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世界大都陷入经济不景气的低潮期,日前国内工研院经资中心即曾表示,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衰退幅度可能比1985年的12%更低,而台湾半导体业恐怕也将尝到25年的第一次衰退苦果,我们还观察到今年以来全球光通讯厂商总计已经裁员10万人以上,通讯大厂朗讯、思科亦是裁声不断。处于如此利空的大环境下,国家或企业究竟应如何看待自己本身的问题与机会,至关紧要,因为当景气反转抛出风向球时,能做好接球准备的企业,才能拥有下一波景气的发球权。

台湾在产业、资金快速并大量外移下,各界也为台湾产业的未来捏一把冷汗,其实美国在十几年前也发生产业纷纷外移到包括台湾等亚洲地区,但是美国却没有因为生产主力外移而崩溃,「相反地仍持续以先进技术等维持产业领导地位」,因此Cypress亚太区副总裁David Fleischer建议我国可以美国为鉴,将台湾转型为「食物链的前端供应者」,这点确实是值得我们加以深思。甚至许多国外厂商也认为,未来亚太地区将成为市场决战场的趋势下,台湾有能力及条件成为信息科技服务枢纽,可见台湾的优势或筹码仍然不可小觑。

因此,未雨绸缪、往下扎根,是我们现在应该进行的产业政策,尤其值此内外在交迫的逆境下,更应以「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决心,积极准备布署。我们看看日本,虽然遭逢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期,但其国内在耗费昂贵的「光纤到家」计划上的进度(目标为普及率百分之百),竟然可能从原预订的2010年,提前在2005年完成,由此可看出日本人为其未来所做的准备,其魄力与决心实在令人佩服!

我国在高科技产业所打下的基础相当雄厚,更应该利用既有的优势,以创造新的生机。以电子产业而言,台湾未来可以深耕的领域,当首推IC设计产业,尤其是台湾目前已是全球SOC(系统单芯片)的第二大国,在生产制造优势式微的情况下,IC设计其实是我国转型目标的最佳武器。而日前报导,经济部即将投资新台币100亿元,协助工研院进行奈米(Nanometer)技术的跨所研究,此比微米技术还要细微1,000倍的奈米技术,已被全球视为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如果能持续投注进行,更将成为接棒半导体业的另一新兴产业。

总之,在此全球经济景气低迷之际,正所谓绝处逢生,政府与企业应当把规划国家产业发展及企业永续经营的思考焦点拉远,并为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只要勤于照顾、耕耘,自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