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x64,你的实体连接大限是4-Way!
 

【作者: 陳隱志】2005年05月05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2709】

「x64」是Microsoft为解决AMD、Intel双方在x86新架构上的分歧称法而有的创称,x86一词在90年代初期成形,所指即为286、386、486等一脉相承的CPU,2001年Intel推出Itanium CPU,为让两者区别,x86改称IA-32(Intel Architecture 32-bit),Itanium则称IA-64。


无论x86或IA-32都是32-bit架构,然AMD将此架构进行拓展,以直简作法变成64-bit架构,AMD称此为x86-64,之后更名为AMD64,并于2003年推出AMD64架构的Opteron与Athlon 64/Athlon 64 FX CPU。


到了2004年,Intel也推出与x86-64/AMD64架构相同的Xeon、Pentium 4 CPU,由于不愿助长AMD的营销气势,刻意将此称为EM64T(Extended Memory 64 Technology)架构,使同一架构产生两种用词,Microsoft为了不偏袒任一方,遂将x86-64/AMD64、EM64T等称法统统舍弃,另称x64(指64-bit)。


解释完x64后,更需关心的是x64系统的发展,x86/IA-32自1996年始跨服务器领域,至今几乎都停留在2-Way组态,虽后续有4/6/8/16-Way,甚至32-Way/64-Way的x86/IA-32服务器,但市场总占有不及2成,8成仍是2-Way机种,很明显的在中高阶伺服市场用户都不领IA-32的情,仍只对UNIX Server或Mainframe钟情。


不过,至2004年上述情况起变,Opteron CPU吸取过往Alpha计算机的技术,使用比传统x86/IA-32服务器优异的连接架构,让用户开始重新注视4-Way系统,过去4~8-Way的IA-32服务器之所以不得宠,极重要的原因便在连接架构,简易的Bus连接架构与PC所用相同,然PC仅1颗CPU,在多CPU的系统中Bus是很糟的架构,大幅折碍整体效能运作。另外台湾硬件业者也长期滞留2-Way层次,然因AMD的策略让台湾有机会制出4-Way的Opteron系统,算是进步到4-Way层级。


由于Opteron连接架构优异,使HP、IBM、Sun等一线大厂都推出了4-Way的Opteron服务器,不过去年热身性居多,今年必有更大开展,这将使长期滞留在2-Way领域的x86/IA-32/x86-64/AMD64/EM64T/x64系统产业,比过去有更大机会跃升至4-Way。加上今年AMD、Intel相继发表双核CPU,接脚/用电/散热都尽量兼容既有单核,现有4-Way服务器可直接换新,从4-Way升级8-Way。


台湾硬件业者长达7、8年停留在2-Way,去年首跨4-Way,今年又因Dual Core而进入8-Way,实是应当兴奋,但笔者认为别高兴过早,Dual Core虽可让现有4-Way就地翻新成8-Way,但机内实体架构依然是4-Way,用的依然是原来的那套系统芯片组,从高标角度看这是假性8-Way(这不禁让人想起多年前的电视广告,说386SX是假32-bit PC,不过笔者在此并无相同抹黑用意)。


别太高兴的原因,是中高阶服务器业者已准备将IA-32/x64封堵在4-Way以下,在此所指的4-Way正是实体连接架构的4-Way,未来即便CPU从双核进入多核而使Way数增加也仍算是4-Way之列。


首先是IBM于2004年发表OpenPower服务器,锁定在1~4-Way,即是将低级服务器认定在1~4-Way,而2005年初HP放弃发展8-Way的x64芯片组,好让IA-64的Integrity服务器保有中高阶的区隔质感,另外Sun似乎也暂缓推出8-Way Opteron服务器。


即便上述都不算,IBM的eServer x系列服务器虽可透过专有的外接技术而变成8~16-Way,但独立单机依然只有4-Way,甚至x86的死忠者:Dell都打退堂鼓,于2003年停止对8-Way芯片组研发的赞助。


若国际一线大厂的封堵策略奏效,那么x64到4-Way就此止步,这对Intel而言无太多损失,毕竟还有IA-64可用,但对AMD或台湾硬件业者就是一大考验,受限在4-Way实体连接架构,即便将CPU换成多核,整体系统效能也会是「有志难伸」,2~4-Way都还是初阶割喉、薄利市场,中高阶(实体8-Way以上)的高获利服务器市场依然会绝缘。


相关文章
视觉化 Raspberry Pi 数据:轻松用 Arduino Cloud 掌握物联网装置
一美元的TinyML感测器开发板
建筑业在无线技术基础上持续发展
环境能源物联网将为资产追踪带来革新
功率循环 VS.循环功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AMD:强化AI算力 持续推动下一代高效能PC
» CGD与工研院合作开发氮化??电源
» 朝阳科大永续研发中心协助企业迈向ESG净零转型
» 深化印台半导体双边产业合作 印度加速布局半导体聚落
» IDC:2027年全球车用半导体市场营收将突破85亿美元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3AQP1UISTACUK6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