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台湾IA产业发展现况与契机
 

【作者: 趙建宏】2001年03月05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4397】

信息家电(Information Appliance;IA)可以说是现今3C快速整合的趋势下,加上因特网渐渐深植人们生活中,人类正一步一步地走向一个以「信息存取(Information Access)」为主轴的使用行为,硬件不再是核心,取而代之的是随时随地可让人们取得信息的时代产物-IA。依此观点,具备网络联机且能与其他装置交换、并处理讯息等功能将是未来IA产品的一大特色。除此之外,另有一种看法是着重于「易于使用(Easy-to-Use)、便利」特性,与PC使用人口习惯不同的是,一般的用户没有办法容忍PC开机长、操作复杂的使用模式。


因此,在「后PC时代」里,消费者可以不用在乎枯燥无趣的位数、兆赫、随机存取内存等数字或涵意,对一般消费者而言,简单、易于使用、单一或整合功能的IA产品,才能符合真正的需要。根据Odyssey调查报告指出,近三成的美国家庭不打算在近年内购买个人计算机,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计算机的功能复杂、价格太高等,这也是计算机使用人口之所以无法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未来的IA装置另一特色,就是价格要便宜(Low Cost),符合用户需求的效能价位比是相当重要的,如此的趋势才能使IA产品广泛进入大众消费市场。


因此,以下本文将由资策会信息市场情报中心(MIC),针对我国IA产业2000年之产销现况作出统计与分析,该分析中特别针对国内目前主要的几种类型之IA产品作一剖析,期使国内业者能由其中看出IA产业延续信息产业之发展脉络,并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IA产业之发展关键所在,相信这是多数业者心中对于IA产业至为关心的重要议题。


台湾IA产业之发展现况

经过了二十年的努力,台湾已成为世界第四大信息生产国及第四大半导体产业生产基地,为国际信息大厂最重要的策略性供货商及产销合作伙伴;然而前有来者,后有追兵,如何持续保有今日的成果,并让明日更为辉煌,势必是当今要务!


以目前国内信息硬件技术成熟,相关之信息与通讯产品皆有能力生产,IA产品的发展则关系着是否能够再创造另一波高峰,而其与网络息息相关,只有在基础建设日趋完善,带宽足够、结合物流与金流、再透过家庭网络(Home Networking)将每件家计设备串接上来,如此的环境初步估计至少需要3到5年,因此IA产品要在台湾全面普及,恐怕还有一段时日,因此若是以快餐主义的观念来看待IA产业的发展,短期内可能会有一些失望!不过长期观之,此一趋势绝对值得期待并须加紧努力!


国内IA产业整体产值尚得冲刺:

因为目前IA虽然仍属混沌未明的状态,然而可以相信的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家电与信息之衍生性3C产品,会专注地提供IA所属特定型态之服务与应用,此可由代表未来信息产品之最主要的秀展(Comdex Fall 2000)中,充斥着各类型应用的IA产品得到印证,诸如:Tablet PC、结合无线通信之可携式产品及其相关应用之软硬件等。


而以国内的情况看来,其成长的态势也已经可以嗅出,整体之成长率,不论产量或产值均已超过五成,此可参阅(表一)所示。而若就单项产品来看,更有超过两倍的成长率者,其所蕴藏的能量不言可喻。不过,到目前为止,就这些产品整体的产值状况看来,似乎还未到达一个足以承续信息产业的临界时点,因为以国内今年IA产业之整体产值的表现,约只占了信息硬件产业产值的3%不到看来,似乎更加说明了:短期内想要以IA产业来替代信息产业之角色,恐怕仍然有一段不算短的哩程得冲刺!


利润高吸引厂商积极投入:

IA产品本身既然是一种「信息家电化、家电信息化」衍生出来的产物,技术门鉴不会太高,业者初期需要投入成本,但在IA分众化的特色下,产品同构型较低,比较不会出现大量砍价的情形,因此,产品利润至少在二、三成以上,与目前信息产业一成左右的毛利相较,值得进行长期投资。


因此,个人计算机(PC)系统厂商或家电业者,均非常积极地朝向信息家电的领域发展,包括:精简型计算机(Thin Client)、网络电视(NetTV)、网络屏幕电话(Screen Phone)、智能型掌上装置(Smart Handheld Device;SHD)等。以1999年来看,台湾信息家电产量仅341.5万台,产值仅8.3亿美元,不过今年(2000)产量已大幅成长至676.5万台,成长率为98.1%,而产值也将成长至13.6亿美元,成长幅度62.4%。在信息家电产品中,今年成长最快的是可携式智能型掌上装置,产量达155万台,产值达25.1亿美元,成长幅度均超过两倍。


台湾IA产业发展之契机

因此,IA产业到底会在什么时候爆发出一波质与量上的大幅成长呢?这一定是目前业界最迫切与关心的问题。从技术的本质上看来,生产IA产品其实并不会有太高的技术门坎,它真正最让人难以捉摸的是消费者会在什么时点,开始接受IA产品所带来的服务与应用?并将此一应用或服务融入其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而必备的设备之一,这才是其最为关键的所在。


针对IA产品何时会全面普及,其必要配合条件为何?笔者曾在2000年9月的一篇有关IA产业之焦点评析中,就技术与服务面观点与大家作心得上的交流,在此不再赘述,因此本文尝试由另一种思路来解构此一议题,就供给、需求及服务应用等构面来探讨。


从供给面思索IA产品:

首先,由供给面观之,便是提供用户简单易用、便宜且用得上的产品。而不是「提供即可」,我们知道:「IA产品是一种家电与信息所衍生之3C整合的产品」,属于消费型态之产品,技术与生产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其根本的差异在于:当业者构思这类聚合型的产品时,应该要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来构思,而不再只是单从产品的角度来思索产品,务必要先去设想消费者的使用情境与功能需求,否则很难逃过失败的命运!


因为过去台湾生产很多的信息产品,但绝大部分都是外销,国人自己使用的部分不多,而我们的加值所在也多半在于制造与代工,不太需要去订定产品的详细规格,是以提供够格的产品并不难,只是需要在简单易用与便宜等功能特性上加强,以及如何与其它业者间创造出公司产品本身的个别差异,便是重要的关键之一。


从需求面思考如何与用户结合:


《图一 2000年我国IA产业产量/产值/成长率统计 》 - BigPic:635x156
《图一 2000年我国IA产业产量/产值/成长率统计 》 - BigPic:635x156数据源:资策会MIC 经济部ITIS计划,2000年12月

其次,从需求面来看,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开创出与用户日常生活密切结合的需求环境。IA产品的应用是要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日常生活当中有那些是目前人性上尚未被满足的部分,便是有赖业者敏锐的观察力与创意发挥的重点所在。因为,如果无法开创出用户需求的情境,并激发出其需求的欲望的话,消费者通常会安于现状,而不想去改变,如此则何来的新市场?


而IA究其实,所象征的真正意涵是「数字化信息」和生活的关连性,因此,提供信息流通的基础建设,如:廉价的带宽、安全无虞的交易机制、充裕而多样的数字化信息内容等,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是以如何透过有效地整合产政学研等资源,唤醒人们对IA的认识,并促成其使用IA服务的欲望与需求,如此才可共创数字化信息的社会实现,此亦属IA产业发展的重要关键之一。


从服务应用面构筑IA体系

其三,应用及服务提供体系的完善与否,更是IA成败之所系。就IA产业的成型看来,供给面的技术备齐了,需求面的带宽、安全与数字内容也有了,剩下的就是如何构筑一个可以完善提供IA服务与应用的体系。以Palm公司为例,似乎已经称得上具有一些雏型;然而,那其实还只是冰山的一角,潜伏在水面下更广大的商机,仍有赖业者继续去开挖。因为,有足够悠游的带宽,丰富、多样而可供消费者自由选择的内容,安全无虞的交易体制,也许再得再加上实体物流的有效递送,让虚拟的世界与实体的生活得以串接起来!如此一个从第一线到整个后勤的全面结合,便是构筑IA产业张力的动力所在。


因此,探询出民众心中的最爱,又是生活中各个层面(包括:家居、休闲、娱乐、教育与工作等)的所需与十足的便利性,则是其中的最高段,这通常是创意加上些许想象的结晶,让开放而多元的社会挖掘出人们平常所潜伏的需求,并共同缔造一个具有高度包容性的国度,那么自然而然地,可以酝酿出一些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活动与创造此价值的人才,而这也必定是IA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结语

IA产业的发展是众所瞩目的焦点,是大家所寄望维系信息产业于不坠的重要基柱,从今年的产量与产值的成长率看来,倒也没叫大伙儿失望,产量成长了九成(90%),产值亦高达近六成,当然这也许是因为目前的基值尚小,成长比较明显;不过其后续持续发展的实力,相信也一定值得业界所肯定,而在全球大厂的积极涉入之下,国内业者惟有凝聚共识、集中资源、争取时效、全力以赴,才有机会在IA领域里登堂入室。


目前,虽然时值全球高科技产业寒冬之际,但在此更要提醒大家:以大伙目前对IA产业殷殷之期待,但愿不要反而成了揠苗助长的力道,或凝聚成反IA的潮流。要知道「聚沙才能成塔、滴水也能成河」。在供给、需求与服务体系的全面构建上,全方位地投入、另类之思考,辅以积极而耐心的态度去备战,并以随时可以迎接起飞时点到来的万全准备!绝对不要因为踌躇犹豫自乱阵脚,反而错失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作者现任资策会MIC IA研究组长)


相关文章
MIC:CES 2024五大重要趋势
人工智慧产业化 AI PC与AI手机将成市场新宠
数位服务驱动云端体验 加速迈入新软体应用时代
5G推升数位服务 持续创新应用并优化体验
行动支付习惯成形 消费方式迈向新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工研院主办VLSI TSA研讨会登场 聚焦异质整合与小晶片、高速运算、AI算力
» 宜鼎独创MIPI over Type-C解决方案突破技术局限,改写嵌入式相机模组市场样貌
» MIC:智慧城市整合AI技术 带动软硬体与设备新商机
» 资策会MIC 37th春季研讨会即将登场 聚焦AI主轴探讨趋势
» 国科会扩大国际半导体人才交流 首座晶创海外基地拍板布拉格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RC0CPI8STACUKC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