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触控改写人机互动历史新页
这样互动才过瘾

【作者: 王岫晨】2011年05月09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9546】

2014年3吋以上触控手机达九成

没有触控功能的手机将落伍了。根据Displaybank调查,今年触控面板市场规模达104.2亿美元,较2010年成长76%,大约每3台手机中,就有1台是具备触控功能的手机。


从Displaybank的「触控面板议题与市场分析2011」的报告可以看出,触控面板市场在最近的2至3年内的发展,将以手机与平板计算机等中小尺寸(小于10吋)应用为主;今年手机市场上,每3台手机中就有1台具备触控面板,触控手机市占比重更可望在2014年提升至5成。而预估2014年3吋以上手机上装载触控面板的比重将超过九成


Displaybank指出,2010年触控面板市场规模达59.3亿美元,较2009年大幅成长152%,预估今年将再成长76%;到了2014年,触控面板市场将比2010年成长2.6倍,达156.4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达46%。


当然尺寸大小也有不同发展。目前触控面板以智能手机与平板计算机为成长最快的应用产品。2011年全球触控面板市场以中小尺寸产值占89%;近期由于平板计算机导致大尺寸触控面板需求增加,大尺寸比重将从2011年的11%,增加到2014年的22.5%。


苹果成为平板触控面板最大消费商

触控应用市场小从2吋屏幕的手机、多媒体播放器、游戏机,到超过7吋的MID、平板计算机、AIO触控桌面计算机,以及大尺寸的交互式数字广告牌等,触控应用几乎无所不在。其领域包括个人消费电子产品、家电、工业应用、军事航天等,触控应用跃升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人机互动接口技术。至于成长性最快的产品方面,平板计算机将继智能手机之后,成为触控市场另一个发展最快速的产品。


根据DisplaySearch所公布的触控面板市场季报指出,2011年平板计算机所需的触控面板出货量,估计达到6000万片,苹果(Apple)则很可能在 2011年和2012年继续成为平板计算机触控面板的最大消费商,至于其它品牌将会在2012年以后迎头赶上。DisplaySearch预估,到了2016年,平板计算机所需的触控面板出货量将高达2.6亿片,比 2011年成长333%。


DisplaySearch新兴显示技术副总经理Jennifer Colegrove表示,平板计算机是触摸屏应用产品中成长最为迅速的产品类型。大部分平板计算机仿效苹果,采用多点触控的投射电容式技术,但仍有一小部分平板计算机采用电阻式触控,因为该技术具备手写识别功能且价格便宜。另外也有一部分平板计算机是透过数字板来提供手写识别及绘图功能。


在平板计算机市场上,原本大家认为,在10吋的iPAD产品热卖之后,苹果应该会顺势推出更具行动性的7吋iPAD产品,来抗衡目前市场中以Google为首的7吋Android平板装置。不过在苹果执行长贾伯斯针对7吋平板装置的发展下了一句「Dead on Arrival」的批注后,市场已经开始出现看坏7吋装置的声音。只不过,平板装置结合触控面板的产品应用模式,创造极大市场商机将是不变的事实,并且还将持续下去。


面板厂与触控厂正面冲突

具服务能力才能胜出

继智能手机带动触控商机之后,平板计算机接力引爆第二破商机。专家指出,预估2011年智能手机拥有全球2亿支的市场规模来看,手机触控面板便有达2亿片的市场,加上近期市场疯狂追逐的平板计算机、或者公共型显示器等需求,预估触控面板未来每年将有最高达6亿片的需求量。


专家指出,触控面板模块制作过程最重要的关键与挑战,就是触控面板传感器与触控面板贴合的步骤,虽然该过程是透过机器进行贴合,但由于严禁产生气泡,因此需要使用大量人力来进行检测。据了解,目前业界还有厂商良率低于五成,表示该步骤存在门坎,而表面强化保护玻璃的贴合过程,则又是另一项挑战。


此外,由于平板计算机暴红,全球各品牌大厂相继推出平板装置,使得7~10吋触控面板的需求因此暴涨,今年全球出货量最高可达6000万台。眼看着触控面板在平板计算机与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广,为了抢攻市占率,相关厂商纷纷积极布局触控面板产品,包括荧茂、胜华、TPK宸鸿、接口等台湾厂商今年都有扩产的计划,希望抢得更多商机。


投资触控厂的资本支出非常高,其中主要又是在于触控技术,过去市场多采用电阻式触控面板,由于电阻式触控面板的价格不断下跌,导致获利不佳,部分厂商转向发展电容式触控面板。专家指出,过去面板和触控是各自独立的产业,面板厂供应玻璃,触控厂商则进行整合,但现在面板厂商大多希望由自己来进行贴合部分,导致双方产业出现正面交锋的冲突场面,而决胜的关键,就在于「服务能力」。


面板厂积极抢滩In-Cell

传统触控厂如临大敌

电容式触控面板(T/P)的快速窜红,已盖过电阻式触控过去的辉煌岁月。现在,内嵌式触控技术(In-cell)可能成为另一颗闪亮的新星。专家指出,In-cell技术最艰困的研发阶段已经过去,随着商用化量产并进入实用阶段,将成为触控领域一颗最具威力的震撼弹。


据了解,On Cell Touch指的是外挂于显示面板之外的触控面板,也是传统最常见的方式,电阻式、电容式或光学式等技术都有,通常都是由触控面板厂商生产后,再与显示面板进行贴合与组装的工作。至于In Cell Touch,则是将触控组件整合于显示面板之内,使得显示面板本身就具备触控功能,不需另外进行与触控面板的贴合与组装。


In Cell技术通常都是由液晶面板厂所把持,尽管目前参与开发的面板厂商众多,但实际量产的较少,而且出货量也不多。常见的In Cell Touch技术包括电容式、Photo Sensor等,由于材料用量减少、制程也简化,可以降低终端产品设计方面的困难度,又可以提高面板的附加价值,因此才会受到面板厂及品牌客户的重视。但相对地,由于技术新颖,使得面板制程在整合上也存在很高的门坎及挑战,现阶段在良率、成本方面,都还无法满足消费市场的要求。


In Cell触控面板來势汹汹,友达光电早在2007年便抢先发表内嵌式多点触控面板技术,将触控功能直接整合于面板生产制程中,不必再加一层触控玻璃。液晶面板厂抢做In Cell生意,对于纯做触控模块的厂商而言,的确拥有生意被抢走的生存危机。


专家说,面板厂必须先有LTPS(低温玻璃)技术,才有机会研发内嵌式触控面板。这是由于LTPS技术拥有较高的电子运动性,可将电子组件内建于画素中。拥有这种技术,面板厂不但无需与专业触控面板厂合作,生产成本有效降低,模块也能比传统的触控面板更轻薄、省电、耐用。


触控IC商机诱人

各有难处待突破

根据MIC表示,目前触控IC成长动能最明显的就是移动电话,品牌移动电话迅速由单点触控转往多点电容式触控,而山寨手机也已走向两点的电容触控。MIC资深产业分析师顾馨文表示,触控商机虽然诱人,但不同应用领域各有不同的关键课题。


市场最成熟的移动电话,2010年市场规模超过10亿颗,但也由于市场成熟,今年起至2013年的成长率不到20%;是仅次于可携式导航装置的低成长产品。不过可携式导航装置与可携式游乐器虽然市场成长率不高,却也是第二成熟的产品,市场规模介于1000万至1亿颗内。


至于中大尺寸的行动平板装置、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由于产能刚开出不久,成长率平均都有40%以上,笔记本电脑甚至有60%的年成长率;但是市场规模均小于1千万颗。


比较特别的是AIO计算机与电子书阅读器,AIO计算机因尺寸较大,无论是技术上能支持,或是市场上实际的需求率都不高,所以虽然年成长率超过40%,但实际市场规模低于5000万颗。而电子书的市场需求虽然较AIO略高,但由于电子书属于新推出产品,至2013年的成长率为全部类别中最高的项目,超过80%。


顾馨文同时表示,要切入品牌手机市场等于要从两点切入十点触控,技术门坎较高,而且目前多点触控领域专利战术频仍,欲切入者必须拟定妥当完善的专利策略。至于山寨手机虽然门坎较低,但是相对而言,竞争者很多。其他便携设备虽然成长率惊人,但是能否真的打开市场规模,让成本下降至IC设计业者预期的幅度,也是未知数。布局面板控制IC的台湾IC设计商,可考虑自身背景,选择最有利的方式切入。


手势辨认决胜负

投射电容触控IC挑战者众

触控技术发展已久,但是触控IC商机兴起,与iPhone乃至于iPad兴起有很大的关系。过去,电阻式触控屏幕可能交由MCU来控制就行了,但是到了投射式电容,MCU无法胜任这样的工作,一定要外加触控IC才能运作。加上面板尺寸逐步加大,线圈数也随之增加,中大尺寸的面板甚至要动用2颗以上的IC,国内外IC厂商无不积极切入。


Atmel、Cypress、Synaptics、Fresscale是外资厂商,背景较特别的是日商时乐科技。而国内投入厂商也很多,升达在投射式电容耕耘已久,义隆与Synaptics有专利协议,而禾瑞亚2006年合并鑫科后,也成为国内少数拥有多种触控技术的IC模块业者;联电旗下的硅统从PC芯片组转型消费性电子,在投射式电容与电磁式两方面都有所斩获。其他如伟诠、华硅、瀚瑞微在这方面也有布局。


在投射式电容成为主战场后,手势触控辨认能力成为触控IC设计重点。不但要能辨认绝对坐标,还要能够正确辨认姿势、追踪手迹以及多手指运动,这些要求让触控IC必须处理的信息从点延伸至线与面,从0D走向2D。


多点触控夯 技术各有一片天!

在苹果iPhone和iPad以及AIO PC的推力下,多点触控技术在各类尺寸面板屏幕的应用热度持续发烧,多点触控面板象征着用户接口不断革新的进展成果。深究来看,支持多点触控的技术不只一种,功能上各有优劣,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与条件下,特定的多点触控技术有其一定优势。没有一项多点触控技术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任何一项可以全面取代其他,任何一种多点触控技术,都各有一片天。


触控面板技术比较<数据源: DisplaySearch>

 

4线电阻式

投射电容式

表面电容式

红外线式

光学式

表面声波式

电磁式

内嵌式(in-cell)

透光率/光损因素

85%多层膜片

95%多层膜片

85%~91%玻璃镀膜

100%玻璃

100%玻璃

98%玻璃

100%PCB

100%开口率

分辨率/影响因素

优/触控介质点面积

尚可/控制IC优劣

好/接触点电容面积

不佳/红外线接触面积

好/光线侦测密度

好/音波侦测面积

优/感应触控介质磁通量

优/传感器密度

耐用度/易耗损处

尚可/ITO膜

优/玻璃镀膜

优/玻璃镀膜

优/LED寿命

视不同原理而有异

成本

1美元/吋

5美元/吋

10美元/吋

15美元吋

10美元/吋(注一)

12美元/吋

13美元/吋

依良率而定

手写识别

不好

尚可

尺寸

1~20吋

2~15吋

10~20吋

20~150吋

19~100吋

10~36吋

10~65吋

低于20吋

支持多点触控

视设计而定
(注二)

输入介质

手机或其他介质

手或其他导电体

手或其他导电体

任何可以挡光之介质

任何可以挡光之介质

任何不会全反射之介质

电磁笔

各原理不同

障碍

耐用限度

必须以导电介质操作

必须以导电介质操作

异物易误触,外框厚

体积大

异物易误触且不耐脏污

必须使用电磁笔

良率高低

台湾厂商

洋华、接口、荧茂、时纬、宇宙、理义、群创、益震、富品通

洋华、接口、荧茂、时纬、宇宙、达虹、万达、明兴、嵩达、胜华

宇鸿

广达

益震、理义

 

友达、新奇美

台湾触控IC厂商

义隆电、禾瑞亚

 

原相

 

 

 

潜力厂商

洋华、接口

洋华、达虹、胜华

 

 

 

 

 

注一:光学式技术之硬件成本在于Image Sensor,价格与尺寸不成正比

注二:采用串联方式,将画面分割成Multi-screen

相关文章
人工智慧引动CNC数控技术新趋势
高频宽电源模组消除高压线路纹波抑制干扰
当磨床制造采用Flexium+CNC技术
电动压缩机设计ASPM模组
【新闻十日谈#40】数位检测守护健康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美光针对用户端和资料中心等市场 推出232层QLC NAND
» 摩尔斯微电子在台湾设立新办公室 为进军亚太写下新里程碑
» 爱德万测试与东丽签订Micro LED显示屏制造战略夥伴关系
» 格斯科技携手生态系夥伴产学合作 推出油电转纯电示范车
» Arm:因应AI永无止尽的能源需求 推动AI资料中心工作负载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S8B5XSKSTACUKK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