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可携式产品进化事件簿
变种+适者生存×时间=进化

【作者: 王岫晨】2006年06月02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10488】

想了解何谓可携式产品,首先便必须定义可携式产品的类型。就产品而言,可携式产品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几类:手机、PDA及PMP等;而最接近这些产品但特性不同的则是笔记型电脑;介于这两者间的则是近来许多厂商积极发展的UMPC(Ultra Mobile PC)。


可携式产品销售量

可携式产品的蓬勃发展,可以透过其销售量看出端倪。以手机的销售量来看,根据iSuppli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手机厂商销售了约8.125亿支手机,与2004年的7.13亿支相比,成长了14%,这个数字也代表了全球约六分之一的人口在2005年购买了手机。而仅仅在2005年第四季,全球手机销售量就达到了2.415亿支。另iSuppli也预测,2006年全球手机销售量将成长至9亿支。


在PDA方面,虽然传统PDA透过内建各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如蓝芽、WLAN以及卫星导航系统GPS等增添许多功能,但由于这些类似的功能都能在PDA手机或智慧型手机上找到,因此对于提升传统PDA销售量之帮助有限,且目前PDA的采购者大多都是既有之使用者,而非新用户。 2005年全球PDA销售量约1500万台,预估2006年之销售量也将与这个数字相去不远。


至于PMP(Portable Media Player)产品方面,根据IDC的统计数据可发现,PMP产品的成长迅速,在2004年全球P​​MP的销售量达到30.02万台,与2003年相比成长了195%。然而由于PMP价格过高、以及视讯内容的取得不易等问题尚未解决,因此在2005年的成长速度减少至156%。但2006年随着许多限制PMP产品发展的不利因素相继减弱,因此估计2006年全球PMP产品之销售成长率将超过200%,达到233.26万台。但往后几年随着市场成熟,PMP市场之成长速度也将减少至2007年的60%左右。此外,若计入功能更为专一的MP3音乐播放器与数位相机等产品,则2006年整体可携式产品之年销售量可望突破10亿部以上。如此庞大的需求量,在当今市场上很难有任何领域产品可与之匹敌。而最大宗者仍为手机,约占整体可携式产品之七成。


Epson电子零件事业群副总经理王广达表示,可携式产品的特色是,一旦使用了它,便不能一日没有它。例如对于用惯了MP3播放器、GPS卫星导航系统或者数位相机的使用者来说,出门只要少了这些东西便不适应,甚至很难去改变现有的使用习惯,手机更是明显的例子。放眼未来可携式产品发展有两大特点需被注意:一是需求的两极化,二是终端使用者需求未被完全满足。


需求两极化

由于两极化的需求,厂商无不亟力开发新的使用者,或者视需求升级产品规格以取代旧有产品。在2002~2003年时,数位相机的需求达到最高峰,当需求曲线逐渐下降时,开发新的使用者也成为厂商的当务之急。


终端使用者需求未被满足

至于在终端使用者需求方面,由于规格的不断更新,新规格也不断被开发,当产品功能不停更新,表示厂商正持续开发新的使用者需求,而这些需求与使用习惯通常都是会累积的。放眼PC的发展,当使用者在购买PC时,许多的需求都是半强迫式的购买,例如高速的CPU运算速度就不是每个人都用得到的,目前平均一部PC可运用到的功能不到一成,使用者却必须负担全额费用。但这样的游戏规则在手机上便完全不同,目前手机为最大宗之可携式产品,而最低阶与最高阶的手机价差在十倍以上,而有这样价差的原因,正是为了满足不同使用需求而开发不同产品。可携式产品必须要有其市场定位,也就是往降低成本(cost down)以及提高价值(value add)两方向发展。因此,可携式产品可接纳不同的产品层次与价格策略。


前述两项因素也带来了新的驱动力,可携式产品厂商除了降低成本大量生产低阶产品之外,发展更高阶之产品如智慧型手机也是方法之一。正由于可携式产品需求的两极化态势明显,因此产品也渐往高阶与低阶两极化应用发展,高阶应用提高产品价值,低阶应用则诉求价廉与适用性。而所谓的中阶产品将越来越模糊,这是因为技术不断进步,高阶产品规格在一段时间过后将成为中阶配备,也因此少有厂商往市场中阶应用领域发展。所以业者必须不断地研发新功能,以最擅长的资源去专攻某领域,才能找到定位。但不论如何,重点都在于能否找到市场的需求,设计出新功能来满足市场应用。


对于可携式产品来说,其功能可说是使用者最重视的。若以手机来看,从voice phone、fashion phone到smart phone,手机已成为一种开放平台,让使用者可自行下载并执行各种程式。可携式产品由使用者随身携带,因此不论是PDA或智慧型手机,最需必备的功能便是通讯能力,至于其他的功能端视使用者之需求而定。


王广达表示,许多公司在发展可携式产品时,重点在于其策略。需求两极化,对于高阶产品来说,便必须有良好的行销策略。低阶产品可以具备行销策略,但不用太大的产品策略。例如Remote Control便是一项新兴应用潮流。可携式产品的发展方向,可以考虑与国际大厂采用类似的平台,但必须找到自身产品的利基点。由于目前终端用户的需求尚未被完全满足,每个使用者所需的功能也都不尽相同,因此该市场前景值得期待。而发展的重点便是产品的差异化,不论在影音、通讯等功能上都必须存在差异化,并找到需求点。例如当以手机或PDA来观赏动画节目十分不方便,因此发展了更大尺寸的UMPC,然而这在可携性方面就变得薄弱。因此如何就功能进行取舍,端视产品市场定位而定。


新一代产品设计概念

随着全球数位网路连结在近年来的革新与进步,可携式产品正朝多工汇流、轻薄短小之方向发展,且其产品生命周期又较以往大幅缩短,常常在短时间内便必须快速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市场求新求变的需求。然而尽管新功能不断增加,消费者却未必愿意为厂商的创新设计而付出过多额外的花费。因此,如何能够让生产厂商节省成本,并兼顾快速上市之目的,已成为设计开发业者的一大挑战。


尽管IC整合有助于解决尺寸问题,但设计复杂度也随之增加,而可携式产品设计上更必须同时考虑多项因素,以求让电池使用最佳化,也因此,工程师在设计可携式产品时,将面临的两难抉择是:一方面,必须将许多功能整合在一个特定的外形尺寸中,而这外型往往受限于电池、萤幕尺寸及操作介面等因素;另一方面,可用的电源能量又受到电池能量密度及实体尺寸等特性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很难同时满足消费者对待机时间和工作时间的要求。


就以新一代的3G手机来看,3G手机支援多种通讯规格,如GSM、WCDMA等,亦有Bluetooth、WLAN、红外线、USB介面等其他连接装置;日后甚至还会加入ZigBee、UWB等无线个人区域网路连接。同时,内建数位相机甚至闪光灯等功能更早已成为许多手机的标准配备,而这将涉及复杂的相机模组和高亮度闪光灯等零组件。


此外,随着数据传输速度的提升,手机已不仅限于单纯的通讯功能,甚而融入更多的功能与应用,例如电视手机等。高速应用处理器为这些产品提供了强大的音讯视讯处理能力,以支援数位电视讯号和MPEG音讯编解码,或是加入FM广播及数位电视调谐器以增加其娱乐价值。特别是这些设备大部分都将兼具游戏功能。 TI半导体行销技术部门应用经理杜王平福指出,目前多媒体处理器的研发上,功耗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然而还得兼顾处理速度。因此改进制程技术以减少功耗并提升运算速度,或者采用多核心架构,如同时采用DSP与ARM核心,便可同时处理多媒体并执行一般运算工作,大幅改善处理效能。


不仅是数据传输功能的改变,资料传输之后还必须要能够储存,这又牵涉到高密度储存容量的设计,经由记忆卡的扩充来达成,或者使用微型硬碟。因此,随着需求的增加,可携式产品的各项功能也将持续进化,不会终止。


电源需求与供应

当可携式产品的多媒体应用日渐复杂,消费者对于通话与待机时间的要求却不会因此减少,所以在必须支援多种复杂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同时,可携式产品对于电力的需求与要求,自然也就更为严苛了。


对可携式产品来说,电源的设计与电池的选择,往往是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而不同的产品适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因此无法以单一种电池便能符合所有​​可携式产品应用。每种电池都有其独特的优点,不同的应用对电池之需求不同。但基本上,有几项关键因素是不会改变的,包括:外型尺寸、电压、能量密度、工作温度、耗电率以及充放电次数等。NS亚太区可携式设备电源管理市场经理罗振辉表示,多媒体处理器在运作不同的功能时,将有不同的工作电压。处理速度越快所需电压越高,因此依照不同的处理速度提供不同电压,才能有效提高可携式产品之能源效益。


在能源意识高涨的今天,身为替代性环保能源的微型燃料电池,预计将成为未来可携式产品电力供应的主力。而各界对于微型燃料电池的商品化时程也非常关切。微型燃料电池优点虽多,但比起锂电池,微型燃料电池绝对无法在短期间内取代原本用于手机、PDA与NB等​​可携式电子产品的电池地位。其原因为:燃料电池的本质为发电机而非电池。因此其输出的电量是固定且持续的。这对用电量会随应用情况改变的可携式产品来说,显然有些不适合。因此,采用混合式电源,也就是以燃料电池配合锂电池,以锂电池为主力供应主要及突发电源,而燃料电池则负责充电及稳定供电,如此将可解决燃料电池为人诟病的供电问题。


《图一 Epson电子零件事业群副总经理王广达(中)、经理谢汶君(左)、总合企划室企业公关组企业广报公关方心怡》
《图一 Epson电子零件事业群副总经理王广达(中)、经理谢汶君(左)、总合企划室企业公关组企业广报公关方心怡》

显示介面

液晶显示器自1973年首次运用于计算机与手表上后,各种不同的技术如STN、TFT-LCD、OLED与E-Paper便迅速发展并广泛运用在各类型产品上。今天在各种消费者随身携带的可携式产品上,显示器身为人机沟通介面,其角色也更显重要。多媒体网路的应用,让各项资讯产品逐渐由工作场所转移到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成为个人携带品与装饰配件,因此原本庞大体积的显示萤幕也已经被更轻薄、体积更小的平面显示器给取代。


也正由于近年来可携式产品的市场不断成长,在产品多元化的推动下,带动面板市场的庞大商机。小尺寸面版依其应用的不同分别有CSTN、TFT-LCD与LTPS等不同面板类型,其中DPI点数最高的LTPS面板价格较为昂贵,适合高画质及高解析度之高阶应用产品。 TFT-LCD面板次之,CSTN面板之DPI点数则最低,一般应用于低阶产品上。另外可携式产品受限于天生的体型,所以可输入资讯的触控式面板也渐渐成为标准配备。在许多应用中,由于触控式面板可取代传统键盘、滑鼠等输入方式,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图二 NS亚太区可携式设备电源管理市场经理罗振辉》
《图二 NS亚太区可携式设备电源管理市场经理罗振辉》

结语

正因为需求的两极化,因此可携式产品在功能上也持续更新,没有终止的一天。除了更多新功能的研发与产品的多样化,未来可携式产品在个性化风格的力道上将更为加强。另外,只要终端使用者之需求没有被满足,可携式产品的进化也将永不终止,而未来的可携式产品样貌究竟会如何,很值得消费者拭目以待。


《图三 TI半导体营销技术部门应用经理杜王平福》
《图三 TI半导体营销技术部门应用经理杜王平福》
延 伸 阅 读

电子工业发展总的趋势是提供更小、更轻和功能更强大的最终产品。目前许多产品领域中 还出现了无线和可携式的要求,从功率观点看设计任务将变得更加艰巨。电池供电产品性能 的目标,就是单个或一组充电电池能维持设备连续几天的工作。相关介绍请见「可携式产品低功耗电路设计的综合考虑」一文。

这几年来快速发展的手机和宽频上网的需求,也在DSP大厂的努力下不段提升DSP的性能以满足产品的功能,也让消费者以更快的速度享受科技的成果,而未来将有更多种类的产品是以DSP为核心来设计的,于是DSP的功能及发展对于未Internet世代的产品开发是相当关键的。你可在「DSP不仅只追求性能,也要挑战低耗电量」一文中得到进一步的介绍。

对于那些家庭音响玩家、电子游戏玩家、摄影师、音乐爱好者以及行色匆匆的人来说,数位化正将新的功能交到他们的手中。因此,硬碟记忆体必须具有以高速传输速率、且经济地储存大量资料的能力,并且支援对任何特定资料的近乎即时之存取。在「为可携式消费性电子产品增加储存量」一文为你做了相关的评析。

市场动态

沛亨半导体是国内最早投入电源管理IC设计的厂商,多年前成功的进军日本市场,是国内业者中唯一在日本市场有显著斩获的厂商。目前日本市场的营业额占整体营业额比重约8%,近来也派遣研发团队到日本或韩国,与客户直接洽谈产品规格,迅速掌握客户需求,未来在日、韩等市场的占有率可望持续提升。
相关介绍请见「沛亨电源管理IC在可携式产品的应用」一文。

NS宣布推出两款封装小巧的Boomer立体声耳机放大器。正因其封装小巧,因此这两款晶片最适用于行动型电话、个人数位助理及MP3机等轻巧型可携式电子产品的耳机应用方案。 。你可在「NS推出专为可携式产品设计的5伏立体声耳机放大器」一文中得到进一步的介绍。

英特尔公司宣布与Creative Labs、iRiver America以及Samsung等消费性电子厂商合作,协助上述公司开发名为可携式媒体播放机的新型数位装置,运用Intel XScale技术元件使其产品具备更长的电池续航力以及高品质的影音播放功能。在「Intel XScale技术支援新型可携式数位装置」一文为你做了相关的评析。

相关文章
打开讯号继电器的正确方式
生成式AI助功率密集的计算应用进化
AI赋能智慧制造转型
生成式AI刺激应用创新 带动软硬体新商机
台湾AI关键元件的发展现况与布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英特尔与迈?合作开发SuperFluid先进冷却技术
» [COMPUTEX] 慧荣科技低功耗SSD控制晶片 释放PCIe Gen5效能?力
» [COMPUTEX] NXP技术长Lars Reger:为世界打造能够预测且自动化的智能自主设备
» [COMPUTEX] 英特尔重新定义运算效能 强化AI PC发展力道
» [Computex] 美光正式送样GDDR7绘图记忆体 创新游戏体验与AI应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E9OPAXYSTACUK6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