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中讀書的時候,一般都只是偏重在理論方面的探討,即使有模擬或實習課程,也與現實的狀況有一些距離。因此只有當我們實際從事工作的時候,才能夠真正體會個中滋味,並學習如何臨場應變,而且透過對過去經驗的思考分析,也會有了新的體會與印證。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或者說「鑑往而知來。」都是要我們懂得在現實的環境裡,從理論中,乃至歷史的殷鑑中,學習到新的體認,並且產生新的作用。
為什麼要得到新的作用?因為這個世界的現象無時無刻不在變動當中,如果把過去的模式完全在現實中套用,往往會產生許多矛盾與衝突。舉例來說,在《論語》中有一章說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這也常常被拿來引用要求別人也要求自己,如果不抓住它的精神來看,那麼以現在的工商社會與倫理制度來生硬的實行,三年的時間給人太為難了,而現在又不是父死子繼的社會,硬要承繼父道,做起來也會格格不入。所以,有些迂腐的學者因為不知變通、食古不化,一個好端端的儒家道統就會被解釋得很八股,難怪會遭受現代人的排斥與輕視。
事實上,孔子可從來不古板,相反的他是很活潑的一個人,孟子還曾經稱讚孔子為「聖之時者也。」就是讚譽孔子的思想法則,永遠走在時代的尖端。而從另一章裡孔子所說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更加證明了這一點,也讓人知道真正的儒者風範所在,就是能夠帶領社會在變遷中不斷的提升品質,像現在的世界不是只有中原及周邊的國家而已,如果把儒家思想只當做是中國人的道統,那就太狹隘自我本位了,儒家思想應是世界人類的文化資產,我們要溫故而知新,適應新的國際範圍與秩序來調整,也要配合新的資訊時代與環境來理解。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訪客 |
10則/每30天 |
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