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科技记者的关键任务
报导未来 台湾岂能在国际缺席?

【作者: 鄭妤君】2004年09月03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2677】

2004年2月,中国大陆官方新闻网站新华网上出现了一则台湾不曾听闻的消息,指出在于2月15日在西雅图举行的美国科学年会上,世界科技记者联盟宣布将在2004年10月于加拿大蒙特娄(Montreal)市举行第四届科技记者大会,主题为“报导未来:聚焦新兴科学”。根据该报导,世界科技记者大会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之下不定期举办的国际科技新闻界会议,而主办单位世界科技记者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Science Journalists;WFSJ)则为一总部位于法国的非营利性组织,成立宗旨为保护​​全球科技记者权益,并加强科技界与一般大众、各国科技新闻界之交流。


第一、第二与三届的世界科技记者大会分别于1992、1999、2002年在日本、匈牙利与巴西举行,除有美国、欧洲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的科技新闻工作者组织活跃其中,中国的科技新闻学会也是对于参与此一组织与活动态度积极的成员,除有中国科技记者获选为该大会的高级顾问小组,新华网的报导并以自豪的语气表示,中国的科普教育以及科技新闻报导成就在世界其他各国科技新闻同业间获得高度评价,而中国官方于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更被视为是国际间推动科普的一大里程碑。


在一般国内民众的印象中,中国在科技发展程度似乎是不如台湾的,就拿半导体产业来说,中国虽然有庞大的市场与低成本的制造优势,但制程技术与人才水准仍然与国际有所差距,尽管一海峡之隔的台湾近距离地感受到此一快速兴起之竞争者的威胁,但对于继续跑在前面依旧信心十足,也认为中国追赶的脚步还是会远远落后,不过在看到以上那样一则或许并不起眼的新闻之后,对于中国这头逐渐苏醒的狮子,台湾可得小心了...


尽管民主人士总对中国的新闻自由问题诸多批评,中国官方对于境内新闻报导的严格管制,确实也惹人争议,但在科技产业发展蓬勃的台湾,却不见有如对岸那般对于科技新闻与科普教育的重视;有无类似“科技新闻学会”的相关组织之成立或是“科普法”的制定另当别论,目前台湾各种平面、电子媒体的所谓科技记者,似乎是以服务股市大众为主要的目的,大部分的科技新闻报导若非外电,就是科技产业领域各大股票上市柜公司的获利情况与市场消息,很少见到与国内科学研究状况与纯粹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相关的资讯,因此台湾尽管拥有高度发展的科技产业,但一般民众或学生却不见得具备较丰富的科学知识,或是对科学研究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这样的现象对台湾科技产业的永续发展可说是一大隐忧,其实科技基本上就是科学的延伸应用,若不能打好科学的基础,科技产业的发展就很难产生创新的火花与不断成长的生命力;而在这个科技已经与人类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时代,唯有了解科技才能享受其所带来的便利并避免其害,这些都有赖民众对科学常识的了解与科学精神的培养,也是台湾必须要立即审慎思考并积极规划的议题。要推广科学风气,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学校教育体制的改良都是重点,媒体的推波助澜更是不可或缺,而如何拉近艰涩冷硬的科学知识与一般大众的距离,也正是即将举行之世界科技记者大会讨论的重点之一;这场国际性大会将激荡出怎样的火花,值得持续关注,而站在如此的关键时代与重要的位置,台湾的科技记者们是不是该出声了? (郑妤君)


相关文章
打开讯号继电器的正确方式
生成式AI助功率密集的计算应用进化
AI赋能智慧制造转型
生成式AI刺激应用创新 带动软硬体新商机
台湾AI关键元件的发展现况与布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R&S推出RT-ZISO隔离探针测量系统 用於快速切换信号精确测量
» 攸泰自有品牌RuggON布局边缘运算 抢攻安全供应链商机
» 三菱电机为 Ka 频段卫星通讯地球站提供GaN MMIC功率放大器样品
» 台湾智慧医疗前进欧洲 跨域展现强实力
» 耐能捐赠清华大学边缘AI伺服器 助力科技教育蓬勃发展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EBLO7BQSTACUK1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