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電子與傳統產業跨界醫材轉型
老齡少子化危機成轉機

【作者: 陳念舜】   2020年11月05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9409】

因應近年來國際經濟景氣循環週期越來越短,突發意外災難不斷,無論是傳統或電子製造/代工產業為了分散風險、增加獲利,都必須不斷提高自身供應鏈的彈性生產能力,跨界轉型多角化經營。加上2020年遭受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影響,都促使台灣廠商更積極融入IT自動化優勢,跨足醫療器材領域。


雖然今年受到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的突發因素影響,讓防疫用醫療器材產業發展一時間備受關注,但其實早在疫情發生之前,全球人口結構趨向高齡少子化的剛性需求便始終存在。


如何維持「健康的老化」已成為未來醫療產業重點,預防保健、醫療照護將是高齡社會優先行動的領域,才能有效活化高齡社會的勞動力,並及早利用人工智慧(AI)等科技來輔助製造、服務等工作。因此醫療行為的改變也帶動醫療產業轉型,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調查預測2030年全球人均醫療支出雖將減少6.5%,其中傳統醫院與藥品支出減少24.6%,但是精準健康、數位健康及預防保健等花費將成長212.8%。加上這波疫情幾乎對所有產業都造成影響,也帶來醫療行為改變,產生疫後新科技與應用包含個人和環境防護、遠距/移動式醫療照護等,也帶動醫療器材產業穩定成長。傳統製造業也因未來少子化埋下未來勞動力不足隱憂,趁著工業4.0浪潮引領下提升智慧製造技術,得以結合終端產業需求跨界轉型,讓醫療產業開始尋求與台灣資通訊(ICT)科技結合應用,延伸出智慧醫療、智慧照護等藉由技術創新與整合的價值型解決方案。



圖1 : 在近期舉行的「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上,可見台灣多家資通訊(ICT)業者跨足醫療,帶來創新解決方案。(攝影:陳念舜)
圖1 : 在近期舉行的「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上,可見台灣多家資通訊(ICT)業者跨足醫療,帶來創新解決方案。(攝影:陳念舜)

自2008年率先從IT產業轉型投入醫材領域的明基佳世達科技的突圍策略,則基於目前台灣醫療產業很多屬於規模較小的隱形冠軍,所以透過策略性投資,組建跨越多國、超過20家企業的超級艦隊;並妥善應用集團資源,整合核心技術,研發製造上百項醫療器材新品、關鍵零組件與耗材組成解決方案服務,進行創新與突圍,至今每年營收成長30%~50%以上。


明基佳世達科技醫療事業群總經理楊宏培強調,決定跨界時改變思維很重要,必須自主掌握核心技術、價值,找到強強聯盟的體系夥伴協力創新!否則,白白花費4~5年時間獨自開發,既耗時又浪費成本,可能做不出來產品,或者做出來後少了認證、有了認證卻賣不出去。」


明基透析科技公司便針對台灣醫療院所長年倚賴國外進口血液透析器,一手打造台灣少數能獨立於廠內將上中下游製程整合的人工透析智慧製造工廠,攜手旗下智慧化領域專業軟硬體設備商,規劃串連血液透析生態鏈,打造全台灣首條「智能物聯透析器產線」。


因導入工業機器人穩定工作後,有效提升10~15%產能利用率與品質;搭配AOI自動光學檢測率可達100%,縮短檢測時間25%,減少疲勞和漏檢,以及人員碰觸造成微生物孳生風險。經檢測該血液透析器品質及效果,均優於台灣腎臟醫學會標準URR(尿素氮清除率Kt/V)10%~20%以上,自2018年起提供各大醫療院所使用。


杏合生醫掌握傳產自動化優勢 跨足醫材代工領域

傳統汽車零配件OEM代工產業的杏合生醫公司,也在2007年因為配合客戶業務所需之塑膠成型技術而開始投入醫療器材代工領域。杏合生醫公司總經理李成芳指出,該公司管理團隊具備豐富管理經驗並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積極透過ERP系統建立內部SOP標準化流程,打造代工醫療器材與車用零配件專用產線,陸續通過國際汽車業IATF16949、醫療器材業ISO13485及GMP等品質認證管理系統,力行「先標準化再自動化」的理念,目前客戶遍佈歐美日等國際大廠。


同時他也表示,因應客戶對品質、成本與交期等嚴苛要求下,生產設備及周邊供應鏈所能提供的傳統自動化系統服務只能提高產量卻未能兼顧產品良率,加上少子化,一例一休政策,基本工資調漲等挑戰企業經營難度的變數層出不窮的情況下,相關廠商面臨成本壓力越來越大,並體會在工業4.0潮流下所重視的製程數據累積、溯源管理等要求,深刻感受轉型升級智慧製造的必要性。



圖2 : 杏合生醫與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合作開發的醫療耗材智慧組裝產線設備,確保大批量訂單的產能、生產效率、潔淨和穩定品質,大幅降低耗電與人力成本。(source:杏合生醫)
圖2 : 杏合生醫與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合作開發的醫療耗材智慧組裝產線設備,確保大批量訂單的產能、生產效率、潔淨和穩定品質,大幅降低耗電與人力成本。(source:杏合生醫)

杏合生醫利用代工產業大規模量產特性,持續導入歐日系ARBURG、FANUC射出成型機,依代工產品複雜程度導入半自動或全自動設備,並與金屬工業中心合作開發最新全自動化設備用於穿刺針等醫療耗材的組裝,確保大量訂單的產能、效率、潔淨和品質,大幅降低成本。



圖3 : 2016年開始投入代工的耳溫槍便引進日本技術的全自動化校正室,達到比市售耳溫槍更高精度。(source:杏合生醫)
圖3 : 2016年開始投入代工的耳溫槍便引進日本技術的全自動化校正室,達到比市售耳溫槍更高精度。(source:杏合生醫)

透過快速反應機制,確保擁有長期競爭優勢,自2016年開始投入代工的耳溫槍便引進日本技術的全自動化校正室,增加測溫點,達到比市售耳溫槍精度約±0.2℃更高的±0.1℃,預計10月底還會取得與供應商合作開發的AOI自動光學檢測系統來取代人眼檢查以確保產品良率,期許未來能不斷累積加工製程、量測數據以建立AI資料庫;以無紙化追溯生產履歷,打造環保又高效的關燈工廠。


杏合生醫公司董事長吳雲明進一步表示,為持續不斷提升公司之價值,該公司近年來也積極尋求法人合作開發新技術及新產品,以放眼未來長遠價值;同時與台大、成大、清大、北醫大合作,透過科研計畫連結經濟部、科技部的輔助以取得相關產品開發的機會。他說:「該公司因為在數位轉型過程中廣納電子、車電、醫材等不同通路背景的股東加入,得以讓公司有各種面向的思考及選擇並協助管理持續優化,以提升公司競爭力及企業品牌價值。」



圖4 : 杏合生醫公司董事長吳雲明(左)、總經理李成芳(右)表示透過ERP建立標準豐富管理流程與完善管理制度,持續標準化再自動化及建立快速反應機制以確保擁有長期競爭優勢。(攝影:陳念舜)
圖4 : 杏合生醫公司董事長吳雲明(左)、總經理李成芳(右)表示透過ERP建立標準豐富管理流程與完善管理制度,持續標準化再自動化及建立快速反應機制以確保擁有長期競爭優勢。(攝影:陳念舜)

經由參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推動中小企業智慧製造數位轉型計畫,打造醫療耗材智慧產線價值體系,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徵的智造系統整合服務解決方案。包含運用感測、通訊、數據等智機元素,建立產線系統及設備機聯網、線上感測品檢、數據累積分析及協同設計回饋改善等「數據驅動智慧製造」服務能量,建立自動化升級智慧製造之認知與技術。另由組裝流程標準化、合理化、自動化到智慧化循序漸進,從中建立體系廠商評估問題、分析對策與提出做法、實現驗證的整合解決能量。



圖5 : 杏合生醫經由參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輔導的智慧製造數位轉型計畫,打造醫療耗材智慧產線價值體系,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徵的智造系統整合服務解決方案。(source:杏合生醫)
圖5 : 杏合生醫經由參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輔導的智慧製造數位轉型計畫,打造醫療耗材智慧產線價值體系,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徵的智造系統整合服務解決方案。(source:杏合生醫)

同時藉此成功整合垂直供應鏈體系廠商晁鴻科技、尚紘自動化、韋成機械、駿青興業等團隊,以規劃與建置主導廠醫療耗材(Injection Port)智慧組裝產線為實務示範試煉範例,協助主導廠醫療注射口組裝產線產率由2萬件/天提升2倍達4萬/天以上,良率也由96%提升至99%以上,邁向「不生產不良品」之智慧生產目標。


也在過程中研析中小企業生產特徵,依體系各企業規模與程度,強化感測可視化、智動化及協同開發技術,逐步鏈結國產射出、加工、組裝、AOI檢測等設備廠商,建立產業應用點與服務價值鏈分工等機制,累積技術與體系整合能量,提供台灣產業智慧製造產線升級服務;並搭配杏合生醫從傳產加工跨足車材與醫材專業的成功經驗,帶動體系內小規模廠商共同成長,為台灣中小企業分工整合開創新利基產業發展成功模式,提供中小企業智造服務支援能量,形成智慧產線服務價值體系。預期將增加產值5,000萬元,包括擴大國外訂單4,000萬元;促成體系增加資通/SI與智機領域高階人力5人;帶動新設產線/研發軟硬體購置/人培等投資1,000萬元。


結語


圖6 : 杏合生醫積極與各大醫療院所臨床合作,來協助找出醫師Unmet Need,運用該公司的專業製程及管理能力經由連結法人、學界、醫療院所資源協同開發創新醫材產品。(source:杏合生醫)
圖6 : 杏合生醫積極與各大醫療院所臨床合作,來協助找出醫師Unmet Need,運用該公司的專業製程及管理能力經由連結法人、學界、醫療院所資源協同開發創新醫材產品。(source:杏合生醫)

在這波疫情蔓延全球造成耳溫槍需求大增之際,杏合生醫因為及早投入自動化及優於同業的ERP管理系統對庫存、物料的充分掌握,隨時與供應鏈保持密切的訊息溝通,完全充分並即時滿足了客戶的大量訂單需求,著實為公司帶來營收新高。


董事長吳雲明強調,雖然目前公司規模不大,但最自豪的是合作客戶都是世界級汽車、醫材大廠,現也積極配合貿協參加線上展會、數位行銷規劃,並採用數位行銷軟體協助新客戶開發,也積極與各大醫療院所臨床合作,來協助找出醫師Unmet Need,運用該公司的專業製程及管理能力經由連結法人、學界、醫療院所資源協同開發創新醫材產品。


**刊頭照:(攝影:陳念舜)


相關文章
等待春燕 工具機業逆風而行
AI賦能智慧製造轉型
高單價、高附加價值 金屬加工是進軍航太的最佳選擇
ST開啟再生能源革命 攜手自然迎接能源挑戰
以「熄燈製造」心法實現全面自動化生產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RIN國際研發高峰會在台首場 金屬中心展出亮眼成果
» 西門子工具機軟硬體解決方案 構建數位製造核心應用
» 高醫大與陽明交大合作 促進醫療創新應用
» TPCA展望2024台灣PCB產值 有望翻越8千億元高峰
» 洛克威爾自動化攜手NVIDIA 擴大AI在製造業的應用規模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54.89.70.16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