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体报导,先进半导体设备大厂艾司摩尔(ASML)在评估了上海、韩国与新加之后,决定把制造中心设在台湾,并且“要定台湾人”,将以台湾人才为招募重心。对于这个消息,台湾固然应该欣慰,代表制造实力已经获得国际肯定,但有个重要议题却是被忽略了,就是ASML对于台湾设备人才不足的问题,其实相当头痛。

台湾欠缺自动化设备人才(Source: telcointercon.com)
台湾欠缺自动化设备人才(Source: telcointercon.com)

设备人才在台湾一直相当缺乏。早期台湾为了快速导入量产,所有的设备机台都是外求和进口,甚至产业政策上也不着墨这一块,因此几年下来,造成了台湾的设备技术逐渐落后外国,甚至全部必须仰赖外国支持。而台湾本地没有生产与研发设备的需求,自然就没有人才投入,此次ASML在台设立制造中心所反应的问题,正是过去台湾代工为主的产业政策所产生的恶果之一。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工业自动化设备上。因为工资与制造复杂度的提升,所以台湾的制造业一直积极评估导入全机器自动化生产的可能性,而且不仅电子业,连传统的纺织业也都有相同的需求。但当他们向台湾的学界与研究机构提出需要时,却也是遭遇一样的困境-「人才与技术不足」。

「走一趟台湾的纺织工厂,你会看到所有的生产设备都是从欧洲和日本进口。」一位资深的纺织业者说道。

这些纺织业者都非常希望能够尽快建立起全机器的自动化生产线,来因应台湾缺工与人力成本上升的问题,但却遭遇到很多的困难。主要是纺织的生产制程动作(编与织)非常客制化,因此设备最好就是由生产地(台湾)来提供,而且服务与障碍排除也能最实时,但接触了几个单位以后,全都不了了之,到现在完全没有进展,最后也只能求助外国。只是向外国采购不仅成本高,设备交期更是难以配合。

「现在向瑞士订一台机器,要等上18个月,因为人家的订单早就排得满满的。」这位业者无奈的说。

只是等待是一回事,真正严重的是这等待的背后所需付出的经济成本。以台湾目前的就业市场结构来说,传统劳力密集的工作根本没人要做,即使再高薪(40K),年轻人也不愿意投入,加上老一辈的人逐渐凋零,此时自动化设备又不能立即支持,便让业者陷入了进退不得,求助无门的困境。

问题该怎解决?这似乎又是另一个大哉问。不过可想而知的是,如果设备人才不赶紧想办法解决,并且制定一套长期的策略与政策,台湾不管科技产业或是传统产业想要升级或转型都将难上加难,因为最关键的一环永远掌握在人家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