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5g
科技
典故
制定無線傳輸規範的組織 - ITU

ITU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制定無線傳輸設施的相關規範,例如手機、飛航通訊、航海通訊、衛星通訊系統、廣播電台和電視台等無線傳輸設施,
【COMPUTEX】經濟部攜手明泰、光寶、聯發科 推出「O-RAN基站」三頻全產品線 (2024.06.04)
經濟部今(4)日於Computex展中舉辦「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開幕儀式,其中匯集工研院、金屬中心、紡織所、設研院等4大研發單位及明泰科技、聯發科技、光寶科技、緯穎科技4家廠商,展出近20項創新科技
迎接智慧隨行時代 聯發科技展示無所不在的AI應用 (2024.06.03)
聯發科技在2024年台北電腦展展示了『智慧隨行,AI無所不在』的應用。重點的旗艦晶片天璣9300在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各類裝置端生成式AI應用,透過內建硬體級的生成式AI引擎--聯發科技第7代NPU,加上聯發科技的完整工具鏈,記憶體硬體壓縮和LoRA技術,協助開發者在裝置端快速且高效地展開多模態生成式AI應用
聯發科5G寬頻技術與全球夥伴合作 打造綠色通訊生態圈 (2024.05.23)
聯發科技持續透過優異技術、先進架構及電源管理,在5G CPE產品的功耗較市面上其他解決方案低25%,自上市以來已累計減少高達近1,300萬公噸的碳排量,相當於兩千萬棵樹苗長大所需的固碳量,貢獻全球節能低碳,並推動綠色通訊生態圈
工研院攜手聯發科開創邊緣AI智慧工廠 整合平台降低功耗50% (2024.05.22)
基於現今高速即時、智慧化的檢測技術已成為產線高產能的關鍵,加上邊緣運算與人工智慧(Edge AI)掀起一波科技新趨勢。工研院也攜手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發科技打造「智慧工廠5G+AI次系統異質大小核平台」
攸泰科技正式掛牌上市 瞄準衛星通訊與無人機雙軸發展 (2024.05.16)
攸泰科技正式掛牌上市,期許今年透過加值型客製化服務與自有品牌RuggON的模組化標準品雙軸營運策略的積極推進下,今年營運表現可望以雙位數成長率攀升。攸泰科技成立於2011年,主要從事為不同垂直市場提供多樣化結合軟硬體及應用的全方位解決方案,例如衛星通信、農業、物流、海事、交通與政府專案等重點產業
R&S在CCW 2024展示測試方案 協助成功過渡至任務關鍵寬頻通訊 (2024.05.13)
傳統的TETRA或P25窄頻技術已無法滿足當今緊急回應者對連接的需求。隨著任務關鍵型網路需求的增長,寬頻連線成為解決方案。適當的設備和移動網路測試有助於符合3GPP標準的寬頻任務關鍵型服務之轉型
是德科技成功驗證符合窄頻非地面網路標準的新測試案例 (2024.05.13)
是德科技(Keysight)成功依據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第17版標準(Rel-17),針對窄頻物聯網(NB-IoT)非地面網路(NTN)進行新的符合性測試案例驗證。藉由使用是德科技射頻/RRM DVT和符合性工具套件,這些測試案例順利在全球認證論壇(GCF)的符合性協議小組(CAG)第78次會議中通過驗證
攸泰科技參與Satellite Asia 2024 拓展東南亞衛星市場商機 (2024.05.07)
攸泰科技將赴新加坡參加Satellite Asia 2024,此次參展將可望使臺灣技術推向國際,增加台灣團隊的國際能見度,攸泰科技更將趁此機會,探索東南亞衛星市場的發展趨勢和商機
遠傳電信營運每年減碳5萬噸 獲施耐德電機永續發展影響力獎肯定 (2024.05.07)
因應國際淨零碳排行動逐漸涉入「範疇三」的深水區,法商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自2022年首度舉辦全球「永續發展影響力獎」以來,2023年獎項規模更勝以往。並於今(7)日宣佈遠傳電信因為在營運中降低能耗的成果顯著,成為本屆唯一榮獲2023年「永續性對企業自身的影響(Sustainability Impact to my Enterprise)」獎項的台灣企業
麗臺協助大型農場導入5G專網與淨零碳排驗證 (2024.05.02)
麗臺科技成功整合台灣在5G專網設備的製造優勢、華電聯網的建置經驗及金緻網路/清華大學資工系黃能富團隊在智慧農業的十四項殺手級應用服務:包括利用無人機、無人車、智慧眼鏡、高解析度攝影機及5G專網專用手機的五大資料收集工具
數位部訪視全球傳動 見證5G結合智慧儲運成果 (2024.04.23)
為推動通訊傳播創新應用政策,數位發展部自2023年起攜手公協會,建立各產業對5G專頻專網應用的發展藍圖,以凝聚產業共識。並於今(23)日由數位部次長李懷仁率數位產業署副署長胡貝蒂及輔導團隊
安立知全新模組可模擬MIMO連接 打造穩定5G/Wi-Fi評估環境 (2024.04.12)
Anritsu 安立知推出全新開發的 4x4 巴特勒矩陣 (Butler Matrix 4x4) MA8114A 模組,支援 0.6 GHz 至 7.125 GHz 頻率範圍,以擴展其模擬 MIMO 連接的 Butler Matrix 模組陣容。 MA8114A 是一款具有 4 個輸入埠和 4 個輸出埠的 Butler Matrix 傳輸路徑,支援 6 GHz 頻段 (5
安立知強化支援GEO衛星NTN NB-IoT裝置協議測試解決方案 (2024.04.03)
Anritsu 安立知推出針對同步軌道 (GEO) 衛星非地面網路 (NTN) 裝置的協議測試解決方案,擴展了訊令測試儀 MD8430A 的功能,以支援 3GPP Release 17 中所定義的 NTN NB-IoT RF 性能。 多年來,Anritsu 安立知一直為 3G/LTE/5G 提供協議測試、射頻 (RF) 測試、協議一致性測試和 RF 一致性測試解決方案
安立知以全方位無線通訊方案引領探索6G時代 (2024.03.28)
隨著行動通訊邁入萬物互聯的新世代,6G 以更快速度、更低延遲和更多應用可能性被認為是下世代無線通訊的關鍵技術;與此同時,AI 人工智慧的應用,也預計將加速產業翻轉,並劇烈改變人類的生活
韓國無線電促進協會攜手安立知 進行B5G/6G技術驗證 (2024.03.26)
韓國無線電促進協會 (Korea Radio Promotion Association;RAPA) 與 Anritsu 安立知於 2024 年 2 月 22 日在 Anritsu 安立知公司總部簽署合作備忘錄 (MoU),確定了雙方將攜手針對下一代通訊標準—— Beyond 5G (B5G) 和第六代行動通訊系統 (6G) 展開合作
富宇翔科技推出IoT-NTN測試平台 助衛星通訊產品進行驗證 (2024.03.22)
富宇翔科技(ALifecom)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 SATELLITE 2024 上發佈其IoT-NTN非地面網路測試平台。該平台是業界首個將通道模擬器嵌入到網路測試儀中的整合解決方案,可透過小型、高易用性並具高度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有效地模擬及測試非地面網路通訊
資策會攜手日本5GMF 推動5G發展與創新應用 (2024.03.21)
根據ABI Research預估,至2026年,全球5G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高達63%。資策會於今(21)日與日本第五代行動通訊聯盟(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Promotion Forum;5GMF)共同舉辦「5G毫米波趨勢與創新應用國際論壇」
MIC:AI成為未來通訊產業關鍵基礎 (2024.03.06)
資策會MIC表示,手機生成式AI應用發展成為本屆MWC關注焦點,三大關鍵AI應用分別為「圖像生成」、「圖文摘要」與「智慧搜尋」,如解決用戶拍照出現無關人事物的痛點;以一鍵指令摘錄長篇文章重點、給予虛擬助理圖片與指令
IDC:全球智慧手機產業鏈維持平緩 競爭格局變化不大 (2024.03.05)
根據IDC(國際數據資訊)最新「全球智慧型手機供應鏈追蹤報告 」研究顯示,在全球前十大品牌廠商透過行銷、產品策略進行高、低階市場攻防戰的情況下,2023年第四季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製造規模相對上季與去年同期分別大幅成長14.3%與12.5%
R&S新款3GPP 5G一致性測試解決方案縮小設備占地面積 (2024.03.04)
Rohde & Schwarz推出兩款針對5G射頻(RF)和無線資源管理(RRM)一致性測試的新配置。R&S TS8980S-4A是一款針對3GPP帶內測試案例優化的高經濟價值單機解決方案,而R&S TS8980FTA-3A則是一款覆蓋所有帶內和帶外測試案例的單機櫃解決方案

  十大熱門新聞
1 工研院攜手聯發科開創邊緣AI智慧工廠 整合平台降低功耗50%
2 【COMPUTEX】經濟部攜手明泰、光寶、聯發科 推出「O-RAN基站」三頻全產品線
3 安立知和dSPACE於5GAA Meeting Week展示數位雙生系統 聯手提升VRU保護服務
4 Ansys整合電磁模擬 提供IoT及5G早期階段天線設計
5 是德電子量測論壇聚焦無線、汽車革命及高速互連技術
6 工研院攜手馬偕醫院 演示台灣首例5G超音波診療服務
7 趨勢科技:企業投資5G專網防護 2027年達129億美元
8 數位部辦理5G專網國際論壇 機械業看好提升短鏈勞動力
9 是德通過3GPP第16版16/32個發射器效能增強特性測試案例驗證
10 工研院ICT TechDay 展示低軌衛星、車聯網、5G/6G技術成果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