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通訊大廠針對終端消費者推出的產品,大體會在10月出盡,以保留時間行銷造勢,而後在12月消費旺季收割銷售。因此11月、12月大體不會有新品,可以藉此檢視今年的發展動向。
今年更多大廠推出TV視訊棒狀產品(Source:Dell) |
從Watch到Band
今年大體是更微縮化的發展,去年及前年的穿戴式以手錶為主,前年以新廠、小廠為主,如I’m Watch、Pebble等,去年開始有Samsung與Sony第二代,今年依然是手錶,如Android Wear、Apple Watch,宣示大廠正式進入市場。
但更重要的是,比手錶更輕量的手環,今年也有更大斬獲,以往僅有Jawbone Up、Fitflex等非傳統大廠推出,今年1月開始有Samsung、LG、Sony、Razer進場,10月Microsoft也正式進場。
從Box到Stick
靠電池運作的手錶精進到手環,而靠家用插座運作的固接產品也有精進,去年Intel提出NUC(Next Unit of Computing),桌上型電腦只剩比巴掌略大的長寬面積,比過往的準系統、公升級電腦、Nettop等更小台。
而自前年開始,視訊機頂盒有了變化,過往盒狀的體積被打破,Roku推行了與USB隨身碟體積相仿的電視棒(Stick),而到去年,Google推出僅35美元的Chromecast,也是僅有棒狀體積,造成大搶購。
到了今年,更多大廠投入棒狀產品,今年1月Dell推出Wyse Cloud Connect的Android Stick,Dell於2012年購併Wyse(慧智),Wyse過往是專做Thin Client(精簡型電腦)盒的,而Wyse Cloud Connect是把Thin Client盒縮小成棒狀,讓商務人士能隨身攜帶使用。
Wyse Cloud Connect(別稱為Ultra-compact Portable Cloud Access Device)的作業系統為Android,因此也可以瀏覽Google Play,下載與安裝Android App應用程式。不過,畢竟是商用產品,建議售價稍貴,達129美元。
到了9月,Microsoft提出Wireless Display Adapter,10月正式上市,售價59.95美元,此估是看到Google Chromecast的熱賣而有的產品。同樣是9月,Intel、Microsoft、聯想Lemel合作,推出智慧電視棒電腦,也是棒狀,但使用Intel x86 CPU、Microsoft Windows 8.1 OS,既可以當電視棒使用,也可以當一般電腦使用,稱為PC-on-a-Stick。
事實上在此之前,早有許多PC-on-a-Stick產品,如Gumstix Overo系列,但Wintel架構倒是頭一遭,畢竟Wintel在PC領域有90%以上市佔率,若Wintel沒跟進,一般而言不具指標性、代表性。
除此之外,Amazon在今年4月推出Fire TV,為盒狀的視訊機頂盒,同時也強調遊戲功效,但隔半年後,Amazon也推出Fire TV Stick,一樣是棒狀產品,可視為陽春版的Fire TV,建議價39美元。另外日本電信商KDDI也宣布與Mozilla基金會合作,將推行以Firefox OS為基礎的電視棒,預計12月開始。
葫蘆裏賣的藥
說明至此,即呼應本文標題的「Watch到Band,Box到Stick」,隨著電子功效更縮小,以及去除一些少用的功效,就能讓產品更為嬌小,僅有環狀、棒狀大小。
不過,僅如此小體積、少功效,價格也不會太貴(從上述建議價可看出),如此業者賺什麼?手環其實高度倚賴智慧型手機,即便不用來運動記錄,也可以用來讓手機略去安全解鎖程序,或協尋手機、防丟警示等,可增強手機的銷售。
類似的,電視棒進入家庭,為的是先打底,如同過往電視遊樂器策略、印表機策略,一旦進駐後,開始從線上的收視、遊戲下載中收費。這也是大廠願意投入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環、棒還不足以全面取代錶、盒,Google推出Chromecast後,依然在近期與ASUS合作推出Nexus Player,為盒狀的視訊機頂盒,Amazon也是Fire TV、Fire TV Stick高低搭配,甚至先推Fire TV,但環、棒提供一個更簡單功效、更平價入手的機會,加快滲透與普及。
最後,在大廠紛紛進入環、棒領域後,Apple恐會遭遇更大壓力,Apple目前僅有Apple TV的盒狀產品,尚無棒狀產品,同時也才正要推行Apple Watch,尚無環狀產品,且環、棒型產品不斷往下破壞價格,Apple向來堅持高價,是持續產品缺席或跟進推行?即便跟進如何進行價格區隔,都是重要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