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ASML創新體驗車」首度前進半導體展 鼓勵學子加強溝通能力
 

【CTIMES/SmartAuto 陳念舜 報導】   2022年09月15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2955】

為了讓參加SEMICON Taiwan 2022國際半導體展的民眾更了解ASML的創新技術,全球半導體微影技術領導廠商艾司摩爾(ASML)今年結合人才培育特展,讓「ASML創新體驗車」前進至南港展覽館戶外空間,參觀者可以透過體驗車內的互動遊戲、影音和導覽,深入認識ASML。ASML台灣區暨東南亞區財務長何思穎(Amanda Ho)也受邀參加今(15)日舉行的「展望新世代人才培育論壇-多元共融講座」,分享推動創新與成長,以及打造多元共融幸福職場的秘密。

ASML 台灣區暨東南亞區財務長何思穎鼓勵學子擴大舒適圈
ASML 台灣區暨東南亞區財務長何思穎鼓勵學子擴大舒適圈

由於ASML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先進製程的重要策略夥伴,也是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商,市值全球第一。隨著客戶需求成長,為了客戶提供最佳支援服務,同時優化量測、檢測產品的研發支援能力,以及打造台灣成為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今年ASML將持續擴大在台營運,在台灣招募1,100名工程師,預計到了今年底在台灣員工人數可達4,500人。

ASML台灣區暨東南亞區財務長何思穎在今日講座上指出:「半導體產業是高度國際化的產業,人才需要有國際視野,才能展現職場競爭力,持續培養跨文化溝通協調能力、英文能力及開放心態,從跳出舒適圈思維,進化到『增大』你的舒適圈。」ASML的組織核心價值則分別為Challenge思考辯證、勇於表達;Collaboration團隊合作、共創雙贏;Care關懷傾聽、尊重包容,是ASML員工內訓及未來選才最重要的指標。

何思穎還提到ASML的「兼容文化」,便是該公司能成為微影技術世界第一品牌的關鍵。ASML匯聚全球139個國籍的同仁一起工作,來自全球27個國籍的員工在ASML台灣,以「多元」激發「創意」,一起發揮無限潛能,共創進步。

針對非理工科系畢業員工的職涯發展與學習機會,何思穎進一步表示,在加入ASML後,公司將持續提供個人職涯發展與學習機會。除了自我優勢強化之外,還有學習機會能提升員工的產業專業知識,ASML台灣目前有35%員工都是非理工科系畢業,未來也會持續提供相關非理工科技職缺。

至於性別多元議題,ASML認為性別不該是成為升遷的考量因素。何思穎提到,ASML台灣管理團隊共有8位,其中女性成員就佔3位,超過1/3的女性比例,ASML也提供性別平等的工作環境,依據員工的適性工作能力與組織發展給予最佳的發揮空間與職場文化,讓性別不再成為升遷天花板的考量因素。

有鑑於ASML的多元人才架構,ASML認為應該要透過兼容性領導(Inclusive Leadership)創造員工歸屬感,打造充滿幸福感的工作職場,兼容性領導下主管要以身作則,用實際的行為來落實ASML的兼容文化。領導者承諾並確保所有團隊成員能夠:受到公平對待、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擁有讓其充分發揮潛力所需的資源和支持。不同個性與思維下,如何更以人為本、重團隊合作來提升組織競爭力,來因應變革,便是挑戰所在。

ASML今年還結合人才培育特展,讓「ASML創新體驗車」前進至南港展覽館戶外空間,參觀者可以透過體驗車內的互動遊戲、影音和導覽,深入認識ASML。導覽活動採事前報名,將由ASML專人進行導覽,讓民眾一窺EUV獨家創新技術。此外,ASML也獨家安排HR招募人員於體驗車上進行1對1面談,就職全球頂尖半導體荷商的機會大門。

關鍵字: ASML 
相關新聞
ASML企業短片大玩生成式AI 展示微影技術為人類創新價值
ASML:出口許可部分撤銷對2023財務無重大影響
ASML第三季營收高於預期 2023全年成長率將達30%
落實多元人才永續 ASML 2023菁英獎學金計畫申請起跑
ASML獲台灣理工學生理想雇主半導體類外商品牌第一名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使用PyANSYS探索及優化設計
» 隔離式封裝的優勢
» MCU新勢力崛起 驅動AIoT未來關鍵
» 功率半導體元件的主流爭霸戰
» NanoEdge AI 解決方案協助嵌入式系統開發應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8.137.24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