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国家硅导计划的我见我思
 

【作者: 黃俊義】2002年07月05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5768】

导言:

电子信息产业过去二十余年来的发展,不仅让台湾成为不折不扣的信息大国,现在更是国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脉。然而当全球化的经济型态兴起,专业分工与区域特色的经营变得更为重要,所以就在台湾的电子产业渐渐走向转型之际,许多有识之士纷纷献策,希望台湾能够继半导体的制造发展之后,再创另一片天,也让经济持续迈向成长之路。


国家硅导计划的召集人交大校长张俊彦说道:「台湾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的IC设计中心,既然可以是第二,当然也可以再进一步成为世界第一。」也因为现实与理想的相互配合,当张校长向陈水扁总统提起此一攸关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蓝图时,便获得了层峰的支持与配合,于是国家硅导计划(芯片系统国家型科技计划)在众多专家学者的策划执行下,在今年四月底便有了初步的定案。本刊也在此时分别走访了硅导计划召集人张俊彦校长、前瞻平台开发计划主持人吴诚文教授,以及多元化人才培育计划主持人任建葳教授。


本文主要先对国家硅导计划做一概观的介绍,特别是我们采访的三位计划核心学者都一致提到的人才培育、教育政策等关键问题,更是这次要探讨的重点。由于硅导计划与陈总统的「绿色硅岛」概念颇能相互呼应,相关的人才养成教育也要衔接全民的百年教育大计才能一气呵成,所以在民主多元发展与教育改革方兴未艾之际,人才实在是决定了硅导计划与绿色硅岛能否成功的关键。


同时本次硅导计划因为要在短期达到培植业者引进人才、投入研发的目标,所以预计三年内投入七十六亿元来做相关的配合与补助,据此可产生的共振效应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也愿意藉本文来鼓励业界积极投入IC设计的领域,并且参与培育各类人才,以达到全民教育、终身学习的目标,这个目标或许就是一个具备新经济与知识经济概念的绿色硅岛。


硅导计划简介

硅导计划为了使台湾成为全球第一的IC设计中心,主要就是以SoC为未来产业核心的概念来做相关的规划。所以在《硅导国家计划总体规划书》(以下简称硅导规划书)中提到:「本计划的总目标为建立台湾成为全球SoC设计中心,推动的方法是根据产业需求及技术发展趋势,选定重点产品(Products of Killer Applications)为主轴,据此发展所需要的SIP与EDA Flow,重点在于建立平台,实地使用整合与验证于实际的产品上(如Digital TV或PDA+Wireless),然后透过这样执行的成功案例来吸引全球客户的乐于使用台湾所发展出来的SIP,逐渐开展单芯片系统之解决方案,使客户的竞争力逐年提升。」从硅导规划书中处处可以看到这样的着力,例如该规划书也提到:「本计划是居于硅智财和IC设计为根,系统制造为果的基本精神而推动。」


也就是说,依照SoC的开发需要,硅导计划分成了五个子项的计划目标,分别是多元化人才培育计划、前瞻产品设计计划、前瞻平台开发计划、前瞻智财开发计划与新兴产业技术开发计划,这五个分项计划是环环相扣且相互关联的一体目标(图一)。


《图一 硅导计划的五大子项计划〈数据源:硅导国家计划总体规划书 2002/04/30〉》
《图一 硅导计划的五大子项计划〈数据源:硅导国家计划总体规划书 2002/04/30〉》

多元化人才培育计划

为了强化系统单芯片的整合能力,当然必须培植多样的人才,既然现代的电子产品与应用如此广泛,所需要的人才也就无所不包。根据其规划,到了公元2010年各阶段目标陆续达成时,将可直接或间接造就电子、电机、电信、电控、化工、材料、物理、化学、机械、土木、生医等20万人就业机会,其中10万为工程师。


前瞻产品设计计划(包括先导载具开发)

至于前瞻产品设计计划则是为了达到创新产品、领导市场趋势的目标。未来的电子产品所有功能都在一颗SoC上,所以从事IC设计便要面对系统级或产品级的设计挑战。在硅导计划里则以先导载具开发来配合,预期可以因此促成系统产品、硅智财(SIP)、平台与设计服务产业的提升,也得以累积SoC开发设计的资源。所以配合建置以前瞻SoC产品方向的通讯、光电、及处理器为三大载具, 符合此三大主轴产品方向者,便成为该计划初期主要补助之标的。


前瞻平台开发计划

前瞻平台开发计划的设置主要因为SoC的设计相当复杂,需要有一套标准的接口来整合,因此产品开发平台的应用便很重要了。本计划除了引进国际级EDA厂商来参与外,也要发展国人自制的设计平台,并鼓励国人从事相关之EDA、测试与验证的工作。


前瞻智财开发计划

前瞻智财开发计划也是为了发展各式各样的IP组件,特别是可重复使用的IP,以便加速SoC的开发,而达到Time to Design及Time to Market的目标。当产品愈趋精良时,更能吸引全球使用台湾设计的SIP组件,以提升产业的附加价值与高额利润。


新兴产业技术开发计划

最后的新兴产业技术开发计划则为了建立全球SoC设计者需要之设计环境,也可以说是将IC设计产业所需要的环节培植起来,并成为一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所以相关之设计平台服务、设计自动化服务、智财集散服务(IP Mall),加上原有的晶圆代工服务,依照计划让其在台湾产生一定的群聚效应后,便是一个极具优势的IC设计环境,当然台湾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全球SoC设计中心。


人才的培育问题

以上是笔者综合张俊彦校长、吴诚文教授与任建葳教授所言,以及参考硅导规划书后,对该计划做一个简单扼要的整理介绍。现在硅导计划的第一阶段开始执行了,金额高达七十六亿的预算补助,将会产生何种效应?也许我们很快可以看得到,但是三位领导学者都一致看法的人才关键问题,仍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诚如张俊彦所言:「人才培育成功,计划就成功一半了。」吴诚文教授也说道:「我们欠缺系统设计的人才,以及无法自定系统规格标准之先天上的限制。」实际规划人才培育的任建威则说道:「人才的培育供应仍不足产业的需求,除了师资缺乏的问题外,第二专长的养成也潜藏着风险,因为要他们放弃原有还不错的工作并不容易。」


教育制度的配合

当笔者进入校园看到不论是交大或清大的教育资源后,觉得这些老师或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下脱颖而出,如今才能获得国家社会庞大的教育投资,他们个人所得如何不得而知,但是他们的学习研究环境仍是优于外界的。也因为如此,他们背负了社会相当大的责任与期许,然而这些菁英毕竟只是少数,面对需要众志成城、多元思考的系统设计工程,也会感到相当的窘迫无奈。


所以当我们看到硅导计划所提的人才培育预定成果时(表一),发现仍然不足以应付产业的需求,这除了师资有限、学校有限之外,整体教育资源能否有效应用也是一大重点。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几乎所有的焦点都放在特定的明星学校上,于是在明星学校里有多得用不完的计算机工作站,也有一流的师生可以相互切磋,但这不表示明星学校的师生就很幸福,因为有太多的名头,反而因为外务太多而减少教学研究的工作,利弊如何我想就不言而喻了。如果不相信,这只要看那些教授被赋予的一大推头衔,以及忙得不可开交的事务就可以思过半矣!


表一 系统芯片设计人才培育计划预计成果
年度/项目 91 92 93 94
产业需求人数(1) 1500 1800 2160 2592
大学培育硕士(2) 500 500 800 1100
大学学程培育(3)     240 360
第二专长养成(3)
工业局
CIC
       
230 290 320 350
140 210 280 350
供应需求比 58% 56% 76% 83%
在职培训人次
工业局
CIC
       
1560 2300 2705 3000
400 600 1080 1500
数据源:国家硅导计划多元化人才培育计划主持人任建葳教授提供
批注:(1)产业需求人数以90年1500人为基础,每年20%成长
(2)假设91~94年,每年教师员额扩增60名,硕士学生增加300位
(3)学程完成率以80%计,第二专长完成率以70%计


有些事务难道不能多分配到其他学校与老师吗?我相信他们也都有能力来承担这些责任,同时这也无损于知名教授的地位,反而有助于各自领域的专精发展,不是吗?之所以造成这种的结果,大都是承袭社会上对教育体制一种金字塔般的刻板印象。现在教改的多元入学方案虽然有意要打破这个格局,但目前实行的结果反而怨声载道,很多人认为还不如恢复联考的单纯而少些弊病。其实时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人们渐渐发现进入交大容易,但要从交大毕业却很不容易的时候,我们的教改也就成功了一半了,因为谁愿意花青春去读非自己专长且毕不了业的学校呢?同样的,一流的的交大、清大学生谁又敢冒风险去读非自己专长的艺术学校呢?这就是多元入学方案所需要的时间考验。


产业的培训功能

如果企业的人才观仍是「技术挂帅」,或只想捡现成便宜的来用,那么面对转型在即的期间,人事部门将发现根本没有人才可用的尴尬情况。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新的事业宏图便蓄势待发,上面主导者心中的规模蓝图,正须要各式各样的人才来执行它,但却不可能有现成具丰富经验的人可以走马上任,所以只要是有潜力、肯学习的人便是人才,便可以大胆的晋用,也才能实时大展鸿图。所以,我们以为现在高科技厂商应以培养新人为主,并从不同的面向来作人才考核的标准,而不需要以学经历作先入为主的考虑。


在硅导计划里并不只有企业在做培训,经济部工业局与国科会芯片系统中心(CIC)也会举办各种在职训练课程,但这都只是一些短期的技职课程,对于真正养成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还是不足的,所以在企业里还应注重人格的锻炼与文化的养成,这也是全民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吴诚文教授提到,做一个SoC就如同盖一栋房子,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位主导全局的建筑师,因此SoC的规划设计也要有一个能全方位掌握系统产品的工程师,在此人才的培育中,独立人格的养成也就相当重要。


塑造终身学习的环境

因此,从一般正规教育到在职训练,我们要充分利用所有的教育资源,产官学研互相支持合作,以塑造一个可终身学习的环境。也就是说,目前大部分的校园仍不够开放,应该更广泛的让外界来参与应用,相对也可以增加学校的收入,甚至也不必避讳经营营利事业,直接成为产业的生力军,也可避免走入自命清高的象牙塔中。而企业除了内部训练外,也应鼓励员工向外去找资源,甚至常常到学校去修新的课程学分。如此人人便成为活到老学到老,走在时代尖端的优良人才,这就是所谓的「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的真谛。


人格教育与技职教育并重

张俊彦校长认为系统芯片的发展能否成功,与创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他到交大后便鼓励学生「自由、开放、创新、狂想」的活泼气氛,相信这些毕业的学子到工作岗位后便能充分发挥这些优点。吴诚文教授则认为在大学教育里并不欠缺自由开放与独立人格的培养,但之前的教育就没有这个观念了,而养成一个独立的人格却非常的重要,且越早越好,到大学里才去接触这样的风气则有点嫌晚了。


所以,综合来说,培养新的人才必须具备三点新的认识,


  • (1)是所谓人才便须要有清楚明了的通识一体背景,更能兼备全球化的思考观念;


  • (2)是要富有创新理想的情操,不能只会一成不变的操作技术或模仿跟随;


  • (3)是要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与团队合作的精神。



以上三点都是过去填鸭式教育与文凭主义所欠缺的人才观念;当然,也不是技术知识就不重要了,优良的技艺仍是基本的要件,只是新的三个人才观,才是促成硅导计划成功与建设台湾成为绿色硅岛主要重点。


社会价值观的调整

当我们的社会仍是一元化的价值观时,也就是读书求取功名并赚大钱的金字塔式观念,那么我们要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便不可能。当然,我们可以从多元化的入学来着手,就好像目前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教改一样,但是如果没有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那么多元化的入学只会把老师、学生与家长都累死罢了。所以终归还是要调整社会的价值观,这就要看政府在自由民主与开放制度上的坚持,也许现在处在一个关键点上,以台湾渐渐成熟的自由民主内涵,只要政府与民间加强合作,并且保持自信与坚持的勇气,那么硅导计划所需要的人才特质也会自然配合产生或聚集出来,而且能够创造出大有可为的新局面。从这里也可见硅导计划是一个因缘成熟、自然而然产生的共识。


结论

硅导计划里强调了计划的必要性,并举了种种目前的优势条件来左证,我想都是该计划得以受到一致支持的原因,许多状况似乎只是时间媒合后水到渠成而已。虽然如此,一个大时代还都是受到人为因素所左右的,所谓「人心惟危」,一个不小心,还是可能栽了个大跟斗。所以本文主要就在探究人才的培育问题,我们过去太过重视技术,并且常做短视近利的操作,这都是不利以人才培育为关键因素的硅导计划,也可能因此而坏了大局,就好像有人支持开放,也有人倾向威权一样,这会产生不同理念的发展结果。对于硅导计划我们都寄予厚望,但一定不要忽略了这个重点,本文的刊出就在91年会计年度预算实施的开始,也就是硅导计划真正落实的开始,本刊也会持续的加以关心报导。


《图二 国家硅导计划召集人张俊彦:系统芯片的发展能否成功,与创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到交大后便鼓励学生「自由、开放、创新、狂想」的活泼气氛,相信这些毕业的学子到工作岗位后便能充分发挥这些优点。(摄影:黄昱丰)》
《图二 国家硅导计划召集人张俊彦:系统芯片的发展能否成功,与创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到交大后便鼓励学生「自由、开放、创新、狂想」的活泼气氛,相信这些毕业的学子到工作岗位后便能充分发挥这些优点。(摄影:黄昱丰)》
《图三 国家硅导计划前瞻平台开发计划主持人吴诚文:做一个SoC就如同盖一栋房子,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位主导全局的建筑师,因此SoC的规划设计也要有一个能全方位掌握系统产品的工程师,在此人才的培育中,独立人格的养成也就相当重要。(摄影:黄昱丰)》
《图三 国家硅导计划前瞻平台开发计划主持人吴诚文:做一个SoC就如同盖一栋房子,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位主导全局的建筑师,因此SoC的规划设计也要有一个能全方位掌握系统产品的工程师,在此人才的培育中,独立人格的养成也就相当重要。(摄影:黄昱丰)》
相关文章
智慧充电桩百花齐放
充电站布局多元商业模式
以爆管和接触器驱动器提高HEV/EV电池断开系统安全性
CNC数控系统迎合永续应用
数位分身打造精准数控 欧日系CNC厂迈向永续应用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SIG:2028年蓝牙装置年度总出货量将达到75亿台
» 罗姆旗下SiCrystal与意法半导体扩大SiC晶圆供货协议
» 美光针对用户端和资料中心等市场 推出232层QLC NAND
» 摩尔斯微电子在台湾设立新办公室 为进军亚太写下新里程碑
» 爱德万测试与东丽签订Micro LED显示屏制造战略夥伴关系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U1R0GKGSTACUKN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