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多媒体网路手机的希望──双网手机
3G神话破灭 双网折衷方案登场

【作者: 歐敏銓】2004年10月05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3559】

当多彩的影像开始在我们的手机上出现时,这个随身设备的魅力又再度提升;大家对于它的想像力也不断增加,期待如电脑网路般的多样化功能(尤其是多媒体功能)终将在它的身上实现。对于这个愿景,我们的信心是十足的,问题只在于,要透过什么方式来达成?


在2000年中的全球3G抢标中,很显然地,我们将希望寄托在这个「后GSM」的蜂窝网路技术上。这3-4年来全球在3G上的投资恐怕有数千亿美元(光欧洲一地就超过900亿美元),然而,实际的成效却是令人扼腕,不仅在国际通用的标准上摆不定,传输的效率也难登大雅之堂,离系统开发商当初宣称能传输电视品质影音节目的理想相当地远。


3G手机既然等不到,消费者对串流节目(Streaming Program)、视讯电话(Video Phone)和3D游戏的随身化需求又有增无减,那是否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呢?有的,那就是折衷下的双网策略。这是在WLAN快速普及下兴起的新市场契机,既可保有蜂窝手机系统的高覆盖面、可行动收讯、收费及漫游机制完善等优点,也能发挥WLAN的高频宽、低价格和Web化的种种优势,何乐而不为呢?


在手机的设计上,重点是如何将WLAN的模组整合入这个极小化的手持设备当中。过去WLAN的目标设备为PC或笔记型电脑,模组的尺寸限制不大,耗电上的限制也不算严苛,但到了手机的设计实务上时,却是最关键的挑战。 WLAN收发时的耗电不小,因此开发者更强调在待机模式下的省电设计,目前已可达到2nW以下,但仍有改善的空间。


此外,当资讯收发的量大时,手机内部的相关组件的需求也大有不同,至少,储存的空间要更大、处理器的效能要更强,​​甚至得配备专属的3D/Graphic处理器。如果这些问题都能获得完善的解决,那这个手持设备几与PC无异,但技术的瓶颈在短期内仍不易克服,所以开发者得有所抉择,就像笔记型电脑一样,不是最必要的或不必随时带着走的,那就做成外插附件好了。


在过去,硬体零件的组成几已决定一支手机的功能,但在PC化的手机设计趋势下,软体的重要性会大幅提升,甚至是市场差异化的卖点所在。目前的手机软体功能仍然相当阳春,但随着网路化及手机系统效能的提升,多媒体等应用软体与介面的设计就成了吸引人的重点,一支多媒体、多功能手机是值得期待的。然而对厂商来说,如何达成底层的WLAN与GSM/GPRS的切换或互通才是更迫切的工件。


不过,很现实地是,终端设备的双网化只是双网策略中的一环而已,要达到两种系统随时随地都能无碍的共行或切换工作,就得克服更复杂的产业链整合问题,如电信系统商及WLAN服务商的漫游及付费协商,以及内容供应商的商业模式等。由于这些机制或模式涉及业者们的既得利益,并不容易摆平,但较单纯的终端设备开发仍能当做开路先锋。在设备成熟和消费者的呼声下,双网的成型仍是可以期待的。 (欧​​敏铨)


相关文章
出囗管制风险下的石墨替代技术新视野
用Arduino 打造机器人:循迹、弹钢琴、下棋都行!
树莓派推出AI摄影机、新款显示器
智慧充电桩百花齐放
充电站布局多元商业模式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E Ink元太彩色电子纸Spectra 6获SID最隹显示科技奖
» 友达Micro LED技术再突破 SID展出创新应用产品
» R&S在关键通信世界CCW 2024展示测试方案 协助成功过渡至任务关键宽频通讯
» Nordic上市nRF Cloud设备管理服务 大幅扩展其云端服务
» 是德科技成功验证符合窄频非地面网路标准的新测试案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DDERBZASTACUKM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