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國際能源轉型進逼壓境 台灣只能期待下一代的事?
 

【CTIMES/SmartAuto 陳念舜 報導】   2023年06月30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2161】

距離2016年現今政府上台後,開始雷厲風行「2025非核家園」政策只剩一年,除了本刊今年初羅列10大失望事件不幸言中,經濟部已正式宣告8年前擬訂的再生能源占比25%目標跳票。但主事者既不見檢討,僅輕描淡寫地將時程再延至2026年10月,企業也只能自我解嘲「政府看到他們認為我們是夠的、我們只能相信他」。

根據經濟部最新公布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將原先制訂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須達到20%目標,默默調降到15.5%,並估計要直到2026年10月才可能實現。
根據經濟部最新公布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將原先制訂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須達到20%目標,默默調降到15.5%,並估計要直到2026年10月才可能實現。

尤其因能源部門約占台灣整體排碳量一半以上,且被歸類為企業碳盤查時範疇二(scope 2)的主要來源。當國發會2022年提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等12項策略中,即規劃投入9,000億預算,並將2030年減碳目標從20%增至24%±1%,卻仍落後於日、韓、馬等出口競爭對手,更與聯合國提出2030年的43%減碳目標有一段差距。

其中於經濟部負責的「能源轉型」策略下編列了近5,000億預算,同時聚焦風/光兩電擴增、氫能取得與應用、電力系統整合與儲能等議題;並著重開發地熱發電、生質能與海洋能等前瞻新能源;加速現有燃煤及天然氣機組的碳回收機制,導入負碳技術和應用,為台灣產業界及早提供低(無)碳能源。

然而,此時國際經營環境卻早已轉變起風了,對於台灣出口導向的產業更深感時不我予,正試圖躍過美(2024)、歐(2027)將陸續設置碳關稅重重障礙,台灣再生能源患寡又不均、且成本居高不下的難關已迫在眉睫!

根據經濟部最新公布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除了揭露2023~2029年台灣用電及供電情形預測結果,顯示再生能源建置進度較預期延後,預估今年占比僅達10%;並將原先制訂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須達到20%目標,默默調降到15.5%,估計要直到2026年10月,再生能源占比才可能達到20%。

近年來離岸風力電場開發商更受制於電業執照核發冗長、國產化政策等,皆可能影響風場施工進度、成本上漲,導致全球掀起搶船期大戰;還有供應鏈受阻的問題尚未解決,就連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也坦言全球要維修風機的費用高昂。以及還款來源由台電躉購電價轉換為一般企業購售電契約(CPPA)之後,恐發生企業信評不足危機,更增添融資變數,讓風場獲利不如預期,開發商即使獲得選商權,恐怕也要考慮被迫放棄簽署行政契約。

當政府積極推廣的再生能源不僅遲遲沒有造就第二座護國神山的可能,甚至還可能造就出全世界最貴的離岸風電,目前資本支出(CAPEX)就比歐洲貴上60%。除了如涸轍之鮒的中小企業買不起或搶不到之外,甚至恐將侵蝕台灣第一座護國神山(半導體及電子業)的競爭力。

依歐洲商會(ECCT)與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共同發布的報告指出,目前RE100會員中的台灣廠商雖然已達22家,且有超過百家在台灣有營運業務的外商企業。但台灣也是全球最難獲得再生能源的國家之一,主要障礙包含成本高、供應少、缺乏市場透明度。

就連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也只能自嘲:「台灣政府看到他們認為我們是夠的、我們只能相信他」,語畢現場哄堂大笑。旋即再補充:「台積海外廠其實可以全部採用綠電,在台灣並非沒辦法,而是沒有足夠綠電可以用!」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進一步指出,由於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政府只能鼓勵民間投資設立大型儲能站調節電力,並鼓吹於電力交易平台上採購儲能的電力,競標的價格讓本來2.8元一度的市電,最終以7.8元甚至10元賣出,看似一門好生意,卻非一般企業負擔得起。遑論儲能電力要花綠電本身3倍價格去儲存交易,未來即使再生能源占比真正達到20%,想要針對供電產值上兆元的再生能源系統設置大規模儲能系統的成本更難以想像。

隨著現今世界各國還爭先恐後打造人工智慧(AI)伺服器機房,進而生產大量GPU及晶圓時,將如同虛擬貨幣的挖礦機,耗費台灣相當大量的燃煤/氣電力和再生能源;又有台灣即將落實《氣候變遷因應法》,涉及到企業減排誘因及抵銷碳邊境稅最關鍵的碳費額度未定,即將影響的是台灣能源、工業和運輸不同污染源的碳排決策,終波及人民的經濟與生活品質,只能期待目前政府規劃淨零減碳的路徑,不再只是台灣「下一代」的事了。

關鍵字: 能源轉型 
相關新聞
電力工程研討會攜手產官學研 擬定電力永續與韌性可靠策略
第八屆綠獎徵件活動起跑! 聯電尋找永續共好新解方
歐洲應變韌性佈局 能源與數位產業落實轉型
「新時代能源轉型下的儲能安全標準」研討會協助掌握產業趨勢
首間虛擬電廠進駐校園 NextDrive用AI驅動能源轉型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人工智慧引動CNC數控技術新趨勢
» 當磨床製造採用Flexium+CNC技術
» 【新聞十日談#40】借力數位檢測守護健康
» 以模擬技術引領液態矽橡膠成型新境界
» IPC引AI、資安盼觸底反彈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18.172.24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