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也有真假之分?真的还假的?我们得仔细探究一下。当数字相机的概念才刚风行不久时,市场的接受度并不高,主要可能有几个重要的原因,一是价格过高,与早已成熟又便宜的传统相机相比,根本不具备普及性的市场条件;另一是分辨率与方便性不够,不到百万像素的影像效果连传统傻瓜相机都不如,又怎么跟专业摄影用的相机来比?再加上耗电与打印转档都不怎么便利的状况下,数字相机只是信息科技人员的玩物罢了。

如今情况丕变了,数字相机的市场大幅成长,除了分辨率动则数百万画素外,相机多样的功能与接口设备的理想搭配也是重要的因素。在这个凡事数字化的时代,当然数字相机就渐渐有取代传统相机的架势。未来,人手一台数字相机,再加上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的整合应用,将是很平常的生活技艺与乐趣。只是数字相机带给人们的可能是真假难分的影像世界,除了拍摄本身欠缺模拟存底的依据之外,数字化的处理也渐渐失去了「写真」的意味。

所以数字相机可能改变了人们对照相存证的态度,包括过于泛滥的图像留影,人们对于照片的珍惜与回味可能也要大打折扣了。我们其实早已发现,过去大家对照相时那种慎重的态度已经少有了,也许人们觉得要照相随时可拍,但反而没有留下几张可看的照片;而以前大家难得照一张相,所以总是很仔细的呈现当时的感情与风貌,以后拿出来再看或与别人分享,也会很有看头。

既然数字影像的可信度会被大打折扣,为什么数字相机还能维持高成长?因为对一般家庭而言,最重要的是纪念性的象征意义,并不须要考虑真与假的默认性问题。但是专业性的新闻摄影或利害交关的报导写实,被质疑的可能性就很高了,只要哪一天出现伪造的照片,那么数字相机的公信力就难保了。虽然在不景气的2001年,数字相机仍有高达43%的成长,且一般预测未来两三年都能维持30%左右的成长率,但这可能祇限于家庭与消费性的层面而已,我们相信真正专业性的摄影,由于涉及的层面非常广,将很难被数字相机所取代。

也就是说,尽管数字相机已发展到五、六百万画素的超高分辨率,传统专业相机的应用仍不可或缺,甚至还可能为了补救数字世界的征信度,反而带来逆向的成长。因为当人们习于影像的沟通接口时,也就有更多事务需要去做真相的存证,否则遇到故意的挑衅或纠纷时,那就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了。所以,数字相机仍只是虚拟的相机或者说是假的相机,而传统相机则会变成真的相机;有了假的相机才有相对的真的相机,或许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区隔与扩大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