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7已在十月底正式上市。是的,它的開機時間短了、穩定還不錯,做到這些,至少改變了上一代Vista尾大不掉的疑慮。然而,在新奇性上,雖然打出支援多點觸控的創新使用介面功能,不過,該怎麼用才能讓消費者感受到觸控的優勢,目前似乎仍在摸索當中。

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產品定位的屬性。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的最大宗應用產品即是個人電腦與筆記型電腦,而這兩類產品雖也用於消費性應用,但最主要的用途還是用來處理工作或生活上的資訊。仔細想一想,我們最常用電腦來做的事,不外乎書寫、設計和計算這類工作,試問這些應用要如何用觸控介面來達成呢?或許可以,但現階段觸控仍做不到由鍵盤(尤其是輸入法)和滑鼠所帶來的精確性和速度。

所以,蘋果的多點觸控在手機上創造了成功的使用經驗,搬到電腦產業是否也同樣可行呢?至少觸控產業仍在觀望,要看看少數幾台觸控電腦上市後的反應。許多人認為短期內將看不到觸控電腦市場的蓬勃成長,主要的原因正是吸引人的觸控應用仍不多(目前最常見的就是用小畫家來畫圖,或是翻頁看照片),要為了這樣的功能而多花錢買觸控電腦,動力實在不強。

不過,有一塊電腦領域已開始普遍導入觸控介面,那就是All-in-one PC,例如HP的TouchSmart系列。All-in-one PC為何適用觸控介面呢?一方面它的定位偏重娛樂消費性,這本是觸控介面的優勢;另一方面,HP開發了多款針對不同產業(婚紗、旅行業、飯店、圖書館等)的觸控應用軟體,能夠讓觸控介面好好發揮。

一直以來,蘋果與微軟的市場就截然不同,在這次Windows 7的發表中,可以清楚地再次感受到。很顯然地,Windows 7在對觸控該怎麼用仍不清楚時,即對外發表了支援的定位。當然,微軟的登高一呼立即引來觸控產業使命必達的投入工作,大家陸續取得了Windows 7 Logo的認證。然而,市場會不會起來,大家的信心恐怕並不是太大。

相較之下,蘋果一推出iPhone,其觸控介面就已經發展完備,目前歷經三代,功能其實沒太大差異。市場盛傳蘋果本準備要推出觸控式平板電腦,但聽說Steve Jobs不滿意,即被打了回票。可見蘋果公司對於產品定位的成熟思考有多麼重視了。

再回頭來看“觸控”電腦,其實廣義來看,觸控板即是觸控介面的一種成功應用。蘋果日前又推出結合“觸控”與“滑鼠”的多點觸控滑鼠 – Magic Mouse,將原先滑鼠上的按鍵、滾輪都拿掉,採用一扁扁的光滑鼠身多點觸控板即能達成一般滑鼠的功能,同時還能用兩指操作來實現更多的手勢功能,例如螢幕縮放和翻頁功能。

這樣的定位加上流線感十足的造型,確實能感受到蘋果在設計上站在消費者立場所做的用心:誰說多點觸控非要在面板上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