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AI機器人聯盟成立的啟示 (2025.08.18) |
|
一聲號角,宣告台灣決心將其賴以自豪的半導體與資通訊(ICT)實力,灌注到一個全新的領域:AI機器人,目標是打造繼半導體之後的下一個「兆元產業」。... |
. |
產研加速落實培育半導體複合型人才 (2025.08.14) |
|
近期台灣除了有AI新十大建設將擴大培育業界AI菁英,工研院與台達電也不約而同,投入培育後摩爾時代的半導體業所需的複合型人才。... |
. |
傳動系統與元件加速整合智慧化 (2025.08.14) |
|
自工業4.0發展迄今,因為當時台灣打造CPS虛實整合系統的關鍵元件傳感器與控制器等,皆受歐日系品牌大廠壟斷。直到AI、MEMS感測器崛起後,經過傳動系統/元件整合與上層控制器串連,而有望改善... |
. |
一機多工,智慧升級 機器人迎整合新紀元 (2025.08.14) |
|
自從生成式AI問世以來,雖然人形機器人話題蔚為風潮。但從今年COMPUTEX 2025首日,由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播放致敬台灣ODM代工廠的影片中仍可發現,即使在現今AI伺服器組裝線,仍須仰賴大量人力,也可見工業機器人增添多功整合的商機與必要性... |
. |
關稅變局來襲 半導體與製造業如何重塑供應鏈地圖? (2025.08.13) |
|
對於電子和高科技產業而言,關稅的變化對上下游供應鏈造成了重大影響,可見關稅凸顯韌性供應鏈的必要性。本文深入分析關稅對於供應鏈動態所造成的影響,如何認知風險與舉措... |
. |
氫能源加速驅動低碳發展 (2025.08.12) |
|
在全球面臨氣候變遷挑戰與碳中和壓力之際,各國無不加速推動再生能源發展與能源轉型。其中,氫能源因其具備高能量密度、零碳排放與多元應用潛力,被視為未來潔淨能源的關鍵選項之一... |
. |
打造類人未來:當機器人成為社會一份子 (2025.08.11) |
|
我們有必要從機器人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來觀察,延伸至人機關係的心理學挑戰,再到法律與倫理邊界的重新定義,全面檢視「人形機器人成為社會一份子」的可能與限制... |
. |
工廠與服務業的新勞力:機器人的真實應用現場 (2025.08.11) |
|
時至今日,隨著人工智慧、感測器與邊緣運算技術的進步,機器人正逐漸「走出籠子」,成為能與人互動、理解環境、執行多樣化任務的新型勞動力。... |
. |
從仿生設計到智能交互──機器人技術進化揭密 (2025.08.11) |
|
從模仿人類骨骼的機械關節,到能理解語意、辨識物體並自主決策的智慧體,人形機器人正處於一場橫跨機械、電子、AI與人文的融合演進中。這場技術進化的歷程...... |
. |
如何利用tinyAVR 2系列實現低功耗/經濟高效的PIR運動檢測 (2025.07.31) |
|
在智慧居家應用中,低功耗且精準的移動偵測系統極常見。利用tinyAVR® 2系列微控制器,搭配被動紅外線(PIR)感測器,可實現低成本且高效率的移動偵測解決方案。
PIR感測器的輸出信號較為微弱,常見的解決方案是使用額外的運算放大器來進行信號放大... |
. |
解鎖新一代3D NAND快閃記憶體的垂直間距微縮 (2025.07.15) |
|
3D NAND快閃記憶體的產品目前配有超過300層堆疊氧化層和字元線層,以滿足位元儲存能力方面的需求。imec正在開發兩項可在不犧牲記憶體運作和可靠度的情況下實現垂直間距微縮的關鍵技術:氣隙整合與電荷捕捉層分離... |
. |
築牢工業資安防線 主動整合是關鍵 (2025.07.11) |
|
順應全球製造業正積極引進AI與數位化轉型,關鍵基礎架構也逐步整合至統一的數位生態環系當中,促使資安風險日益多樣化,工業資安軟硬體規範也為此不斷推陳出新!... |
. |
雷射鑽磨改質助半導體革命 (2025.07.11) |
|
迎接現今生成式AI驅動半導體產業變局,台灣該如何在護國神山的基礎上,強化次世代功率半導體和面板級先進封裝的供應鏈韌性與生態系尤為關鍵。... |
. |
雷射先進應用的最新趨勢與市場動態 (2025.07.11) |
|
在全球製造業面臨淨零碳排與智慧製造雙重轉型之際,先進雷射技術正以其高精度、高效率、低能耗及非接觸式加工等顯著優勢,成為實現永續與高效生產的關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