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从半导体跨入灵界科技 推动PC 4.0大时代
专访台湾大学电机系教授李嗣涔

【作者: 籃貫銘】2019年04月30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11112】

前台大校长,是李嗣涔博士最为外界熟知的身分,特别是他熟稔半导体科技与量子力学,精通各式电晶体的结构和材料,三五族化合物、场效电晶体、发光二极体,各种先进的元件应用皆信手捻来,是半导体强国台湾最具代表性的校长之一。


但现在,「X教授」则是他最引人注目的身分。他从台大校长、专精半导体的电机系教授,摇身一变,成为台湾最具权威的气功与灵界科学的研究者。这段从半导体领域跨入更高深莫测的灵界科学之路,到底是如何转变,中间又是怎么样的心路历程?



图一 : 李嗣涔博士从台大校长、专精半导体的电机系教授,摇身一变,成为台湾最具权威的气功与灵界科学的研究者。
图一 : 李嗣涔博士从台大校长、专精半导体的电机系教授,摇身一变,成为台湾最具权威的气功与灵界科学的研究者。

因此,《CTIMES杂志》专程至台大电机系,由CTIMES社长黄俊义先生专访李嗣涔教授,谈谈他的学思历程,如何从半导体研究跨入灵界科技,以及对于后摩尔定律时代的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建议与观点。


CTIMES社长黄俊义(以下称黄社长): 看了您的著作之后,令人相当好奇教授是什么样的学思背景和成长故事,让你从主流的半导体科技研究,走向气功和灵界科学?


只要够认真 就能成为世界级专家

李嗣涔:我是在美国读半导体的,主攻液相磊晶成长,砷化镓材料等,是现在高亮度LED的主要材料,在那个阶段就是一般的科技人士,努力把元件设计做好,相关的事情都搞清楚,但后来遭遇了几件事,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第一个,以前我们都相信,要把一个学问弄好,就是要从最基础把它学好,像半导体属量子力学,就要把量子力学弄好,同时也要把半导体材料的种种知识搞懂,而到了制作元件的阶段,就要懂得电晶体和二极体等等的技术,而我是1974年大学毕业,在大学也没有读过半导体,但1975年再回到学校时,电子计算机就问世了,不再使用计算尺了,整个电子学也都不一样了,都是电晶体了。



图二 : 台大电机二馆142会议室,李嗣涔教授囗中的「圣地」,许多重要的会议与发现都是在这里产生。
图二 : 台大电机二馆142会议室,李嗣涔教授囗中的「圣地」,许多重要的会议与发现都是在这里产生。

后来到美国史丹佛大学去攻读博士时,指导教授是在做三五族半导体的研究,但那些是我从来没有听过的领域,当时非常的手足无措。


「什么三五族,我听都没听过,吓死了,脑中一片空白。但我老板跟我讲:『你不要担心,只要你够聪明,一年以后你就是世界级的专家。』」


果然,一年之后,我就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专家。


「什么三五族,我听都没听过,吓死了,脑中一片空白。但我老板跟我讲:『你不要担心,只要你够聪明,一年以后你就是世界级的专家。』」

这件事情对我的启发很大,原来只要你够努力、够认真,进入一个新的行业里面,而那个行业是你从没听过,从没接触过,任何知识都不懂,但一年以后你就能成为世界专家。我就懂了,原来科技是这样玩的。


然而半导体几乎用不到量子力学,顶多只有用到连续方程式。到了电路的领域,则是连续方程式都不需要了,是另外一套语言。再往上走,到电脑的世界,下面这些更不需要了,只剩下0跟1。


我那个时候才了解这就是「因果断见」,一层跟一层之间,所用的语言和逻辑完全不同,并没有存在必然的关系。到最后就越来越数学化,到数位电路的时候,全部都是数学。做元件的只做元件,做系统设计只设计系统,彼此之间并不需要完全了解,甚至人际与世界都是这样运作的。


哈雷彗星飞越 引发对生命学问的好奇

另一个体悟,则是人生有两大学问,一种是专业的学问,也就是生存的学问,你的专业搞得很熟,才会有人聘你,去贡献;另外一个是生命的学问,我是在1986年那个时候,突然理解了。


那一年,天文上有个重大事件「哈雷彗星」回来了。哈雷彗星每76年会绕过地球一次,而那年我是34岁,由于这是一生一次的机会,所以我也就去看了。而透过观察哈雷彗星,我突然体会到彗星是会消逝、会毁灭的物体,同样的太阳也是,而一旦太阳燃烧殆尽后,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几十亿的人口也将面临死亡。


领悟了这个道理之后,我非常的震惊,也开始杞人忧天了起来,除非发展出非常先进的科技,能够穿越时空而去,否则人类最终只有消灭一途。也因此,我开始反思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然后也着手研究关于地球、宇宙、以及生命的起源。



图三 : 李嗣涔说,1986年「哈雷彗星」的回归,让他突然领会了生命的学问是更重要的议题。
图三 : 李嗣涔说,1986年「哈雷彗星」的回归,让他突然领会了生命的学问是更重要的议题。

到了1986年,有一天接到了时任国科会副主委邓启福先生的电话,他问我有没有兴趣做气功研究,然而我是做半导体的,从没接触过气功,但我认为这个是跟生命有关系的,因此我也就决定投入这方面的研究。而这个「Yes」,就是我职涯的重大转泪点,是我一生学术上最重要的决定。


而随着年纪的增加,专业学问的重要性会慢慢地减少,反之,生命的学问的重要性就会逐渐增加,你究竟为什么而活?目的是什么?这些疑问就会浮现。


黄社长:现在摩尔定律将走到尽头,张忠谋先生预测大概只能延续至2025年,那再走下去,是不是就会进入到「信息场」以及教授所说的「实数/虚数时空」呢?另外教授也在著作中指出,量子世界存在有阴阳互通的空间,那如果摩尔定律再往下发展,是不是就能有机会接触到心灵或灵界的科学?


李嗣涔:心灵和灵界是量子的现象,理论上你制程越做越小,量子现象就会跑出来,那就有可能会碰触到。但是物理学界从笛卡儿之后,就不再研究意识,倾向以唯物论为基础,直到1994年,英国的物理学家罗杰 潘若斯(Roger Penrose)与美国亚历桑纳大学的骨科医师史都尔特 汉默若夫(Stuart Hameroff)共同提出意识的物理。


他们指出,脑神经细胞壁有维管束,直径只14奈米,因为这么细就会进入量子状态,也会影响邻近的细胞进入量子状态,而神经也就会慢慢的进入一个大的量子态,而当触碰到一个能量的不同时(difference),就会崩溃。而此时就可以侦测到物理量:能阶,意识也就产生了。但马上又会有一个量子态在产生中,这也为什么我们的思想是一波一波的。


但我认为意识不是在崩溃时产生,而是在量子态时就已将出现,差别只是相位(phase)而已。


半导体制程再下探 将碰触意识的世界

所以当你的元件越做越小的时候,到了能够进入量子态,此时就可能可以接触到意识,并且进入新的世界。而那个世界能够存在念力,透过意念就改变物质的状态,折弯、移动,或者让进入死亡状态的有机物,重返生机,甚至可以把意念物质化。


因此如果能够掌握这样的科技,人类就会进入下一个文明。而这样的世界并不是目前的文明可以想像的,更是目前文明所无法操控的。


例如我们前一个文明是不会「用火」,什么东西都是生吃,但发明了火之后,世界就变了,开始进入快速的演化。


「越做越小,如果做到了进入量子状态,它就可以穿入那个世界。但关键是要能够物质化。」


黄社长:那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研究,教授有产生什么样的中心思想和核心价值?


李嗣涔:我被说服了!生命是不死。


你这一生一定是要做些事情嘛,它一定有个目的,而这个目的必然是要来修正自己,要改变性格上的弱点和缺失,否则生命的循环就会变得没有意义。


所以下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到底要修什么?要改变什么?很简单的方法可以教给大家,就是你最亲近的家人一天到晚在念你的事情,那就是你要修的。因为关系不好就是问题,问题就是要修的地方。


我们的意识是心物合一的,是一种量子状态,有实部,也有虚部,虚部是了解,它也要有内涵,它会生气,它会喜欢,它会恨,会有逻辑判断,会记忆,那这些判断的基础在哪?就是在实数,内涵就是实数的几何结构,如果是在第六识,就是大脑神经放电的几何结构。而我们生命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几何结构呈现一个更完美的状态。


PC 4.0 未来将是个人保健的时代

黄社长:回到产业面上来说,教授对现在的产业发展,尤其是目前正进入一个关键的时刻,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和意见?


李嗣涔:产业是应用的,所以当它走不下去的时候,那只能往它的功能性上来发挥,要能进入它以前没有办法进入的领域,比如说人体科学这个领域,也就是「医」的范围。


因为在应用的领域上并不需要一直进行微缩,那有生存的机会。因为微缩的目的是要提升效能,增加运算速度,或者扩大产量来降低成本,那在微缩之外,仍是有很多应用,这些就可以弥补无法持续微缩的困境,也是唯一的出路,因为微缩是会有物理极限的,除非你走向量子的世界。


但人体这一块还是有很多的应用可以开发的,存在很多的机会,比如说气功,我就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另外,保健也是一个大市场,绝对是未来一个主流的应用,但目前大家都在做相同的东西,如果你能做出一个不一样的东西,就有很大的商机,例如经络保健等。



图四 : 李嗣涔说,台湾在2~30年前是靠PC的资通讯产业起家,但现在则是要进入保健的时代,也就是「Personal Care」个人保健的时代。
图四 : 李嗣涔说,台湾在2~30年前是靠PC的资通讯产业起家,但现在则是要进入保健的时代,也就是「Personal Care」个人保健的时代。

尤其健康最好是治病于未病,但你要懂得健康的原理才行。例如,电能扮演什么角色?因为电是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在通经络的效用上。向这类的应用并不需要先进的微缩技术,方法和功能才是关键。尤其各种不同的病症,各自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衍生的解决方案也不同,不同的电流电压,不同的频率等等。


这就是「PC 4.0」的时代。台湾在2~30年前是靠PC的资通讯产业起家,但现在则是要进入医疗的时代,也就是「Personal Care」个人保健的时代。


目前医疗院所内的诊疗室中,都是使用巨大的诊断机器,MRI和X光机等,但几十年之后,这些全部都会被淘汰,所有的功能会被缩小到一部手机里,只要使用轻巧的可携式手持装置就能够达成,这就是PC 4.0时代的应用场景。


(文字整理/篮贯铭;摄影/王建发)

关于李嗣涔


1952年生,台大电机系学士、美国史丹佛大学电机系博士,现为台湾大学特聘教授。

曾任台大校长。专长为半导体元件物理、三五族化合物材料、气功与脑波,近年专注于灵界科学的研究。

相关文章
材料创新与测试技术并进 第三代半导体开启应用新革命
看好晶片微缩进展 imec提出五大挑战
边缘应用无远弗届 加速半导体产业创新力道
2022年蜂巢式物联网发展趋势预测
迎向全球供应链重组浪头 半导体领航上下游转型布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生技中心深耕生技产业40年 朝跃升下个黄金10年发展
» 西药外销带动年成长32.9%助攻 台湾药品及医用化学品产值再破千亿
» 西门子医疗的磁流技术提高MRI可持续性和效率
» 亚湾2.0以智慧科技领航国际 加速产业加值升级
» 高通执行长Cristiano Amon於COMPUTEX 2024 分享智慧装置上的生成式AI运算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3JAY76ZISTACUK6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