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讲到信息产业,就会想到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连带使得信息产业的产品,相关芯片、外围,都在观念上和PC产生了直接的关系,更把Intel和Microsoft推到了这个产业的巅峰。但很多的迹象都显示出这个市场的规则在变,玩法也和之前大不相同。

PC更新的需求锐减

以往新的技术和规格一问世,通常会带起一波新的更新需求,同时把PC的效率大幅度提升。可是,尽管最近新的技术的确提供了比以往更高的效率,却无法引发消费者强烈的更新欲望,因为所带来的效率不再那么明显。举例来说,Celeron 2Ghz的CPU就能很顺畅的上网,处理文件,换成Pentium 4 HT 3.2GHz的CPU并没有惊人的效率提升,但两者之间市价超过三倍。只有玩家级的用户,或有特别需求的专业工作者,才会有不断更新的要求,但他们都不是市场的主流。

NB压缩PC空间

NB和PC架构相近,但NB有着更高的规格限制,相对的也比PC贵很多,效能却没有同价位的PC好,所以也不如PC普及,过去会购买的用户,多半有携带需要。但在技术改进后,NB的效能即使仍不如同价位PC,但在日常作业处理的能力上,有着突飞猛进的提升。现在更进一步的进入了多媒体NB的时代,除了日常操作应用,还可以执行3D游戏等高硬件需求的软件。最重要的是NB的价格已经不再可望而不可及,一般用户已经有能力采购,做为桌上型PC的替代品,还附加可携带的好处。种种因素都造成PC销售量下滑,NB销售量提升的情况。

是PC,也不是PC

嵌入式平台之所以热门,是因为他可以做很多方面的应用,像车用计算机(Car PC)、机顶盒(Set-Top Box)或游戏机等等。为这些设备开发全新的软硬件并不划算,不如把已经成熟的PC技术应用到其中,还能省下大批的人力、物力,更可以让产品早日上市。目前这样的产品早已出现在市面上,走入每一个人的家庭中。他们都是以PC为基础做的设计,但也都不是PC。

便携设备

其中代表性产品-手机是这几年成长最快的信息产品。2003年一月底,日经市场调查公司引证日本电子与讯息科技行业协会的报告说,2004年全球手机的需求量约为4.75亿台。但根据2003年底的销售量报告,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 Dataquest的分析师Ben Wood把这个数字推高到6.1亿。到了2008年更有高达三到四倍的巨幅成长空间可以期待,因为手机更新的需求远比PC高,相关利润十分可怕。除了手机以外,还有正在成长和蜕变中PDA等等产品,也都是未来之星。

结论

以上简单列出一些现在的发展情况,其实都是已知事实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了,但就笔者所知,台湾虽然已经朝向这个方向发展,但受限于研发人力及一些政治因素,并没有跟上世界的脚步。还希望相关有能力的厂商,能在这方面更用心,保持台湾研发能力的领先,才能保障信息产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