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汽车电子聚焦亚洲
 

【作者: 朱致宜】2011年04月06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16054】

日本是台湾的第二大出口国,重要贸易伙伴天摇地动,很难完全置身事外。不过,对台湾而言,冲击不会立即而至。因为这要等到日本整车出口真的倒退之后,才会牵连到汽车产业细如蛛网的产业链中,台湾所最擅长的零组件部分,尤其-相对发展成熟的ICT产业积极切入的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出头天

车用电子在台湾发展已有一段时间,在起步期时,「Car」就被赋予相当大的期望,要成为继3C之后,电子产业的第四个黄金C字招牌。


这样的期待其来有自。车用电子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大致上可分作六大领域。分别是底盘/悬吊系统、车身系统、引擎/动力系统、电力电子系统、保全、安全、以及驾驶信息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在车体构造当中使用到的电子装置,都可纳于车用电子麾下。在2009年,平均一辆中阶价位的汽车会用到30~50个电子控制单元,高阶车款则更多,80个以上;而且随着时光推进,这个数字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政策是让汽车电子稳定成长的定心丸,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自2007年下半年起,美国所有出厂汽车都必需装载胎压侦测系统,中国政府为了世博和奥运,立法规定出租车必须安装导航机。接下来,2020年之前美国的汽车油耗标准必须较现行标准提高40%,欧盟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新标准也将在2012年启动。在台湾,所有商用汽车也必须装载行车纪录器。政策白纸黑字向下颁布,无论是本地制造或是外国进口,想在我国道路上奔驰,就必须遵守规定纳入汽车电子。


自金融风暴以来,浴火重生的汽车产业里头,半导体电子组件正以惊人的速度,取代传统机械构件的核心地位。根据统计,2009年汽车电子的市场规模是1327亿美元,但到了2013年,竟将成长为1737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为8.27%。大胆地说,未来汽车工艺的主角,已经要换人担纲了。



《图一 车用电子产品与技术分类(Source:经济部技术处)》
《图一 车用电子产品与技术分类(Source:经济部技术处)》

汽车电子 是汽车业不是电子业

对于车厂来说,投入更多资源让汽车拥有更多功能,则成为提升品牌附加价值的策略手段。对于电子业者来说,在无论是计算机或是消费性电子产业,在追新制程与降低成本的两面竞逐态势下,汽车产业的高度稳定性,显得就更诱人了。


不过,汽车电子虽然是台湾厂商熟悉的电子产品,但其实两者性质却有很大的不同。电子产业产品降价速度快、为了保住利润,产品生命周期相对也较短,坊间常有「卖泡面比卖笔电赚钱」的笑谈。而汽车产业终端展品攸关人身安全,产业特性保守,产品生命周期很长。


以零组件来说,从设计到制造花上四、五年不为过,产品生命周期可能到达四至六年,当这款车型停产,也必须针对市面上已售出的客户准备十年的维修零件库存。也就是说,想要打入汽车供应链,必须要有二十年的供货保证,对于环境瞬息万变的电子业者来说,这张长期饭票,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吃得下来。


台湾,你的位置在哪里?

笔者过去曾就台湾汽车零组件产业的未来,访问曾担任经济部长的工研院董事长林信义。林信义对台湾汽车业了解甚深,素有「台湾汽车业艾科卡」的称号。他直言,汽车电子与台湾业者所习惯的电子业差异大,国内厂商想要切入国外汽车厂的汽车电子系统并不简单,最重要的是技术自主,以及选择对的商业模式。


如果了解汽车产业链的运作模式,自然可以了解林信义话中意涵。正因为汽车产业行事保守,所以过去,各大车厂惯于使用垂直整合策略,车用半导体商出货给上游三阶的材料、零件业者,三阶供应给二阶加工模块与EMS业者,中游的一阶系统厂则负责将这些个别的模块与零件组合成系统,再送至下游的车厂。这样阶阶相连的流程宛若细流汇集成河、尔后百川纳入大海,汽车集团的供应炼,可说是封闭而坚不可催。



《图二 汽车电子产业供应链(Source:ITRI)》
《图二 汽车电子产业供应链(Source:ITRI)》

成本压力 原厂供应链松动

不过,原物料价格上涨以及全球化的趋势,让整车的利润不再。2008年金融海啸,全球大车厂克赖斯勒甚至宣布破产重整。此外,拥有庞大需求量的中国车厂虎视眈眈地积极整并,不得不逼得汽车集团改变态度,开始采取委外代工与合资设厂方式,进行全球采购,把部分成本压力转嫁给零组件业者,当然,电子零件也包括其中。


区域化、分散化的现象,正是台湾业者切入的契机,在林信义看来,台湾业者的优势,就是「灵活度高」。由于台湾内需市场小,无论是汽车业或电子业者,都已经在实务中练就了一身「少量多样」的弹性技术。而且,正因为汽车零组件一向主攻外销,虽然国内整车发展不如预期,无法助零组件业者一臂之力,但也让零组件业者得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培养外销竞争力。


全球汽车电子产业,绝大部分的市场大饼被包罗在原厂委托代工(OEM)之中。保固期内(多为三年)的车款维修,零组件全都得用原厂指定,市场规模很大,以碰撞零组件为例,76%的市场都掌握在OEM手里。不过,精于少量多样供货的台湾厂商,主要着力点则放在售后服务市场(AM),透过与通路商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台湾在美国AM市场是最大的供应国,整体零组件来说市占率超过九成。


从AM到OEM 台湾业者不缺席

过去,AM产品由于价格较低,常被认为是「次级品」,1999年,美国甚至爆发保户控告保险公司STATE FARM,使用非原厂、也就是AM产品进行维修。当时AM市场一片凄风苦雨,因为保险公司们均不敢采用AM产品替保户进行维修,不过,缠讼六年后,在2005年,STATE FARM公司终于胜诉,间接证明了AM与OEM产品质量相当,价格差异仅是车厂的品牌定价策略,这场保险公司与保户之间的官司,其实,也打通了AM产品的任督二脉。


从AM市场起家,台湾厂商目前正在积极打入供货更稳定的OEM市场。不过,目前能够如愿者仍是少数。究其原因,外商大厂与整车厂有长期合作经验,彼此信赖度高,是首要原因,其次,汽车产业讲求模块供应,把零组件整合成单一的系统件,以简化最后的组装工程并降低成本,一台车中至少35个系统兼容并蓄,透过模块供应方式,也能降低电磁干扰的问题。由于模块厂核心仍在欧美与日本,一向供应零组件为主的台湾厂商,在这里就吃了亏。


而且,即使国外厂商愿意协助业者进行认证,想到必须撑过漫长的认证时间,也让许多意图跨足汽车电子的厂商,碍于自身的规模不够大而缩足不前。举例来说,生产车用连接器端子产品的胡连精密,就花了十年的时间取得Delphi的国际认证。这个漫长的难关一但跨过,路就会好走许多,透过Delphi的关系,胡连与中国前20大车厂都有合作;另一家提到台湾汽车电子就一定会提到的厂商朋程也是一例,从繁琐的规范认证中杀出,朋程已经打入Tier1供应链,在车用整流二极管的市占率与日本Sanken、德国Bosch不相上下。


台湾厂商投入汽车电子:


































































































































































类型 名称 产品(年度/营收比重) 客户与现况






台积电 0.25微米嵌入式闪存制程  
联发科 DVD芯片  
凌阳 DVD芯片  
普诚 VFD驱动IC  
盛群 车用MCU  
世纪 车用网络控制器 裕隆持股,已应用在纳智捷
华新科 被动组件(积层陶瓷芯片电容67.11%为最大宗产品)  
九豪 被动组件(氧化铝陶瓷基板19.85%) Dephi、Sansata






公信电子 汽车计算机 联电转投资
系统电子 车用视听产品(2009-5.86%)  
忆声电子 车用液晶屏幕 联电转投资


全球最大车用液晶电视供货商

建兴电子 车用DVD光驱(2007-18%) 合并飞利浦车用光驱部门
同致 倒车雷达


倒车影像系统装置

中国倒车雷达市场领导者
怡利 免持听筒、车用保全系统、车用导航系统(2011-82.98%)  
环天科 GPS模块  
长天科技 车用导航系统  
车王 通用车用维修工具


引擎传动系统


汽车安全系统

--为中国国家汽车安全标准的


起草成员


--KAWASAKI、哈雷机车


--中国奇瑞汽车供应链


--美国零售商Sears供应链

永彰 车道偏移警示系统


汽车夜间视觉辅助系统

--裕隆(纳智捷)


--中国车厂风神、东南汽车

为升 --方向灯开关、启动开关、传感器、窗


户开关。


--胎压侦测器

--美国大型通路商


--郑州日产汽车

元山 散热风扇(电子传热部门2009-40.02%) BENZ、Audi
胡连 汽车端子(2009-67.61%) -Delphi


-裕隆、东风日产认证,中国前20大车厂都是其客户。

鸿海 系统组装,连接器与机壳自有。  
地点 系统组装(2009年LED照明、发电机调节器两项产品占汽车电子营收五成)  
神达 系统组装  
运营 发电机之车用整流二极管


发电机之稳压调节器

Valeo、Delphi、Visteo等一阶大厂,整流二极管市占率全球前三名。
帝宝 汽车车灯 (2011-98.65%)  
大图 汽车车灯 (2011-65.77%)  
堤维西 汽车车灯 GENERA、LAND FORCE、光阳
验证与量测 宜特 汽车电子验证  
致茂 汽车电子量测  


(Source:媒体数据、各厂商财报,朱致宜整理)


日本强震、中国雄霸一方

2009年,中国正式超越美国,强大的内需趋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台湾新车市场一年出货30万台,中国则有1360万台,市场规模差距相当大。虽然中国是全球重要的半导体生产基地,整车需求也很庞大,但是就汽车电子而言,台湾仍有自己的路可走。


中国汽车拚出口 车电仍要靠台湾

在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汽车下乡政策下,目前中国汽车销量最好的仍是货运需求的面包车,也就是说,虽然新车销售率高,但仍属中低阶产品,中国汽车品牌对于汽车电子的需求还未大量攀升。至于国际车厂对于零组件安全性的严苛要求,也让芯片业者迟迟无法打开销量,根据资策会MIC统计,2009年中国芯片市场应用组合中,汽车电子IC其实才占总额的2.1%,在中国,这个被称为第4C的「Car」,应用组合不但远低于其他三个C,也逊于工业控制用的6.8%市占率。


另一方面,ECFA(两岸经济协议)也是另一个机会的开始。在ECFA签订之前,台湾与中国间的产业互动以中小企业为主角。中国提出优惠条件以及低价且充沛的劳动力,吸引台湾前往设厂。大企业即使前往设厂,仍多把研发核心留在台湾。但未来状况势必改变。


未来,双方的合作不仅将更加紧密,深度也会再向下钻挖,带出更多技术,而且也将吸引更多大企业赴中投资。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这是不会变的方针,因为台湾在这方面累积的实力正是对岸所欠缺的。如果中国汽车品牌能够成功整合台湾汽车电子的力量,中国将能够大幅提升其汽车产品的质量,一面由国内丰沛的中低阶需求来壮大势力,一方面也能逐渐推出中高阶车款,把「Made in Cina」的汽车销往全世界。


不过,必须注意的是,中国的模仿力惊人,最大最可口的饼当然留给自己人吃,如车用计算机、通讯系统这类核心级的零件,中国只要具备了能力,就不太可能把饼拱手让给台湾。所以,台湾必须将分散上下游的力量聚集成为完整的产业聚落。



《图三 中国Fabless业者切入汽车电子状况:(Source: 慧聪电子网、各厂商,朱致宜整理)》
《图三 中国Fabless业者切入汽车电子状况:(Source: 慧聪电子网、各厂商,朱致宜整理)》

模块化是趋势、也是台湾的生路

举例来说,车王电产在线有2000个零组件、上万个模块,这样错综复杂的产品组合是短时间无法完全抄袭的。车王电的经营模式好比为汽车业的联发科,将不同的组件、产品模块化,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中国没有任何一只手机挂上它的LOGO,但联发科却在山寨商机中满载而归。这也是林信义一再提到的「附加价值」所在,台湾必须加强整体产业的力量,以模块化的方式发展成品牌通路的服务供货商。


此外,汽车电子的未来,肯定会受到日本震灾的影响。台湾汽车产业2010年总产值约为新台币3345.8亿元,整车销售突破30万辆,而零组件产值约为1735.9亿元,较2009年同期成长22.3%。在国内整车生产成长带动以及零组件出口维持稳定之下,2010年第四季,零组件产值约为新台币467亿元,较第三季成长6.97%。在东日本大地震前,经济部即预估今年第一季汽车零组件产值会较去年第四季衰退4.9%,此次这番天摇地动,恐怕这些数字要再向坐标横轴左方移些位置了。不过,日本汽车零组件衰退同时也替台湾制造了机会,因为日本汽车厂一向较欧美系车厂保守,在本国产能受损的状况下,邻近的台湾遂有了险境立功的切入点。


对于台湾本土电子业者来说,由于产业生态迥异,如果不是拥有强大资金奥援,则必须先具备稳定收益的事业体,才有余力慢慢与保守的汽车业者一来一回进行认证。如电源事业稳健成长的台达电,就以同样稳健的姿态,发展了全套的电动车动力控制系统。


传统汽车业起家的厂商,熟悉汽车产业生态,但电子化对他们来说却是陌生领域,新型态的模块产品,偏偏又整合了不同的电子零件,如胎压侦测器就同时涵括了微机电、RF以及汽车半导体。在整流二极管有很好表现的朋程电子,迈入推广新产品稳压调节器,但由于自行研发的IC币需要时间进行认证,所以也只好弹性调整,将IC、机壳与组装拆成三块分别销售。台湾业者整合力量的优势显而易见,本土电子业者,亦不妨加强与汽车零组件业者的合作。


相关文章
用Arduino 打造机器人:循迹、弹钢琴、下棋都行!
树莓派推出AI摄影机、新款显示器
智慧充电桩百花齐放
充电站布局多元商业模式
以爆管和接触器驱动器提高HEV/EV电池断开系统安全性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SEMI:2024年首季全球矽晶圆出货总量下滑5%
» 未来移动趋势前瞻 贸泽智慧车载技术论坛即将开跑
» 慧荣科技调高2024全年财测 扩展SSD和eMMC/UFS控制晶片
» 南台科大携手奇美医院成立联合研究中心 以发展智慧医疗、运动科技为目标
» Broadcom推动VMware生态圈标准化 为合作夥伴创造更大价值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45R8AIMSTACUKW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