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安捷伦科技副总裁暨大中国区总裁詹文寅:道德标准为企业最高核心价值
 

【作者: 廖專崇】2004年09月03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4141】

本社社长黄俊义(以下简称黄):本刊在之前的报导讨论到奈米科技、摩尔定律等的发展,以安捷伦(Agilent)的角度来说,身为高科技产业的领导厂商之一,贵公司在策略发展上一定有良好的规划,是否可以先了解安捷伦在这部分的布局?


安捷伦科技副总裁暨大中国区总裁詹文寅(以下简称詹):基本上,安捷伦是一个高科技厂商,而且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公司,在核心的本质上,则是以量测技术为中心,另外还包括生命科学与半导体这两个核心的业务,在整个发展上则是以创新为根本,我们总公司的实验室有350~400位研发工程师,每年的研发经费约占公司营收的10 ~13%左右。


而就几个具体的方向而言,安捷伦会持续强化原先市场领先的部分,例如射频量测、频谱分析等;而在新兴领域生命科学部分,我们会从量测的基础出发,发展基因解读、蛋白质分析、医药开发等技术;在半导体部分,感测器与数位消费性电子预期会有高度的成长;另外,SoC测试目前的比例还很低,不到20%,但是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最后软体服务与作业支援系统,包括顾问与服务等都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在上述几个部分的背后,总括来说有三个目标,一是科技的领导与创新;二是组织营运的有效性;三是产品,也就是与各户市场的互动。这三个目标结合成一个铁三角,在其中的就是安捷伦的管理方法与企业文化等内涵。


《图一 安捷伦科技副总裁暨大中国区总裁詹文寅:在具体策略的背后有三个目标,一是科技的领导与创新;二是组织营运的有效性;三是产品,也就是与各户市场的互动。这三个目标结合成一个铁三角,在其中的就是管理方法与企业文化等。》
《图一 安捷伦科技副总裁暨大中国区总裁詹文寅:在具体策略的背后有三个目标,一是科技的领导与创新;二是组织营运的有效性;三是产品,也就是与各户市场的互动。这三个目标结合成一个铁三角,在其中的就是管理方法与企业文化等。》

半导体测试验证趋势

黄:安捷伦的核心技术是量测,在我们观察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发现随着晶片集积度的不断提升,量测功能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加上SoC的发展趋势,许多IC制造厂商希望将测试的步骤简化,可能直接嵌入在晶片中或者以软体取代,这会是半导体量测的发展趋势吗?


詹:这些确实都是未来半导体量测相当重要的趋势走向,过去量测的功能通常都以硬体的形式表现,因为以产品的硬体架构来说,差异并不大,在可见的未来,软体应用的发展空间较大,以手机为例,许多新功能都是透过软体的变化来达成,所以在量测的发展上,从软体着手,是一个相当正确的发展方向。


另外,在半导体领域的推进上,SoC的发展是相当确定的方向,也由于半导体产品的高度集积化,晶片的测试与验证程序变得相当复杂,成本也大幅提升,所以市场上就出现嵌入式量测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就是DFT(Design For Test)的概念,然而这样的技术,必须在晶片设计初期就将技术与概念导入,与现有的测试方法与技术差异很大,可以说是一种破坏性的创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降低测试、验证程序所花费的成本与时间。


全球化与区域挑战

黄:刚刚提到安捷伦全球的发展策略,我们很好奇的一点就是,以贵公司这样一个跨国性的企业,确实是全球化趋势的具体体现,但是除了全球化之外,经营区域市场,本土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面向,在这两者之间如何取得平衡点?也就是如何在深耕本土的同时,让企业内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同时了解到全球化的重要性与总公司的策略目标?


詹:安捷伦虽然只是一家五岁的公司,但是我们的全球化应该从HP说起,而全球化的步调也早在1950年代就开始,一个公司要成功必须到全球各地布局,借此建立起与当地面对面做生意的投资。必须要了解当地的市场,用当地的人才,进而加以培训,这是从过去到现在我们都非常重视的,也是安捷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时至今日也证明,企业的全球化绝对是必须的。


所以现在全球化也带来一些不同的挑战,就是如何在不同的地区、文化之下,让管理工作有效的本土化,可是又能与全球接轨;全球化的挑战也在于如何利用各区域的特殊优势,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我想现在各个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的策略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到中国与印度这两个市场,如何在投资这两个市场的同时,深耕其他已经长久布局的区域,以达成企业目标,这些问题都是相当庞大,而又在各部分环环相扣的,可谓牵一发动全身。


黄:谈到大陆与印度两个新兴市场的布局,以亚太地区的发展为例,过去的亚洲四小龙在经济的发展上已经不再耀眼,取而代之的是大陆与印度,甚至越南也有逐渐崛起的态势,面对这样的发展,台湾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因应?


詹:面对大陆最近几年的高度成长,也对台湾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个问题我想是国内近几年无论员工、企业主或是政府都在思索的问题。以安捷伦来说,台湾一直是我们很重要的区域据点之一,在营收上一直保持在全球安捷伦中的前五名,大陆这几年的发展主要是在生产制造部分,与矽谷、台湾其实已经形成一个半导体产业的铁三角,在这个关系中,台湾的地位相当重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台湾也会借此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不用担心是否会被取代或淘汰。


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如何充分利用大陆充沛的人力与广大的市场,借以强化自己的优势,在这部分政府也有许多相关的计画与实际的做法,包括矽岛计画与绿色矽岛愿景等都是正确的,重点还在于环境的营造,除了我们自己所培养的之外,更重要的是吸引更多资金与人才到台湾来,不然在质与量上我们很难可以赢过大陆,将国内所有的人才都投入单一产业也有所偏颇。


科技创新与企业良知

黄:在吸引资金与人才的环境营造上,政府最近大力鼓吹外商在台湾设立研发中心,对于这样的政策您的看法如何?目前安捷伦在台湾并没有设立研发中心,未来有没有可能?


詹:以目前安捷伦在台湾的业务型态而言,确实没有前端的设计研发,而是专注在后端的服务与技术支援,是否在台湾成立技术研发中心,站在台湾安捷伦的立场,当然乐观其成,而一直以来我们也没有放弃过类似的考量,所以我们也持续不断地跟总部沟通与会报。重点是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切​​入点与适当的时机,然而,是否有助于国内产业的提升,才是我们所应该关心的。


黄:在采访开始时您曾经有提到安捷伦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成为产业界的领导厂商,这方面的投资是相当重要而且必须的,以目前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而言,其未来的面貌为何?在投入科技的发展之前,又应该如何判断其未来性,什么样的科技才是人们真正需求的?


詹:针对科技的发展趋势,安捷伦有一个愿景,就是以创新的科技来改善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品质。我们在生命科学领域,有许多技术都与人们的生活有关,许多医药、水质、食物的检测都是透过安捷伦的化学分析仪器,做相关的检验分析,对人们生活品质的改善确实是有相当大的贡献,只是我们并非直接服务消费者,而是间接透过我们的技术与产品,在这部分的提升与服务上善尽我们的努力。


现在许多新兴科技发展目的,都是为改善人们的生活,但是并非所有的创新都可以一步到位,马上符合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所以需要依靠市场机制,不断的检验、淘汰与改良科技的内容,使其可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而高科技公司在发展新兴科技的同时,通常都会出现一种迷思,就是希望走在客户之前,所以有时候会出现悖离市场需求或是高不可攀的梦幻科技;因此,这些市场领导厂商在发展新科技时的挑战,就是要比消费者更清楚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而精准的掌握住市场的脉动。


黄:升阳电脑的创办人曾经指出,机器人、生物科技、奈米科技三个科技的发展结果,将形成毁灭人类的力量,安捷伦刚好在这几个领域皆有积极的涉入,事实上,许多高科技厂商都相当看好这几的技术的发展,投入的规模与厂商数量都相当庞大,您对于上述的景与有什么样的看法?


詹:这个看法对于高科技的进展抱持着比较负面的看法,科技本身并没有害,之所以会产生灾难完全是使用者的原因,对于安捷伦来说,创新与科技发展不单纯来自于商业利益的考量,在我们的核心价值当中,高道德标准是我们相当坚持的,如果一项创新技术被认为是有害于社会的,我们绝对不会因为商业价值而牺牲企业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如果科技的本质没有问题,市场上的领导厂商也应该附有教育社会的责任,因为新兴科技的发展是不受法律约束的,他会永远走在法律条文之前,这时候类似的社会教育与社会责任就相当重要了。所以,安捷伦也在公益活动与科学教育上,不仅投入相关的资源并且积极的参与,当然,这也是为了成就安捷伦为一家有效、永续经营的企业。


黄:最近台湾遭遇一些自然灾害的侵袭,尽管高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但是在发生这些自然灾害的时候,许多高科技也顿时束手无策,惊觉高科技的无所不能也只是假象,针对这样的现象您有何看法?高科技的发展是否能对这些灾害的发生产生一些正面积极的帮助或预防?


詹:站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有短期和长期的做法,就短期而言,企业应该就自身的能力,投入资源以协助灾难的救助,这属于救急的部分,尚不能完全解决灾难的再次发生;所以,在长期的部分,企业应该透过各种手段,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尽一点心力,以防止灾害再度发生。另外,政府透过政策的领导与立法的规范,应该可以有更具体、积极的作为。


以全球化的角度来看,过去跨国企业的全球化,通常夹带资源的掠夺与剥削,但是最近几年在国际上这样的做法已经有减少的趋势,我们看到不管是国内或全球,这都是一连串错误尝试后带来的反省,大家都会往更正确的道路上前进与发展,过去经济与科技发展可以无限上纲的现象已经越来越轻微了,这也表示大家都在进步,当然不管是高科技领域的领导厂商,或是经济强权的国家,都需要以更负责任的态度来带领,以促使问题的解决。


  相关新闻
» CGD与工研院合作开发氮化??电源
» 朝阳科大永续研发中心协助企业迈向ESG净零转型
» 深化印台半导体双边产业合作 印度加速布局半导体聚落
» IDC:2027年全球车用半导体市场营收将突破85亿美元
» 恩智浦S32N55处理器 实现车辆中央实时控制的超级整合技术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1D7SPESSTACUKH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