino Cloud 掌握物联网装置
一美元的TinyML感测器开发板
建筑业在无线技术基础上持续发展
环境能源物联网将为资产追踪带来革新
功率循环 VS.循环功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IDC:2027年全球车用半导体市场营收将突破85亿美元
» 恩智浦S32N55处理器 实现车辆中央实时控制的超级整合技术
» 慧荣推出高速高容量可携式SSD单晶片控制器 满足智慧装置和游戏机需求
» 艾迈斯欧司朗高功率植物照明LED 大幅提升输出功率并节约成本
» 整合三大核心技术 联发科技持续专注车用、AI、ASIC等领域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17BWEBKSTACUKN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