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都知道,買回來的電子產品通常有1年保固,但筆者在閱讀有關蘋果電腦草創之初的資料時才知道,1970年代的美國電子產品僅保固9個月,但Steve Jobs懇求蘋果高層能延長至1年。

時至今日,多數電子產品為1年保固,有些筆電業者為了嘉惠母國市場,有時含在售價內即有2年保固,不過,蘋果依然是1年保固,除非...
時至今日,多數電子產品為1年保固,有些筆電業者為了嘉惠母國市場,有時含在售價內即有2年保固,不過,蘋果依然是1年保固,除非...

時至今日,多數電子產品為1年保固,有些筆電業者為了嘉惠母國市場,有時含在售價內即有2年保固,不過,蘋果依然是1年保固,除非支付額外一筆費用購買Apple Care服務,方能將保固自1年延長成3年,不過不是每個國家、每項蘋果產品都提供Apple Care。

保固延長可吸引消費者,但也會增加業者的售後服務成本,時間愈長產品故障率愈高,若在保固期內非人為損毀,業者必須自行吸收維修費。而以硬碟產業而言,由於攸關使用者資料,因而曾有3年保固,但之後進入惡性競爭後,利潤已降至3%~5%,只好砍保固年限,自3年調降回1年。

再以筆電而言,電子產品中通常電池最先壽命終了,在一些競爭激烈的國家市場(例如澳洲),筆電業者雖提供2年保固,但電池只1年,或產品為1年,電池僅半年。類似的情形也在汽車業,汽車可能提供10萬公里、5年保固,但仔細看車主手冊會發現,鉛蓄電瓶的保固時間較此為短。

而所謂壽命終了,其實也只是個設定值,電池剛出廠時的蓄電能力最佳,隨著不斷充放電後,蓄電能力會退減,當退減到原初的80%,就認定為壽命結束,而此期間的充電次數即為電池壽命,例如500次、600次、1,000次等。

而所謂的充電次數,則是一次完整電量的釋放量為基準,若一次用電50%,再充飽回100%,而後又用電50%,並充回100%,如此才算1次。

類似的,過往以CCFL光管為背光的液晶電視,出廠時亮度為100%,隨著不斷使用亮度會衰減,一旦減至出廠時的50%,就認定壽命結束,如此約2萬小時,即每天看8小時,約7年半就結束壽命。

除了保固年限、使用壽命外,電子產品的電池使用時間也被人重視,ZigBee技術出現後,業界期望ZigBee射頻無線通訊能大量取代現有電視、冷氣機的紅外線遙控器,射頻的優點沒有角度限制、最短距離限制(紅外線發送與接收口的距離,一般最少要2cm~3cm以上才有效)。

但射頻無法做到如紅外線般省電,紅外線遙控器可以1、2年才換一次電池,射頻則數星期、數月就必須換替,因此業界期望強化ZigBee的省電性,以同樣AA電池為基準,能持續使用400天、700天。

另外,在Android Wear、Apple Watch未出現前,Pebble與其他相關智慧錶多設定能連續使用1星期,盡可能不讓終端使用者去擔心電力不足的問題。

最後,2015年3月3GPP R12標準底定後,R12中的物聯網標準LTE-MTC方面,主要會是智慧電錶、水錶等自動抄錶應用,業界設定的標準是,以單顆AA電池為準,能持續使用10年以上,但此亦是各種高度嚴苛條件設定下才能達成,如傳輸率很低、傳輸間隔時間很長等。

不斷苛求電池使用時間、待機時間,用意是在降低人力換替電池的心力,以便降低整體的維護管理成本。類似的,室內定位導覽應用的藍牙Beacon產品也在力求電池持續時間,目前最卓越的表現已能達25個月。

其他如Google的Loon專案(氣球寬頻基地台)也有滯空時間的目標設定,期望1次升空能持續180天,如此1年只要收發2次,就能一直提供無線寬頻服務。當然,能源收割技術也能延緩電池使用時間、待機時間,但又屬於另一門學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