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時間裡,我都在猜測她心裡的想法。這並不是說我們無法面對面的進行交談,而是她的言語和行為常常使我誤解,讓我做出錯誤的判斷。十次至少有五次,我們在處理同一件事情時,做出了完全相反的舉動,讓這段我極欲拉近的關係,越行越遠。

/news/2007/09/14/1631548674.jpg

我相信這應該不是我的解讀及分析能力出了問題,而是我們從未站在同一基礎上進行溝通,畢竟我們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有著迥異的成長過程,受的教育和從事的工作都是天差地別,怎能幻想在短短的幾月內便完全抓住她的思維,一言一行都切中她底心的秘密。為了完全暸解她的世界,我決心把握每次相處的時機,仔細觀察她的種種行為,並在七夕的那天給她一份驚喜,證明她的心事我懂。

某天我約了她晚餐,地點選在繁華的東區巷弄裡,我刻意挑了一家雅靜的餐館,打算在一個少人干擾的空間裡,聽她談談最近的日子,交換一下各自的生活感觸,讓彼此有更深入的了解。進餐廳後,她四處打量了一下,接著便坐在服務生引導的座位上,餐廳裡的氣氛極佳,用餐的人也不多,一切正如我的計畫進行。她接過體面的Waiter遞給她的菜單,然後開始翻看。翻了兩頁後,她抬頭對我說:「這裡的餐好貴。」「沒關係,今天我招待妳」我笑著回答她。沒想到她以略帶教訓的口氣對我說:「這不是招不招待的問題,而是我們都不是很有錢的人,實在不應該太浪費。」當下我傻住了,心裡想著,原來我完美的計畫不過是另一次的判斷失誤。

用完尷尬的晚餐,我邀她去百貨逛逛,她沒有拒絕。我們一樓一樓的走,多半的時間裡都是我詢問她對某樣商品的意見,她很少自己主動去看,似乎這十幾層的百貨裡沒有一件商品她感興趣。最後好不容易在一個賣手錶的專櫃前,她停下了腳步,對櫥櫃裡頭一只黑色的軍錶頻頻觀望,「喜歡嗎?」我問道,「你覺得這錶怎樣?」她反問我,「我覺得挺酷的,十分有個性。」我回答她,「那妳覺得怎樣?」我又問了一次,想更近一步確定她是不是真的喜歡這只錶,她沒有回答,只是點了點頭,笑了一下。「就是這個了!」我心想,那是一個篤定的笑容。

七夕當晚,我將那只錶完美的包裝,並買了一束紅玫瑰,企圖用浪漫與貼心來打動佳人。我約了她在附近的小公園見面,她來的有些遲,出現時的神情有些匆忙,像是從什麼地方趕過來。「什麼事阿?」她說話的口氣有些喘,「情人節快樂!」我將禮物與玫瑰捧到她的面前,她顯得很驚訝,「快把禮物拆開看看。」我興奮的催促她,她看來有點手足無措,但看在我殷切的表現,她也不好推辭。她將禮物拆開,發出了「哈」的一聲,然後舉起她的左手,秀出一只一模一樣的錶。

「我們頻率不對,無法溝通。」她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