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报导,日本电子机械工业会(EIAJ)与日本通产省主导的超级无尘室计画合作,即将推出一项名为「明日化」的五年计画,藉由改革与增强Selete与Starc等组织的研究技术水准,以协助处于劣势的日本半导体工业恢复竞争力,内容包括系统晶片产品所需的设计与处理技术。此外,NEC等十一家半导体制造商亦于近日宣布将共同斥资750亿日圆,致力于研发0.1微米晶片制程技术。

相较于台湾因泛政治化所导致一连串不利于产业投资的基础环境,如环保污染、水电供应及人才不足等问题,以及大陆加入WTO及目前对台湾半导体业者的积极拉拢态度,尽管表面上台湾南科计划正逐渐成型,但除了日本的强势压力外,大陆所拥有人力资源及市场腹地的潜在优势,将会是台湾未来最大的竞争威胁。

■台湾国家竞争优势的缺口

如果我们利用国际级策略大师Michael Porter所提出的国家竞争力钻石体系四构面模型,来验证台湾半导体产业竞争优势的话,毫无疑问地新竹科学园区不但拥有充沛及高素质的研发人力资源「生产因素」,从台北到新竹由封装、测试等后段服务所延伸而来的「相关性支援产业」群聚结构,更是建立生产制造效率及IDM技术移转最重要的凭借;再加上中小型企业结构所具有的决策弹性化、及彼此紧密合作及竞争的「竞合策略」关系,尽管台湾本身「需求」腹地有限,但藉由其他三项关键因素所吸引而来的全球性OEM、ODM代工需求,反令台湾半导体制造业势力影响全球。

然而,或许在某一时点的「静态」竞争环境中,台湾的确拥有上述四项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问题是,当我们检视所处全球瞬息万变的「动态」环境时,我们不得不严肃来思考,上述竞争优势业已面临到严重考验的问题。不但原本独有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已面临被其他新兴LCD、网路及生物科技产业所稀释而面临短缺瓶颈;相关封装及测试后段支援产业,在纷纷计划出走大陆,并进而可态引发连锁群聚效应崩溃的危机下,未来的国外需求订单及投资计划吸引力自然大幅降低。

■新经济时代大陆势力崛起

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版图势力,从1980年前美国因掌握技术而成为自然霸主、1980年后日本因改善制程效率及内需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而兴起、1990年后韩国则在个人电脑风起云涌之际,集中资源专攻DRAM而一战成名。至于台湾因产业分工而领导潮流的晶圆代工,则因90年代末期的经济危机及新经济需求,而可望藉由规模经济及弹性效率来改写历史。

问题是,面临目前所处的「后微软时代」及「后Intel时代」,所代表的不仅是过去二十年以来引领半导体产业发展最主要的两大动力可能即将势微,从而洐生而来的新兴网际网路、无线通讯及数位家电的崭新需求,除了在技术、规格等构面上的争霸厮杀外,市场需求潜力亦将从原本的美国转移到亚太(大陆)地区。

如果我们此刻再用相同的国家竞争力钻石模型来检验大陆半导体产业竞争力的话,不但内在需求市场潜力雄厚;充份、低廉及高素质的研究人力资源更是大陆产业生产的最大竞争优势;再加上政府策略面上的各项租税优惠及对各项支援产业的有系统规划,或许大陆半导体产业仍处萌芽期,但却完全具备未来成就半导体国家竞争优势的诸项条件。

从日本「明日化」五年计划、韩国正积极发展晶圆代工的策略转型,反观台湾南科计划在政策上的诸多疑虑及「泛政治化」的产业政策制度,台湾半导体产业未来的竞争力何在?在各项维持国家优势的产业关键因素逐渐褪色之际,我们需求的应该是更为国际化及策略性的规划,而不该牵就于各项政治现实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