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一个区域的兴衰荣蔽,从其历史演化的轨迹来看,有其一定的脉络可供后世人之借镜与参考的。台湾这几十年来的经济起飞,从经济模式来看是以「代工」为主轴,从早年的家庭手工、商品加工到高科技半导体的晶圆专工等,我们必须承认这条轨迹一直在持续着。在此,我们无意探究其为何如此,但是这条轨迹现在因两岸关系的逐次开放,将起着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变化。

这个变化正在加速,包括近日来,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及宏碁集团董事长施振荣等高科技重量级大老,频频向政府高层「关切」产业西进的迫切性,尤其是半导体、晶圆厂等台湾模范产业,急需在大陆占据有利位置,以免丧失竞争力;而经济部长林信义亦表示,需要「积极」为台商在大陆谋求资源整合以产生优势。总此,遂加深许多人对国内资金外移、产业空洞化等现象的忧虑程度。

其实,产业外移现象我们并不引以为忧,「该到大陆投资设厂者尽管去,但记得回到台湾占据最佳战略位置,才能够更上一层楼。」全球化已是大势之所趋,台湾也应有「点灯照亮别人」的自信。据此,我们认为台湾应为紧接下来的必然变化,做好心理准备与应对措施,努力将台湾转化成新的力量,如「美国产业虽然大量外移,但是它们的竞争力仍是数一数二。」而台湾的条件如何与美国相提并论呢?首先,当然是为台湾自己燃起一盏灯,它代表着力量的源头。

这盏灯就叫「勤俭」,它当初让台湾创造了所谓的经济奇迹,在此绝不是唱高调,许多人都已忘掉这个最重要的因素,我们深信如果失去这项美德,可能连基本生存能力都会受到严重的挑战,更遑论要再创造经济奇迹了。就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等来看,台湾本来就没有多大优势,无论我们要发展何种经济,少了勤俭美德的国民,那根本就是「缘木求鱼」。

如今,在我们享受着老一辈人用血泪打下的基础之同时,必须体认到我们已走到决定我们今后命运的十字路口,我们需要用这盏勤俭之灯再度引航。台湾虽号称「宝岛」,但是这块土地的历史一再告诉我们,「荜路蓝缕、胼手胝足」才是最可贵的。让台湾恢复勤俭兴邦,不但进可攻,退可守,即使身价最高的高科技产业大量外移下,也一定会想根留台湾。

想起电视广告中的一段话--「别忘了留一盏灯给最后回家的人」。高科技大老连日呼吁政府开放厂商到大陆投资,我们当然能体会产业面对生存与竞争的压力与困境,也因此,我们更应该让这些「在外打拼」的同胞,永远记得家里有一盏因勤俭美德而灿然不灭的明灯,因为他们随时都准备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