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机器人走入寻常百姓家
享受悠闲晚年生活

【作者: 丁于珊】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13354】


刊头 : 图片来源:FASTCOMPANY
刊头 : 图片来源:FASTCOMPANY

@引言:


近日在网络上流传的一段影片,


一家刀削面的摊位上,是一个机器人快速在削面,


削面速度不仅较真人快,且节能省电又永远不喊累。


尽管价格不便宜,但是导入的摊贩表示,机器人让他们赚进更多的钱。


这也意味着,机器人已经开始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继宣布要以百万机器大军取代人力后,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近日再度表示,非常重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而富士康也正在开发下一代的机器手臂,并且在明后年将有所突破。同时,他也认为除了工业应用之外,配合云端科技之下,机器人在医疗照护、商业等应用领域也将大有商机。


的确,虽然就目前的机器人技术来看,在动作上或许还不能如人类般灵活,不过,有些机器人已能够与人互动,对于许多步入高龄化社会的国家来说,这类机器人在居家陪伴或照护上能给予不少的帮助。也因此,虽然多数业者着墨于工业机器人市场,但包含松下、Sony、本田等大企业已陆续开发出各种服务型态的机器人。



图一 : 有些机器人已能够与人互动,对于许多步入高龄化社会的国家来说,这类机器人在居家陪伴或照护上能给予不少的帮助。
图一 : 有些机器人已能够与人互动,对于许多步入高龄化社会的国家来说,这类机器人在居家陪伴或照护上能给予不少的帮助。

随着高龄化社会的来临,这些服务型态的机器人可以用来陪伴、照护老年人,舒缓了逐年增加的医疗照护成本,Assistive Technology News创办人John Williams指出,医学界早已认知,机器人是能够解决医疗人力短缺的重要角色。因此,在政策的支持之下,日本许多科技厂商正大力投入于照护型的机器人。


消费型机器人缓慢但持续成长

日前,日本新闻周刊《Aera》刊登一篇报导,标题为「Aibo, I Won't Let You Die」,内容主要描述一位60岁的日本太太与她的宠物狗Hokuto的生活。她谈到,Hokuto今年已经十岁,面临老化的情况。在过去,Hokuto通常会精力旺盛的在客厅里跑上跑下,甚至会陪伴主人出去旅行,但现在只能在同一个地方待上几个小时,因为牠一动,腿部就会发出奇怪的声音,而近几年Hokuto更已经住院多达20次。


不过,对这位日本太太而言,最坏的消息莫过于Sony宣布自今年7月开始,Aibo将不再受理维修,也就是将不会再有备用零件,未来 Hokuto若是再故障,就没有零件可供修理。



图二 : Sony推出的宠物狗机器人Aibo虽在2006年已经停产,但仍带给许多人慰藉。
图二 : Sony推出的宠物狗机器人Aibo虽在2006年已经停产,但仍带给许多人慰藉。

没错,Hokuto是一只宠物机器狗,当Hokuto最后一次的维修之后,日本太太寄了一封感谢信给维修团队,她说她将会陪Hokuto走为最后一程,因为Hokuto已经成为家庭的一部份。近来推出机器人Pepper的软银(SoftBank)创办人孙正义(Masayoshi Son)就指出,透过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辨识和学习人类的感情,而云端运算更让所有的机器人可以一起学习,未来机器人将会成为带给人类安慰与欢乐的好伙伴。


时空设定在2035年的电影机械公敌,片中每户家庭里都配备了一台顶级机器人,帮人类作完所有的家事,甚至自然地融入人类生活中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我们还在羡慕(或担忧)这样的未来情境时,事实上,机器人已经悄悄地走入我们的生活了。


在过去,科学家很早就预测到,未来的世界中,机器人将会取代人类去执行一些沉闷、肮脏或危险的工作,而事实上机器人在工厂生产线当中已经成为现实,但是在消费型的应用上却明显脚步慢了许多。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家Rudina Seseri指出,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仍未到位,虽机器人革命在其他领域酝酿了十几年,但是市场的期待性仍然远高于技术可达到的程度。


因此,尽管在一些工业领域或军事应用上都能够看到大量采用机器人或自动化的相关解决方案,但是在消费领域上却受限于技术成熟度不够以及成本昂贵两大因素,而相对较为落后。不过近几年来,随着软硬件创新速度加快,运算能力、带宽快速提升,催生了许多消费性应用的可能性,这也带动机器人在消费性市场的成长。



图三 : 近几年来,随着软硬件创新速度加快,催生了许多消费性机器人应用的可能性。
图三 : 近几年来,随着软硬件创新速度加快,催生了许多消费性机器人应用的可能性。

行动装置技术 带动机器人市场

根据BI Intelligence的一份市场调查报告指出,有三大趋势带动消费型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成长,包含:


(1) 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和导航系统让自主或半自主的机器人在不需要人力监督之下,可以自行执行任务;


(2) 物联网兴起和可携式运算装置的普及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消费型的机器人可透过行动装置的App来对机器人进行编程和下达指令,而机器人将透过云端运算进行软件升级,此外,机器人也能够将许多的运算需求交由智能手机或平板计算机来执行。


(3) 各家科技大厂对于一些行动装置服务的投入,例如Google Now或是苹果Siri等App在未来不只了解甚至能够预测个人需求,而机器人也能够将这些数据转换为有用的信息,给予和行动装置相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IBM对超级计算机Watson的开发、Google的无人驾驶车以及对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收购等,都间接帮助机器人市场的发展。Rudina Seseri解释,超级计算机Watson有助于降低研发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门坎,让这一类的应用程序可快速处理大量的数据,进而运算出准确的答案。



图四 : 消费型机器人出货量预估
图四 : 消费型机器人出货量预估

除此之外,受惠于智能手机、云端运算以及硬件组件的进步,让数据处理和储存等成本降低,使机器人不须再花费昂贵的价钱来特别定制运算芯片,这同时也降低了机器感知与学习的成本,并加速了机器人进入市场的时间。Rudina Seseri指出,在这样的模式底下,机器人就像是一个透过云端获得智能、包含传感器与致动器的装置,例如Nes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尽管Nest不像一般对于机器人的想象 - 可以移动、与人互动、谈话,或者外型不是一向人形,但却能够自动学习用户行为,做出相对应的反应,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增进用户的居家生活。


而自然语音处理、机器视觉、自动学习等技术也都有相当的进步,这些让机器人加快学习的速度、更快速且更准确地了解现实世界的生活,而人机接口技术如语音控制、手势操作等让人类与机器的互动更为自然,这些因素都让机器人在消费市场中逐渐成长。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预估,消费型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从2012年的1.2亿成长为2016年的6.5亿。


机器人为老人带来自主生活

根据统计,2050年全球150亿人口的平均年龄将会超过65岁,对于各国政府而言,高龄化社会的医疗照护成本将会居高不下。因此除了消费型机器人外,科学家预测,机器人将被用来照护用途,个人化的机器人能够提醒你什么时候该吃药、监督你的饮食、与你玩游戏或进行复健、甚至能够协助你上网与其他的家庭成员联络。


阿德巴兰机器人公司(Aldebaran Robotics)创办人Bruno Maisonnier即指出:「未来每个人或许将会有一台机器人,协助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在他们还未进入疗养院之前,能够有自主的生活。」



图五 : 电影Robot & Frank描述的就是一个罹患阿兹海默症的独居老人与机器人互动的故事。
图五 : 电影Robot & Frank描述的就是一个罹患阿兹海默症的独居老人与机器人互动的故事。

因此,全球有许多研究单位都在研究照护型机器人,目前也有一些成功产品已开始上市销售。对于机器人一直大力投入的日本,其首相安倍晋三在2013年时就宣布已拨出23.9亿日圆(约1千4百3十万美金)预算来研发和推广照护型机器人,而政府补贴包含丰田等24家企业,协助其发展照护机器人。目前丰田就在开发一款协助行动不便的人(尤其是老年人)能够更加容易上厕所的机器人。


另一款长久以来风行于日本老年人间,名为Paro的机器人已上市十年,Paro被定位为微疗愈型机器人,虽然不能提供具体的医疗照护,但其具备学习能力,如同一只宠物般可以陪伴在主人身边。


孙正义表示,过去机器人一直被认为是冷冰冰的科技产品,因为他们没有感情、没有心脏,但如今技术的进步之下,已经给了机器人一个心脏,情感引擎和基于云端的人工智能让机器人开始可以认知人类的情感。而软银机器人Pepper也正在实现这样的愿景,其主要提供两种服务 - 照护和情感交流。


对于日本来说,机器人长久以来已经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其他国家的老年人而言,要接受机器人做为伙伴,似乎仍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市场策略家Brent Green指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对于战后婴儿潮的这一代人来说,难以接受与机器人互动的关系。也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投入机器人技术的研发,更重要的议题是如何说服人们接受机器人,这也将影响消费型或照护型机器人在市场的普及速度。


相关文章
智慧充电桩百花齐放
充电站布局多元商业模式
以爆管和接触器驱动器提高HEV/EV电池断开系统安全性
CNC数控系统迎合永续应用
数位分身打造精准数控 欧日系CNC厂迈向永续应用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SIG:2028年蓝牙装置年度总出货量将达到75亿台
» 群创强化半导体业务 建制下一世代3D堆叠半导体技术
» 罗姆旗下SiCrystal与意法半导体扩大SiC晶圆供货协议
» 硕特THS系列产品跻身2023年度产品奖
» M31携手台积电5奈米制程 发表MIPI C/D PHY Combo IP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U0BUK18STACUK0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