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以创新应用思维赋予IC设计产业新生命
世纪民生科技产品事业群执行副总杨存孝:

【作者: 黃俊義】2003年08月05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4767】

本刊总编辑黄俊义(以下简称黄):世纪民生是在2001年由民生科技与世纪半导体合并,在集合两家IC设计公司的资源与人力之后,目前世纪民生在市场定位与公司经营策略上,与过去​​相较有哪些不同之处?


世纪民生科技产品事业群执行副总杨存孝(以下简称杨):世纪民生做为一家IC设计公司的市场定位一直以来都没有改变,仍是以提供客户在系统考量与实际应用上具备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为目标;在产品方向上,目前世纪民生则是锁定在三个主要领域,一是通讯、二是视讯、三是多媒体。原先民生科技与世纪半导体在产品线上有部分相互重叠,但在整合之后,彼此间的技术其实可以互补;例如在视讯(video)领域中,民生科技的专长是应用于在监视器(monitor)的MCU(微控制器)与OSD(On Screen Display;萤幕视控系统),而世纪半导体的专长则是在TV方面的技术,因此两者合并之后的世纪民生,在视讯方面的产品就可结合monitor与TV的应用,加宽技术的广度。


技术的互补是最大竞争优势

在通讯方面的情况也很类似,民生科技在传统的乙太网路(ethernet)领域经营的时间较长,所拥有的客户与代理商销售管道资源也较世纪半导体丰富,但在技术上却比较旧,也偏向在PC端的应用,而世纪半导体有民生科技所缺乏的网际网路(internet)与网路存取(access)端相关技术,虽然过去双方在产品线有部分重叠,在技术面却可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支援,而且整合效应还不错,在视讯、通讯与多媒体等三个产品领域,都能产生一些和其他同业不一样的特点;因此尽管这三大领域产品在市场应用上的变化很快,竞争也非常激烈,但我们仍认为世纪民生所掌握的技术和其他同业相较算是相当齐全。


黄:市场应用变化的快速为IC设计业者带来哪些挑战?在这样的趋势之下,


IC设计业者又应该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杨:就视讯、通讯与多媒体三个领域来看,其实相关技术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改变较大的是IC产品的应用端;随着市场对于电子产品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原本属于不同领域的IC产品在应用领域上往往产生重叠。例如USB技术与监视器、数位相机的整合,即是PC领域产品与视讯、多媒体的整合;或者是目前世纪民生正在开发中、可透过网路进行监看与影像通讯功能的“Network Camera”(网路摄影机)应用产品,即是网路通讯、视讯与多媒体三大领域技术的整合。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未来不同领域之IC产品间的界线会越来越模糊,而IC设计业者的最大挑战即是必须针对不同的创新应用,将旧有的技术进行跨领域的整合。因此,IC设计业者除了必须保持经营与产品策略上的高度弹性,随时因应市场消费者需求变化来调整产品方向,加强基础技术的广度与深度也是维持竞争力的重要关键。目前看到的二十一世纪IC设计产业趋势,是产品从开发到上市的周期越来越短、甚至缩短到半年左右,在产品世代交替的效应之下,设计业者一时的领先或落后并不代表永久的领先或落后,也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只靠一、两个产品就获得成功,而具备较大的公司规模与多样化的技术,相对来说会比小型业者容易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技术与经营之弹性需并重

黄:世纪民生汤宇方总经理曾经提到过,IC产品未来必须具备模组化、可程式化与可重复使用的特性,才能符合市场的趋势潮流,而这是否为现今IC设计业者的竞争力之所在?


杨:IC产品的模组化、可程式化与重复使用性,是IC设计业者在技术上所必须具备的弹性,但在技术之外,IC设计业者能否具备公司整体营运的弹性与效率,才是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关键。所谓公司整体营运的弹性和效率,除了前面所提到之技术广度与深度的加强,还包括晶圆厂选择、成本控制、行销管道以及产品策略等条件。成功的IC设计业者,要能与晶圆厂保持合作上的良好弹性以维持产能,产品成本架构也要时常调整在最佳状态;在产品行销方面,如何在直接面对客户与透过代理商的销售管道之间,维持数量分配上的均衡与机制上的弹性,并随时视市场情况调整产品策略,更是重要的竞争力关键所在。


目前在市场上的IC设计公司,光是在国内就有数百家,遑论欧美与新崛起的中国大陆地区的竞争者,而基本的技术各家业者几乎都已经具备,IC设计业者若只靠一两项专长技术做为竞争条件,力量恐怕稍嫌薄弱,还是必须搭配整体公司营运的策略弹性,才能拥有真正的竞争优势。


黄:这些公司整体营运上的弹性是否包括人力资源运用的弹性?世纪民生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为何?


杨:人才的选择与人力资源的充分运用,确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营运弹性条件,而对IC设计业者来说,所聘雇的工程师是否能在工作上达到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就是一个时常面临的的问题。在此一方面,世纪民生的策略是希望培养工程师自我期许成为「全方位」的工程师,不仅仅是具备设计的能力,还需要有整体产品应用与行销的观念,才能有更好的表现;而要避免让工程师团队与公司在观念的沟通上有落差,必须先建立这样的内部共识。


设计业门槛高是因为需承担风险

黄: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要经营一家IC设计公司,无论在技术或是资金上的门槛是否有越来越高的趋势?


杨:由于产品应用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经营IC设计公司的门槛越来越高,确实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趋势;因为IC设计业的成功条件之一,在于业者是否确实掌握到了市场的脉动,而且IC市场的脉动与整体电子产业的情况也有很大的关联性。以目前在视讯领域中非常热门的LCD显示器驱动器(Driver)IC为例,这类驱动IC的技术水准其实同业之间都​​差不多,而如何在销售上有好的成绩,甚至进一步拓展市场占有率,和整体LCD显示器产业的兴衰起伏就息息相关,LCD显示器市场若交易热络,上游IC业者自然能有不错的获利表现,反之一旦LCD显示器市况不佳,IC业者有再好的产品技术也无用武之地。


但偏偏市场的脉动情况很难掌握,而且往往需要靠一点运气;在这种情况之下,IC设计业者自然需要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无论是在资金、人员的调度,以及策略布局的长远性上,都要有一定程度的基础,才不致于在市场脉动的迅速变化之下惨遭淘汰;这也是经营IC设计业门槛越来越高的主要原因,过去也许拥有新台币一亿元左右的资金就可以成立一家设计公司,但现在资金动辄五、六亿以上,才具备足够的实力。


黄:SIP(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矽智财)虚拟元件的设计与交易,对IC设计业者来说亦是一个未来发展的趋势,世纪民生目前是否在SIP产品的经营上有相关的计画?


杨:目前世纪民生拥有的SIP多属于标准型的产品,也有供应到市场中,但在相关业务上,因公司的人力与能力还是有限,因此我们是选择与专业的设计服务公司合作,将SIP产品授权给创意电子进行销售,以提供客户更好的服务。而发展SIP的相关业务,也是世纪民生维持整体营运弹性的策略之一,未来IC设计业者朝向多元化的产品经营方向,应也是设计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黄:就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情况来看,目前有不少市场预测报告都指出,2003年第四季将是半导体景气历经2001年以来的长期低迷之后,终于迈向复苏的起始点;对于这样的说法,您的看法为何?


杨:从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确实有这样的感觉,但实际上景气究竟会如何变化,其实仍充满未知数。就我们的观察来看,近一两年来无论是国内市场或是全球市场,发展趋势与过去的差异性很大,景气循环的周期性也有所不同,无法以历史上的经验来解读;在1980年代,经济景气大约是四年一个循环,到了1990年代,循环周期缩短为三年到两年半,但现在的景气起伏却似乎没有规则可循;有时感觉景气已经迈向复苏,甚至在公司营收表现上连续九个月创新高,但却一下子又无预警地降到低点。


这代表整体经济景气的状态仍然非常脆弱,四周尚有许多难以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包括国际形势与国内政治情势等,任何突发的事件都有可能将目前感觉还不错的情况打破,像是今年年初的美伊战争与SARS疫情就是很好的例子;尽管目前我们确实有一些产品线已经出现订单增加和交货压力等市场复苏迹象,但还是很难百分之百保证半导体景气在第四季的情况一定会好。


大者恒大的趋势将日益普遍

黄:此种景气不明的状态,是否代表整体半导体产业正历经一个变化阶段?未来半导体产业将朝向怎样的趋势发展?


杨:在未来的3~5年内,整体半导体产业的整合与转型应该是难以避免;其中一个趋势是中国大陆的崛起,必定对全球市场结构造成一些变化,而在新的竞争态势之中,半导体业者「大者恒大」的情况将会日益普遍。以美国地区的半导体业者为例,如Intel、TI这样​​的大公司自然在竞争上拥有优势,但矽谷地区的小型的设计业者势必得经过一番苦战才能生存;美国半导体者和台湾半导体业者的很大不同点是,美国业者因投资金额较大,营收毛利率往往需要达到50%至60%左右才能维持营运,而其股票营收常取决于投资人的预期心理,一旦公司的状况不稳定,很容易就被市场淘汰。


因此,就我个人的看法,半导体产业将在5年内有一番重新整并的趋势,大公司并购小公司的情况将会比新公司的崛起来得明显许多,除非市场中有创新技术或产品应用的出现,否则新兴业者要崭露头角并非易事。


黄:国内目前的IC设计业有300家以上,政府也积极推动「矽导计画」,希望发展台湾成为世界级的IC设计中心;对于这样的远景,世纪民生的看法与建议为何? IC设计业者仍须掌握哪些发展方向?


杨:台湾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界的成功,最初是建立在晶圆代工产业上,而近年来国内IC设计业虽然发展蓬勃,但仍有一些发展上的问题存在;其中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是IC业者的产品重叠性太高。台湾IC设计业者在设计上的能力并非不足,但创新的能力与欧美等地业者比较起来却差距颇大;而面对中国大陆甚至印度地区新崛起的设计业者加入竞争,台湾设计业者若延续过去一味跟随的发展模式,将很难有所成长,而是应着眼于开发系统端的创新应用,才能在市场中出奇制胜。在这一方面,我们认为资讯家电(IA)与消费性电子产品,将是未来通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主动力,也是IC设计业者不可忽视的战场。


而政府的「矽导计画」对于国内IC设计的发展确实立意良善,但是除了产业辅导政策的推动,相关单位在贸易政策上的配套措施却似乎稍嫌不足。台湾因为腹地狭小,经济产业向来是属于外销导向,若要让半导体产业能有更好的表现,除了产业创新研发的推动,降低部分贸易障碍与提高半导体产品销售流程之效率,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而在达到「矽导计画」建立台湾成为世界IC设计中心的高目标之前,如何先加强半导体产业之间的合作,先做到「不输」,或许是政府在发展半导体产业可优先考虑的方向。


(整理\郑妤君;摄影\汪明智)


相关文章
用Arduino 打造机器人:循迹、弹钢琴、下棋都行!
树莓派推出AI摄影机、新款显示器
智慧充电桩百花齐放
充电站布局多元商业模式
以爆管和接触器驱动器提高HEV/EV电池断开系统安全性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美光32Gb伺服器DRAM通过验证并出货 满足生成式AI应用要求
» Cadence结合生成式AI技术 开创多物理场模拟应用新时代
» AMD公布2024年第一季财报 成长动能来自AI加速器出货增长
» 调研:2027年超过七成笔电将是AI PC 并具备生成式AI功能
» 新唐科技MA35D0 微处理器系列适用於工业边缘设备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98GSYKYSTACUKM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