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在上週証實,除了求助其他廠商生產DDR晶片組外,更已針對其新一代Pentium 4微處理器,評估自行發展DDR晶片組的可行性,更可望最快於2001年下半同時搭配桌上型PC的Pentium 4處理器推出。若再就日前由Intel所主導的ADT聯盟擬反控Rambus,與新一代微處理器改轉向支援PC-133規格的諸多事件跡象看來,DDR不但後勢應用漸趨明朗,也為Rambus未來是否能夠成為主流,投入了一大變數。

除了上述Intel對Rambus的全力支援態度,已顯示出有所鬆動外,我們以為現階段仍有幾點因素有礙於Rambus成為主流的發展:

1.以規模成本為主的市場機制考量:

儘管Intel素來主導著整個電腦市場的發展趨勢,但就DRAM市場的應用來看,其實一直都是由DRAM廠商來主導著整個量產技術的發展,這其中,更以降低生產成本為廠商首要的考量因素,而潛在產能規模遂成了挑選產品規格的首要條件,也就是說,市場主流產品為何,DRAM廠的產能便集中在該項產品。從4Mb、16Mb到64Mb;從FPM、EDO到SDRAM,由市場機制所決定的主流產品,將成為DRAM廠商必然的選擇。

辜且不論Rambus未來市場規模如何,光就其權利金及生產成本,便已令廠商難以接受,再加上看不到訂單便沒有理由生產的情況下,期望Rambus規模要能夠大幅提昇,目前看來前景似乎並不怎麼樂觀。

2.八吋晶圓廠的技術限制與最大獲利考量:

除了AMD採取支援PC-133 SDRAM與DDR策略,並在台灣晶片組廠商所形成的強力支援,讓DRAM廠商足以有恃無恐地抗拒Intel的Rambus外,由於DRAM廠受限在舊有的八吋廠設備與技術瓶頸限制,也使其更加不願(亦不能)支援新一代全新規格的Rambus技術。

從設計角度來看,與邏輯線路結合的Rambus技術,其最佳載具為128Mb以上的DRAM容量,若以現有八吋廠來生產Rambus,短期間內,勢必擠壓並喪失目前最具獲利性的64Mb與128Mb SDRAM主流產品的量產規模,再加上最多只有二個世代的產品規劃且難以量產256Mb產品的情況看來,DRAM廠商在舊有的八吋晶圓廠中,要想量產Rambus勢必有其先天上的限制之處。對大多數DRAM廠商而言,如何擠取既有八吋晶圓廠的最大獲利價值,當比籌劃生產下一世代Rambus產品更為實際與重要。再說,如果真要的話,設計與製程幾乎一致的DDR甚至VCM,亦該會是現階段自然轉移的最佳選擇。

3.網路應用的低價電腦市場區隔崛起:

相較於過去以提昇系統效能為主要考量的電腦發展趨勢來看,網際網路所帶動及驅使的低價化及簡單化應用發展方向,反形成了由AMD與台灣晶片組廠商等二線廠商的廣大舞台。此趨勢下,追求最佳效能/價格的表現,反成為電腦系統廠商在強大成本壓力下的重要考量,也使得AMD等廠商可望一舉席捲低價電腦市場區隔。

對DRAM廠商而言,既然市場需求不虞匱乏,在最大獲利的考量下,Rambus的量產與否,將勢必更形被動。也就是說,除非市場需求展現實力,否則短期內,廠商對Rambus的生產意願亦定然是興趣缺缺。

僅管Rambus在技術與功能上,可算是最能契合Intel未來1Gb MHz以上雙通道微處理器發展的最佳DRAM選擇,然而,就目前產業局勢來看,不論是供給面,廠商所面臨到的產能與技術限制,亦或是在系統需求面,低價電腦竄出所形成的PC133、DDR SDRAM等替代選擇,都將使得Rambus的空間將更形萎縮。

此外,就DRAM廠商的策略抉擇而言,面對未來二年中可預見的市場榮景,對舊有晶圓廠採取盈餘收割策略,當然要比栽種Rambus這種新技術要來得實際。至於Rambus的未來如何,相信只有十二吋晶圓廠,才會是其最佳的表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