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决战商业模式 自动驾驶主要业者发展动态
 

【作者: 何心宇】2020年01月16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19067】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如火如荼发展中,但量产时程却不断延宕,政府法规、社会伦理道德等面向尚未有定论,因此,自动驾驶汽车(简称自驾车)现阶段,难以大规模展开,故在产业发展初期阶段,锁定于特定领域应用示范极为重要。


最后一哩路配送是影响顾客满意的重要关键,目前尚有运送成本高昂、运送过程难以透明化、缺乏效率与运送品质四大挑战。


特定领域应用示范强调的是「应用」。为验证自驾车安全性及可靠性所设计特定应用场景,技术验证与运算效率目的是重点,同时,形塑自驾车「商业模式」目的应要更加强,主要原因有二:


一、自驾车建造成本高昂与所需基础建设搭建的投资,需要配套的商业模式达成回收,否则难以实现大规模商用运转,前期商业模式的探索有其必要,借此可望形成持续性营收与获利,有助指明未来产业与市场发展方向;


二、自驾车的普及将会带来政策、法规、伦理道德、隐私与资安等多层面影响,前期商业模式的探索,促成相关社会性问题研究,持续追踪将有助自驾车发展改进,对社会国家政策提供参考。


鉴于上述,自驾车在特定领域应用探索商业模式,基于技术难易程度及社会观感影响范畴,将遵循先封闭或半封闭再往开放环境,然后先载货再载人。


首先,封闭环境货物运输可望最先实践。封闭环境运输指的是在港口内部、物流园区、或机场内部等地进行货物运输,又可称为货物运输「第一哩路」,于封闭环境设置管理平台、车联网网路完成自驾车统一的控制与调配,实现少人/无人化运输。


因为该应用场景封闭性强,安全控管较为严格,相较公开道路环境,可控性强、环境变数也相对简单,自驾车Level 4及以上较容易实践。例如图森未来(TuSimple)在中国大陆针对港口物流配送中心自动驾驶货物运输。


开放环境货物运输指的是主要干道物流运输,以及最后一哩路配送。


主要干道物流运输

主要干道(高速公路或洲际道路)物流运输,是以自驾车取代人力驾驶进行货物在仓库间(仓对仓)的物流运输,鉴于主要干道物流运输,行驶多半为固定路线,相较城市道路,主要干道路况具规划且可预期,比较不会出现行人、摩托车混行的状况。


但开放环境物流运输相较封闭环境,所遭遇环境等可变异数仍较复杂,且各国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路测需经批准,中国大陆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路测尚未准许,欧美等部分国家政府及日本则已经准许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路测,比如Walmart、Otto等企业在高速公路进行重卡自驾车路测。


最后一哩路配送

「最后一哩路配送」指的是将货物从零售业者的仓库送至最终目的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此为影响顾客满意的重要关键,目前尚有运送成本高昂、运送过程难以透明化、缺乏效率与运送品质四大挑战,为节省人力和提高效率,以自驾配送车(通常为小车)替代配送人员,完成货物外送最后一哩路配送工作。


开放/封闭环境货物运输载具主要是自动驾驶卡车/货车/配送车。尤以卡车市场每年高达千亿美元,加上产业痛点明确-交通意外频传、油耗效率差、环境污染大与人力驾驶不足问题;但是其封闭环境单纯,开放环境行驶路线固定(在主要干道或洲际道路),商业模式需求明确且环境技术难度可控,使得自动驾驶卡车成为卡车制造商(如Daimler Trucks和Volvo Trucks)与新创业者(如中国大陆图森未来、瑞典Einride及美国Peloton Technology)投入的重点。



图一 : 自动驾驶商业模式分析
图一 : 自动驾驶商业模式分析

(source:资策会MIC,2019年9月)

新创业者各有其重点。图森未来专注于主要干道自驾重卡运输、Einride强调「无人」自动驾驶电动卡车、Peloton专注于卡车列队行驶技术。对于新创业者来说,专注卡车制造不如转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车队管理营运商,图森未来的联合生产计画、Peloton Technology的NOC,目前新创业者发展速度快甚至已经开始营运,但碍于仍需配置车内安全工程师、以及初期投入成本,离获利距离仍尚远。


卡车制造大厂(如Daimler Trucks、Volvo Trucks)采循序渐进发展自动驾驶巴士。 Daimler Trucks与Volvo Trucks身为全球卡车制造两大业者,自动驾驶无法缺席,透过购入第三方业者(Daimler Trucks收购Torc Robotics)、组织调整(Daimler Trucks独立运作)、资本投资(Daimler Trucks投资5亿欧元),或是锁定特定场景(Volvo Trucks着眼于深矿开采、垃圾回收、农作物收割及特定长途运输等),于自动驾驶领域维持其卡车制造龙头地位。



图二 : 开放/封闭环境货物运输载具主要是自动驾驶卡车/货车/配送车。 (source:https://www.autonomousvehicletech.com/)
图二 : 开放/封闭环境货物运输载具主要是自动驾驶卡车/货车/配送车。 (source:https://www.autonomousvehicletech.com/)

专注自动驾驶客车业者转向发展卡车,但目前进展缓慢抑或失败。 Waymo、Tesla与Uber虽然都宣称其将投入自动驾驶卡车,但目前进度多半处于测试(Waymo)、是否可量产(Tesla Semi)或已退出(Uber并购Otto侵权争议)。 Waymo及Tesla在自动驾驶客车发展为翘楚,虽卡车、拖车和一般客车原理差不多,但因其车身与重量的不同,在煞车、转弯及盲点等处仍存有差异,故虽欲沿用过往经验,但仍需重新学习,故使得其发展进度缓慢。


自动驾驶巴士发展早,但市场认知、技术仍未到位

自动驾驶巴士实践,从2014年即开始,以Navya、EasyMile与Local Motors厂商为代表。


Navya定位为自驾巴士制造商,也是第一家IPO上市自驾巴士业者,可谓为自驾巴士龙头,但在事故频传之后,2019年8月宣布告别自动驾驶接驳业务,转而成为第三方为客户开发Level 4自动驾驶系统;EasyMile定位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业者,凭借母公司Robosoft关系与技术,抢先竞争者布局欧亚美澳等地;Local Motors挑战既有汽车供应链模式,以众包设计、3D列印与微型制造工厂,形成设计、买方与Local Motors直接沟通的商业模式,降低库存/行销等成本;接单后生产及3D列印方式降低庞大的资本支出。


自驾巴士融入城市交通环境,却随着Navya退出自驾接驳业务,点出目前技术、市场认知仍未到位,自动驾驶没有让乘客觉得便宜,且最后一哩路其他运输载具之竞争,难免让自驾接驳车沦为实验性质产品。此也值得我国正在积极发展自驾巴士业者作为提醒。


自驾网约车是自驾客车商业化重要途径


图三 : 网约车是城市交通、出行共享服务的重要转变,而降低驾驶人力、提高网约效率,是其未来发展的成功关键,自动驾驶就成为良方之一。(source:ait.ac.at)
图三 : 网约车是城市交通、出行共享服务的重要转变,而降低驾驶人力、提高网约效率,是其未来发展的成功关键,自动驾驶就成为良方之一。(source:ait.ac.at)

网约车是城市交通、出行共享服务的重要转变,网约车业者以轻资产重管理的方式,形塑其商业模式成功的发展,而降低驾驶人力、提高网约效率,是其未来发展的成功关键,自动驾驶就成为良方之一。


自驾网约车吸引网约车平台业者(Uber、Lyft)、自驾客车(Waymo、Tesla)投入。对于Uber、Lyft来说,传统汽车制造厂商的加入(Uber与Toyota、Volvo;Lyft与GM、Ford、Jaguar Land Rover),增加其车辆来源,并携手合作自动驾驶软体、技术整合及数据共享。另外,解决方案商的加入(Uber和NVIDIA;Lyft和Aptive、Waymo),也是增加其车辆来源,对于其自行发展自动驾驶技术亦有帮助。


网约车确实是自驾客车欲快速商业化的重要途径,与其在销售个人消费者自驾车需求着眼,不如透过商用车融入城市交通体系,为其自驾车寻找出口。


自驾车商业化挑战仍多

对于消费者来说,无法理解其自驾车的决策逻辑、控制流程,是无法将其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完全交付给自驾车,甚至还是会倾向以人为控制的传统汽车。

自动驾驶技术仍将如火如荼的演进,但不论是既有汽车制造商、Tier 1供应商甚至是新进业者,仍只能在「可以进行的部分」持续推进,碍于:


一、自动驾驶核心技术尚未成熟,指的是感测技术、演算技术与外部通讯环境。


感测技术中视觉感测虽成本低,但需要后制复杂的演算法及大数据支持、光达感测虽可靠度佳但成本仍过高;演算技术耗能仍惊人(NVIDIA Drive PX2功耗为425W、Drive Pegasus功耗为500W);外部通讯环境5G尚未正式进入商用,短期难以辅助自动驾驶协同感测、演算等能力;


二、自动驾驶成本投入高。


新创企业或者既有汽车制造厂商,自驾车辆的制造都所费不赀,又加上商业化仍未有「最佳解」,高成本让自驾车难以大量量产;


三、政府监管与究责仍未明确。


联合国《国际道路交通公约》修正案明确定义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将驾驶的职责交给车辆,意即驾驶的责任人不再一定是人类驾驶员,也可能是车辆本身,也就是车辆制造商、车辆拥有者、系统供应商及营运服务提供者,将取代驾驶员成为新的责任主体,一旦发生事故,彼此间责任的分配方式仍存在较大争议,目前尚缺乏明确究责制度可供参考。


换言之,自动驾驶商业化欲「成功」,需要成熟可量产的技术支持、健全完善的法规体系支援、科学合理的道德准则、创新适宜的保险制度、广泛覆盖的智慧交通基础建设,其后消费者市场认知。


对于消费者来说,无法理解其自驾车的决策逻辑、控制流程,是无法将其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完全交付给自驾车,甚至倾向还是以人为控制的传统汽车。因此,企业在布局自驾车商业化应用的同时,应重视市场教育,让消费者能够真正了解自驾车,并认知到自驾车带来的价值,也应适时将潜在的风险公诸于众,并告诉消费者如何正确使用自驾车,才是商业化走向成功之关键。


(本文作者为资策会MIC资深产业分析师)


**刊头图(source:3CEMS)


相关文章
电源模组在过渡到48V 区域架构提供决定性优势
MIC:CES 2024五大重要趋势
垂直整合工具机建构智造基础
智能时代的马达市场与科技转变
无稀土马达时代到来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各国官员叁访台南沙仑绿能科学城 考察韧性城市方案
» 首届2024台南橡塑胶工业展即将登场
» 卫福部叁展HIMSS 2024 呈现AI医疗软硬体功能
» 研华HIMSS24展现医疗数位转型成果 发表智慧给药系统与iWard病房
» 洛克威尔自动化整合生态系 助在地企业迈向制药4.0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3F7ZFO9USTACUK4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