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遥测机制建立防灾千里眼
 

【作者: 王明德】2015年06月22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14128】

台湾这几年灾害不断,主因既为天灾亦为人祸,台湾位处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交接带,河流既短且急,地壳活动剧烈且岩石构造破裂,由于地狭人稠,导致山坡土地超限利用,每逢台风或地震等各种天然灾害发生时,容易产生重大的灾情,严重威胁人民身家财产,但却迟迟未能建置防灾体系,因此建立完善的防救灾体系,并且纳入生活之中,成为当今政府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图一
图一

以防灾技术发展来看,目前全球应用最深为“遥测技术”,简单来说,也就是利用各种测定设备,像是卫星、各式感测器来侦测环境,建立庞大资料库,以供各类机构、政府单位进行各种研究与政策拟定。


遥测是遥感探测的简称,简单地说,遥测是指间隔一段距离且不用接触物体而能量测得该物体的物理性质,遥测科学就是在研究如何应用客观方法、仪器与技术来推估远方的资讯,其应用范围就非常地广泛,例如气象学家可用遥测来探测高空空气的温湿度以了解天气的变化情形,天文学家可用遥测来估计火星表面的温度等资料以判断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或是否适合人类的移民。


遥测的起源有人认为可追溯至1845年左右,真正的遥测技术几乎是在人造卫星发射后才有长足地进步,也才认为是一门独立的科学,1957年苏俄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泼尼克号」后,各种用途的人造卫星即不断地被研发出来并发射升空,如通讯卫星、气象卫星、军事卫星、科学卫星和导航及定位卫星,资源卫星也是人造卫星家族中的一个成员。


结合GIS 提升防灾效率


遥测必须配合地理资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GIS是一种包含硬体、软体、图形与属性资料的空间资料库,藉由电脑设备与地理资料的组合,快速准确地提供空间资料的连结、储存、规划、查询、分析及展示等功能。此外,拜电脑快速发展之助,其成果已可由二维空间转换成以三维方式展示,或结合物件导向程式语言,另行开发执行软体,在视窗、图形工作平台上作业,以建立适合各种需求与任务的决策支援系统,因此若将空间中的各项整合资讯应用于自然灾害的防治当中,可以获得极为显著的成效。


近年来,随着科技资讯的突飞猛进、个人电脑效率的提升、视窗作业环境的普及、网际网路的快速崛起与嵌入式作业系统的发展,再加上网际网路地理资讯系统技术、元件式地理资讯系统技术的发展,已逐渐改变了地理资讯系统发展的趋势。这些科技资讯的发展,促使桌上型地理资讯系统与携带型地理资讯系统应运而生。


地理资讯不单可以透过多种不同的管道与界面,例如个人电脑、网际网路、智慧手机,供使用者运用,使用地理资讯技术的成本也大幅降低,人们再也不需要花费大笔资金,购买昂贵的硬体与软体,使得地理资讯系统得以走入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地理资讯系统的普及化已然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这样的发展除可增进人类生活的便利与水平外,当灾害发生时,就能转变成灾害评估与控管的利器。


电子地图结合​​遥测,就可进行防灾工作,例如利用航空载具携带感测仪器,从空中搜集地表上各种光谱资料,加以处理、分析、解释,以了解地面目标物特性的技术。进行遥测的载台种类甚多,一般耳熟能详的有卫星、飞机、热气球等。


对于土石流灾区而言,由于灾害发生位处山区,灾情分布又极为广大,若使用上述的载台除了拍摄费用昂贵之外,准备工作也需花费一段时间,对于灾害地区的抢救与复旧,显得缓不济急,于是人们尝试使用另外一种价廉且可快速获得灾区影像的方法,虽然所获影像品质与其他平台所拍摄的影像仍有一段差距,但灾区抢救,时间第一,利用遥控无人飞行载具进行灾区监测,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法之一。


打造扁平化防灾系统


遥测在救灾方面的研究,目前台湾民间企业投入虽有限,但政府机构的的遥测建置已相当多,不过由于未加整合,且紧作为书面报告的数据引用,因此仍未能完全发挥应有效益。


遥测系统的建置,最主要困难在于系统中心资料与各种通讯网路的整合,就架构来看,系统核心为资料中心,资料中心上层是Web介面,用以显示分析过后的资料,下层则是利用各种有线或无线通讯技术,链结各处嵌入式系统,再接收嵌入式系统连结的感测器所接收之资料,形成庞大的资料采撷网。


针对防灾领域所使用的设备,规格要求特别高,必须采用工业等级规格,例如宽温、防尘、防震、防破坏等稳定性,遥测防灾系统可整合各种子系统,提升整体效益,例如结合雨量监测与水位监测,在一定资料量的搜集后,做出决策判断,例如在水库中,可从河川上游雨量数据计算出下游20分钟后的水位,决定闸门开启或关闭,此外收集的数据也可卖给金融机构作为巨灾债券的利率参考。


台湾目前多数政府机关如同农委会、水利署、林务局都有遥测系统建置,不过系统未加整合,不但造成重复建置,而且资讯不能互通,效益也相当有限,业者建议未来系统需强调扁平化架构,系统架构完成后,只要有权限,都可上设置的网路介面浏览资料,透过资料的整合制定防灾政策,将灾害降至最低。


相关文章
人工智慧引动CNC数控技术新趋势
高频宽电源模组消除高压线路纹波抑制干扰
当磨床制造采用Flexium+CNC技术
电动压缩机设计ASPM模组
【新闻十日谈#40】数位检测守护健康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台达於2024年汉诺威工业展 发表智能制造与低碳交通解决方案
» 安防大厂齐聚Secutech2024开展 跨域整合安全与智慧应用大爆发
» 宏正响应净滩行动逾十年 减塑还原海岸线样貌
» 西门子Veloce CS新品协助硬体加速模拟和原型验证
» 数位部访视全球传动 见证5G专网结合智慧储运管理成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RB4H3RSSTACUKM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