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在上周证实,除了求助其他厂商生产DDR晶片组外,更已针对其新一代Pentium 4微处理器,评估自行发展DDR晶片组的可行性,更可望最快于2001年下半同时搭配桌上型PC的Pentium 4处理器推出。若再就日前由Intel所主导的ADT联盟拟反控Rambus,与新一代微处理器改转向支援PC-133规格的诸多事件迹象看来,DDR不但后势应用渐趋明朗,也为Rambus未来是否能够成为主流,投入了一大变数。

除了上述Intel对Rambus的全力支持态度,已显示出有所松动外,我们以为现阶段仍有几点因素有碍于Rambus成为主流的发展:

1.以规模成本为主的市场机制考虑:

尽管Intel素来主导着整个计算机市场的发展趋势,但就DRAM市场的应用来看,其实一直都是由DRAM厂商来主导着整个量产技术的发展,这其中,更以降低生产成本为厂商首要的考虑因素,而潜在产能规模遂成了挑选产品规格的首要条件,也就是说,市场主流产品为何,DRAM厂的产能便集中在该项产品。从4Mb、16Mb到64Mb;从FPM、EDO到SDRAM,由市场机制所决定的主流产品,将成为DRAM厂商必然的选择。

辜且不论Rambus未来市场规模如何,光就其权利金及生产成本,便已令厂商难以接受,再加上看不到订单便没有理由生产的情况下,期望Rambus规模要能够大幅提升,目前看来前景似乎并不怎么乐观。

2.八吋晶圆厂的技术限制与最大获利考虑:

除了AMD采取支持PC-133 SDRAM与DDR策略,并在台湾芯片组厂商所形成的强力支持,让DRAM厂商足以有恃无恐地抗拒Intel的Rambus外,由于DRAM厂受限在旧有的八吋厂设备与技术瓶颈限制,也使其更加不愿(亦不能)支持新一代全新规格的Rambus技术。

从设计角度来看,与逻辑线路结合的Rambus技术,其最佳载具为128Mb以上的DRAM容量,若以现有八吋厂来生产Rambus,短期间内,势必挤压并丧失目前最具获利性的64Mb与128Mb SDRAM主流产品的量产规模,再加上最多只有二个世代的产品规划且难以量产256Mb产品的情况看来,DRAM厂商在旧有的八吋晶圆厂中,要想量产Rambus势必有其先天上的限制之处。对大多数DRAM厂商而言,如何挤取既有八吋晶圆厂的最大获利价值,当比筹划生产下一世代Rambus产品更为实际与重要。再说,如果真要的话,设计与制程几乎一致的DDR甚至VCM,亦该会是现阶段自然转移的最佳选择。

3.网路应用的低价电脑市场区隔崛起:

相较于过去以提升系统效能为主要考量的电脑发展趋势来看,网际网路所带动及驱使的低价化及简单化应用发展方向,反形成了由AMD与台湾晶片组厂商等二线厂商的广大舞台。此趋势下,追求最佳效能/价格的表现,反成为电脑系统厂商在强大成本压力下的重要考量,也使得AMD等厂商可望一举席卷低价电脑市场区隔。

对DRAM厂商而言,既然市场需求不虞匮乏,在最大获利的考虑下,Rambus的量产与否,将势必更形被动。也就是说,除非市场需求展现实力,否则短期内,厂商对Rambus的生产意愿亦定然是兴趣缺缺。

仅管Rambus在技术与功能上,可算是最能契合Intel未来1Gb MHz以上双信道微处理器发展的最佳DRAM选择,然而,就目前产业局势来看,不论是供给面,厂商所面临到的产能与技术限制,亦或是在系统需求面,低价计算机窜出所形成的PC133、DDR SDRAM等替代选择,都将使得Rambus的空间将更形萎缩。

此外,就DRAM厂商的策略抉择而言,面对未来二年中可预见的市场荣景,对旧有晶圆厂采取盈余收割策略,当然要比栽种Rambus这种新技术要来得实际。至于Rambus的未来如何,相信只有十二吋晶圆厂,才会是其最佳的表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