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第一台电视机有如骨董家具,散发着岁月与人文的质感,虽然脏脏旧旧的,但大体仍被勤俭的家人给细腻的照料着,在那个经济不充裕的年代里,电视机有如门面一般,必须妥善保护。那部电视机年代久远,整部机身少有塑料、金属的材质,几乎都是用深褐色的木材所组装,屏幕还有个门帘的设计,不看时可以拉合起木制的帘幕,保护屏幕不受尘潮与人手的碰触。那时约是民国六十至七十年时的事。

BigPic:307x384
BigPic:307x384

当时的电视普及状况已算是不错,几乎每个家庭里都会有一部,但仍是属于非常贵重的家电。虽然电视普及率渐高,但电视公司的台数却仍是很少,只有华视、中视和台视三台,每日的节目也非常的固定和简单,而且入了午夜之后就是滋滋滋的噪声画面,不像现在可以看到天亮。家里会固定收视的节目就是每日的晚间新闻,而且非常的慎重其事,如果没有其他要事,绝不会错过开播的时间。每日晚间7点整,全家人就会守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的关心着国内外的要闻。而除了新闻之外,会看的节目就是中午的布袋戏和晚间的连续剧了。

那个年代台湾的节目制作和拍摄技术仍很粗操,加上电视机的显示技术也不够成熟,因此画面的视觉质量不尽理想,不但颜色平淡、画面对比也不鲜明,加上使用原始的凸面映像管,分辨率不高,影像比例也与真实的人物有所出入。但也由于影像和视觉技术的落后,使得人物的演出与感情的诠释更显重要,才能抓住观众的心。那时一部看起来平板板又灰蒙蒙的连续剧,都因演员的卖力投入和精炼的剧本轰动了大街小巷,屡屡创下50%的收视率。甚至连用干冰机与闪光灯来做特效的史艳文布袋戏,都写下了空前绝后的90%收视率。

而时至今日,影像与显示器的技术已突飞猛进,电视机不再是庞然大物,不但体积轻薄,显示的质量也非常亮丽清晰。再加上各种计算机影像技术与3D绘图的应用,使得电视的视觉效果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追求极致。透过科技,电视里的人事物已不再平凡,成为鲜艳亮丽的商品。看电视也渐渐变成一种科技导向、视觉导向,人物与感情的成分却渐渐淡了。连小小的一尊布袋戏,也变成华丽精美如艺术品的可动人偶。

人们到底渴望看见什么?在追求视觉飨宴的同时,人心却更显贫乏,在迈向高解析的时代,却也步向高痛苦时代。是不是当我们被科技开启了另一只鲜艳的眼睛,却也合上了另一只观看真实的眼睛。

几个礼拜前,公司的业务总监Debbie因病过世。由于她长年的付出与贡献,让零组件杂志能在产业界维持良好的声誉。在她与疾病对抗的这段期间内,她展现了对生命的睿智与从容,即使病痛缠身,却依然平静且心存感激,这是何其难得的事。她的离去固然令人悲伤,但她面对疾病和人生态度,却开启了我们另一个看世界的方式。在此,我们永远缅怀她的身影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