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解读趋势 掌握产业方向感
资策会MIC主任詹文男:

【作者: 王岫晨】2007年06月29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5482】

本社社长黄俊义(以下简称黄):今年是MIC的20周年庆。回顾这20年来,MIC从成长一路茁壮,目前已是台湾重要的顾问公司。能否请您谈谈MIC发展的历程呢?


资策会信息市场情报中心(MIC)主任詹文男:在1970年代初期,持续性的世界能源危机,加上工业国家贸易保护政策,以及各国快速发展科技的结果,台湾面临潮流及环境转变的严峻挑战,如何降低台湾以人工为主的传统产业竞争力,进而转变成工业生产与技术密集制造导向的国家,已成为当时产经政策的首要目标。


《图一 资策会MIC主任詹文男》
《图一 资策会MIC主任詹文男》

在1979年5月17日,行政院第1631次院会通过「科学技术发展方案」,决定由政府民间共同筹组财团法人信息工业策进会。1987年6月1日,由当时资策会所属之技术研究处,独立出「信息市场情报中心」(Market Intelligence Center;MIC),专执各产业信息的研究。并与经济部技术处合作「信息化社会计划」,以及与经济部工业局合作「电子数据库产销回报系统计划」。而在1991年7月8日,原设于科技大楼10楼之数据服务中心改属MIC体制,使MIC的资源应用及体制运作更加完善。


黄:MIC自诩为「政府的智库,产业的顾问」,能否再请您深入谈谈MIC的定位与研究范畴?


詹:MIC于1987年成立之后,专执ICT产业各领域的技术、产品、市场及趋势之研究, 并以「领航东亚ICT产业情报暨顾问服务」之权威智库自许。


MIC拥有专业的产业顾问团队,并积极培育产业研究专业人才,协助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将近二十年来的发展经验,不仅发挥资策会内部庞大的资源网络优势, 并与政府信息工业发展决策单位、企业领袖、学术研究单位等产、政、学界紧密结合,深入市场与产业绵密互动,以独特且扎实的研究方法,为产业先探、趋势洞见的所在。


此外,MIC也用心经营客户关系,不仅为台湾地区第一家获得ISO9001品保认证的情报服务机构,并专注实践对客户的承诺;。MIC并累积多元的情报服务专业,包含产业知能训练、顾问咨询服务、研究项目委托及研讨活动等不同类型的产业推广经验,具有超过十年,并拥有800多家情报会员服务经验,致力质量提升,深得客户信赖。


MIC的研究范畴涵盖计算机系统、行动通讯、数据通讯、Display、多媒体与消费性电子等系统产品,及其上游关键零组件,与企业信息应用、软件应用与服务暨前瞻研究等,除观察全球发展趋势,并于台湾、中国大陆、日本及韩国等关键ICT国家,进行深度之区域研究,为全球ICT厂商、金融投资界、学术研究等机构提供产业决策情报与顾问服务,并曾为多国政府提供产业政策建言。


黄:目前国内外情报提供与产业分析之单位非常多,MIC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如何扮演好专业的产业顾问角色?


詹:MIC主要的核心研究范畴偏重于产品、市场、技术与竞争力之分析,并积极扮演产业的顾问、与政府的智库等角色。所以MIC过去20年来不断精进情报的质量,更进一步在近几年来确定专属的方法论,希望能把前述产业顾问与政府智库的角色扮演得更好。


一直以来,MIC协助台湾经济部经建会,担任政策幕僚,当政府有新的想法时,MIC协助进行政策的研拟与并担任幕僚工作,例如过去经建会信息部门十年发展计划第一期与第二期都是由MIC所研拟,之后并协助经建会进行国家信息力的研究,这也是目前所谈到的信息国力之滥觞。


此外在经济部技术处的支持之下,MIC也进行了智能资本的先期研究。另外也协助工业局进行工业产销的评估、电子产销、全球运筹与IPO厂商的信息协助。因此在政府智库的深耕方面,MIC期许能从政策幕僚往智库迈进。在产业顾问方面,过去几年透过产业情报信息的提供,介绍市场上最新的趋势,包括技术、竞争、市场与产品等,协助厂商研拟因应策略。


这五年来,MIC更成立产业顾问学院,将产业分析技能的方法论组织化并建立起来,提供给产业界,因为对很多产业界人士来说,若没有这些技能,就算得到了这样的情报,不仅没办法解读,而且没办法将之变成策略。到目前为止,产业顾问学院毕业的学员已经超过两千人了,可以见到产业界对于产业分析技能课程的殷切需求。


另外,MIC开设高科技产业分析师的课程,也吸引了超过两千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参与,MIC开设这些课程的原因很简单,过去我们给他一条鱼,现在我们给他钓竿,因此这几年MIC也陆续发展自己的方法论,例如技术预测,教导一企业如何进行长期(十年)的发展规划,另外例如开发筛选立即可用的产品,而目前更积极撰写「产业分析的十二堂课」工具书。因此MIC近年来情报分析的深度与宽度也不断增加,与外国公司合作,并跨到印度、越南这些国家。而MIC所培育的人才也大量活跃于这个产业界。


这些方法论开发的目的,是由于从产业顾问的角度来看,MIC希望扮演好顾问的角色,这样的角色不只能观察趋势,更能教导预测趋势的方法。MIC希望能让产业具备这样的能力,让产业整体更具方向感。这也是MIC近年来努力的方向。将MIC的技能与技巧汇整之后,透过课程教导给客户,另外将方法论集结成书,目前可见到的丛书都是MIC的智能结晶。


黄:能否请您简单比较一下MIC与国内外其他产业分析机构的差异,MIC具有哪些独特优势呢?


詹:外国的顾问公司在台湾多半是以全球化的观点观察这个市场,并藉由此市场获利。对于MIC来说,由于MIC是个非营利组织,目的在于振兴产业发展,因此MIC所持的观点是从台湾的角度出发,并期望能让台湾产业有所发展。MIC担任政府智库的角色,协助政府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对厂商而言,MIC也能提供未来五至十年产业变化的趋势,并提供工具,让厂商能够自行预知趋势。因此MIC是从台湾的角度出发来看全世界,并发展健全自身产业。


若与国内产业分析机构相较之下,相似之处在于均提供产业情报,此外,这些产业分析机构的负责人也多是过去由MIC所培育出的人才。只是MIC更偏重于担任政策幕僚的工作,且方法论也是领先各机构。


MIC目前专注于ICT领域研究分析,包括硬件、通讯、软件、服务等部份。其他单位则依属性不同,所专注的分析领域也不同。而MIC尽管专注于ICT产业,然由于所分析领域包括软件与服务等方向,因此早已跨足到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等,以及如何透过E化来提升竞争力。MIC透过科技产业来协助传统制造业,因此前述所提及的分析课程,其实也有很多传统产业的人员竞相参与。


当参与课程的学员有能力自行解读分析情报之后,这些人才便能在自己的企业里建立一套实时的决策系统,协助企业因应环境变化,快速地做出应对策略。并且会以更宽广不狭隘的眼光来分析市场趋势与开发产品。目前很多企业都成立了自己的新产品开发中心、策略规划单位。毕竟可取得的信息泛滥,要能快速过滤、解读并向上级主管建议,让主管看完这些信息可立即做出决策。我常对我们的学员提到,产业分析是协助提升决策质量的重要工具,尽管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至少可以降低系统性风险,也就是说,产业分析可以将不必要的风险全部过滤掉,提高成功的机率。并且不必被动地等待顾问公司提供市场情报。


黄:顾问公司主要在于提供精确的情报,请问研究的质量该如何维持呢?


詹:如何让员工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便把事情做好,这是所有企业都在努力的事情。对于MIC来说,最重视的是教育训练,一个新人来都会经过五个阶段测试,训练不同能力,最终才能成为正式的分析人员。这其中包括训练分析的能力、训练不同比较的能力、训练归纳演绎的能力。当这些人具备基本能力之后,便开始撰写报告,MIC有一套称为CRP(Core Research Programme)的训练过程,完成后经过品管,分析师与经理才能上场,这样的目标都是希望能够维持更好的研究质量。


至于在MIC约140人的组织中,如何去维持整体研究的质量,这也是MIC之所以积极建立核心价值的原因,也就是希望每一个员工,在其所研究的领域能够不段深入与精进,另外还能跟同侪之间不断地讨论,因此MIC鼓励分享,这样的分享并非「share」,而是「encourage」,也就是鼓励大家听见不同角度的声音、意见与思考,分享之后还有更进一步的挑战。而MIC内部所开的训练课程,当然也是MIC员工的必修课程。MIC对自己的期许是,每一年都能开发出一套新的方法论,并且这些方法都是跨产业的,特别是产业分析的技能。


MIC有四个会议室,分别命名为:分享(We encourage constructive debate)、专业(We impart professionalism)、成长(We inspire growth)与创新(We promote creativity)。其中我认为最有意义的是分享,因为MIC的分享层次并不止于Share with all,而是更进一步鼓励建设性的辩论,在每个独立思考的辩证中将彼此分享的思惟深化。


黄:可否请您分享,有哪些产业因为MIC的研究报告而出现重大的具体成果。


詹:产业分析报告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决策质量。而决策的形成有非常多影响因素,过去曾有客户委托MIC进行CT2的研究,而研究结果MIC建议该客户不要进行相关投资,使得该客户减少损失。目前MIC最常做的就是协助企业评估风险高的产业,或者寻找机会高的市场。此外政府单位许多相关的先期规划也是由MIC所处理。因此这问题应该这样回答,MIC都是直接影响企业的决策,很多企业早有其自己的一套决策流程,而在上完MIC相关的课程之后,再行调整内部决策流程,这些企业大多认为,MIC的许多方法论是必须的,因此这些方法论对于协助企业的成就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黄:MIC担任政府智库的角色,如何将产业的心声反应给政府单位知道呢?


詹:研拟产业政策分为几个阶段,一开始是MIC内部的研究,此时会进行田野调查,到产业界了解真正的问题所在,并询问该产业专家学者或技术人员的专业建议,到此完成政策初稿。政策的初稿会由分析人员相互讨论,过程中各阶段的因素都会渐渐被重视。因此MIC并非闭门造车,反而是非常实务,与产业界密切结合在一起。MIC也非常重视产业推动议题和市场情报的提供,或者在科专技术的方向研拟上提供情报的协助。也就是当政府研拟未来科专研发的重点与方向时,这些市场、整体环境变化的信息都是由MIC所提供的。因此MIC在跨单位与跨领域的协助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MIC接下来也将着重于产业合作与国际合作,过去这几年来,MIC与国内市场研究机构的合作非常频繁,例如2015计划便是一例。而与国外顾问公司的合作,也希望能够有更为积极有效的成果出现。


(整理\王岫晨;摄影\陈俊毅)


相关文章
MIC:CES 2024五大重要趋势
人工智慧产业化 AI PC与AI手机将成市场新宠
数位服务驱动云端体验 加速迈入新软体应用时代
5G推升数位服务 持续创新应用并优化体验
行动支付习惯成形 消费方式迈向新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Broadcom推动VMware生态圈标准化 为合作夥伴创造更大价值
» 调研:2027年超过七成笔电将是AI PC 并具备生成式AI功能
» 丽台协助大型农场导入5G专网与净零碳排验证
» 工研院突破3D先进封装量测成果 获德律、研创资本、新纤注资共创欧美科技
» Ansys与台积电合作多物理平台 解决AI、资料中心、云端和高效能运算晶片设计挑战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33UKF2ASTACUKV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