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美國人引以為傲的是他們的『車庫創業』精神,在自家的車庫開創自己的事業,成功後引為美談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在台灣來說,『鍵盤創業』就是台灣特殊的創業模式了,包括了IC設計、影音軟體業與遊戲軟體等等,這一類的行業通常不需購買太多昂貴的機器或廠房,需要的是幾個聰明的腦袋,一旦產品規劃合宜,身價瞬間鍍金機會頗高。幾年前,當威盛電子靠著PC晶片組榮登股王,聲勢頗有直追IC設計龍頭英特爾之勢,聯發科技迅速接棒,稱霸光碟機儲存晶片組,還有許多紅極一時的IC設計如專供USB晶片的創惟、旺玖、利基型記憶體的晶豪、類比IC晶片的立錡等等,IC設計業席捲了台灣的股票市場,也成為許多電機學子心中的創業之路。

科技產業的迅速變遷帶來許多機會,偶爾也帶來沮喪。SoC、奈米製程已經悄悄地將IC設計的創業夢拉回現實。當SoC的口號乍現,IC設計產業宛如草原上的雄獅,將電子產業的系統組裝業者壓得喘不過氣來,IC晶片的功能愈來愈大,電路版上的IC數目愈來愈少的結果是:系統業者的研發能力日漸不受重視,製造與後勤的能力變成決勝的關鍵。愈來愈多的研發人員由系統業離開,加入IC設計產業來找尋研發工作的機會。

SoC的結果卻讓新創IC設計公司的機會愈來愈少,一顆SoC晶片需要的技術包括了數位、類比與混合訊號,數位的技術通常包含有影、音訊號的編、解碼能力,I/O傳輸的支援,基本的微控制器架構與記憶體控制,類比與混合訊號技術通常包含有ADC、DAC與Amplifier等等。這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通常這樣的工作是由數十人組成的工作團隊,外加一些額外購買的IP是常見的組合。奈米製程更進一步地壓縮電路到晶片之中,也造成設計業的本質變化,最重大的影響就是現今的晶片已經很難再稱呼為ASIC,多數的晶片都會內嵌一顆功能強大的ARM 或MIPS CPU,而原本的功能就由硬體設計人員,交棒給軟體設計人員。這樣的變化造成了一個窘境:IC設計業已經愈來愈向當年的系統組裝業者,CPU平台化的晶片設計流程,讓IC設計業者只能將各種硬體資源組合起來,而非自行創造!

當IC設計公司的組成人力必須被迫往上提昇到接近百人,投片製成光罩的費用也是以往數倍,而製作的產品極端仰賴各式各樣的IP(CPU、I/O協定、混合訊號IP、記憶體IP等等)時,IC設計公司已經愈來愈像主機板產業,而愈來愈遠離我們所認知的創業夢了。今日的IC設計創業只能仰賴更有創意的公司策略,如群聯電子結合系統業者的發展策略,或是有大企業支持的設計公司,以支應IC設計公司大規模化的產業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