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工控自動化
科技
典故
網際網路聯合公會 - W3C

在1994年10月,網路的創造者Tim Berner-Lee,在麻省理工學院的電腦科學實驗室裡,成立了網際網路聯合公會,也就是現在的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燈塔工廠的關鍵技術與布局 (2022.05.27)
達成淨零排放的關鍵除了能源轉型,還包含減少產品「製造」,透過產品、零組件及材料循環運用,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或者透過「提供服務」的方式創造產品價值。
生技產業啟動數位轉型 自動化為關鍵推手 (2022.05.26)
生技藥廠如何縮短產品製程週期、提升產品產量,藉以節省時間與成本,工廠現代化的轉型技術議題自然成為整體產業的討論重點。
透過新方法為訊號鏈系統建立電源解決方案 (2022.05.25)
訊號鏈系統將實體世界中的類比數據連接到處理數據的數位世界。然而為訊號鏈系統供電會是一項挑戰,因為電源不可以降低系統的整體性能。線性穩壓器可以防止性能降低,但代價是功率損耗增加,因此效率降低
使用深度學習進行地下電纜系統預測性維護 (2022.05.25)
本文敘述如何使用深度學習來進行地下電纜系統的預測性維護。利用深度學習模型能夠接近即時地執行分類,讓現場的技術人員可以在擷取到資料後立即看到結果,並且在必要時重新執行測試
下一個自動化時代 新網宇實體系統正面影響力 (2022.05.25)
工業發展的驅動力為何? ST突破感測器、人工智慧、通訊等領域的技術,以創新的網宇實體系統開啟下一個自動化時代。
認識風險屏障:功能性安全如何有助於確保安全 (2022.05.23)
從化工廠的液面監測到自動車輛導航和飛機升力控制領域,執行關鍵功能的電氣元件愈來愈普遍,也提高發生故障的風險。無論是預防系統故障或預測、減輕未來風險,功能性安全已改變工程師對系統設計的思考模式
「機、廠、鏈」三大環節形塑「智」造樣貌 (2022.05.23)
智慧製造的發展型態可以拆解成為機器運作端(機)、廠務管理端(端)、內部鏈、外部鏈與其他工具等環節。在各環節的應用層面中導入智慧科技,能夠提高產能彈性運作的效率,使得供應鏈有效因應且管理各種風險
信標技術進步為消費者與零售商帶來豐厚回報 (2022.05.04)
信標技術(beacon)正在快速發展,現今信標設備支援的用例範圍已從主動零售接洽擴展到購物中心、機場、醫院等場所的室內資產追蹤和導航等應用。
厚植台製CNC軟硬實力 (2022.04.28)
由於國際經濟仍受通膨、供應鏈瓶頸等因素干擾,恐將不利於高度仰賴進口CNC數控系統的工具機產業長遠獲利,更該趁此時厚植軟硬體實力、培育人才,化危機為轉機。
CNC加工的完美數位新世界 (2022.04.28)
從技術進化的觀點來看,CNC加工製造的效能要再提升,全面性的使用數位技術是目前唯一的方向。而數位技術的發展,則又以深度的虛擬與模擬為要點。
數位及綠色雙軸轉型 淨零碳排擴大成效 (2022.04.28)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地球能源正逐漸消耗等因素,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已成為全球各國氣候行動的共識,而企業積極規劃淨零計畫與策略,也宣告各自為淨零排放時程所付出的努力成績
引進歐日系CNC數位分身 (2022.04.27)
有別於過往談到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技術,往往都由CAD/CAM/PLM等PC商用軟體廠商主導,2022年TIMTOS x TMTS已可見到有工具機產業開始引進由CNC數控系統為核心的數位分身解決方案
工具機狀態檢測方法進化中 (2022.04.27)
由於工具機持續往高階多軸複合化方向發展,加工應用模式也隨著刀具、控制器機能不斷進步,工具機狀態檢測方法及數據分析方式也同步進化。
樹脂轉注成型(RTM)製程可用非匹配網格模擬 (2022.04.26)
高分子強化複合材料產品的曲面需要複雜的疊層設計,在進行樹脂轉注成型(RTM)製程建模時,須根據產品設計的疊層,建立對應的實體網格;本文舉出驗證案例比較說明非匹配網格與匹配網格模擬結果的差異
利用軟體驅動、安全的預測性馬達維護提升生產力 (2022.04.26)
預測性維護解決方案結合感測技術來收集設備資料,並採用先進的分析和演算法來得出設備健康狀態,本文描述如何利用軟體驅動、安全的預測性維護馬達設備運作來提升生產效能
聰明部署邊緣節點 實現靈活工業運行環境 (2022.04.25)
由於需要在設備之間進行大量的協調,使得現代工業環境更為複雜。 這推動了設備間協調和時序對齊的需求,這些需求反過來, 又促使邊緣運算環境,對有線或無線通訊的需求日漸急迫
為大功率三相 AC 馬達選擇和應用機電接觸器 (2022.04.25)
本文以 IE3 電動馬達實作中所使用的Siemens SIRIUS 3RT系列電源接觸器,來說明設計選擇。
永續是企業創新契機 與數位轉型並駕其驅 (2022.04.25)
IBM倡議台灣大型製造業發展「永續即服務」生態圈,將自有的永續核心能力平台化,進而提升產業供應鏈競爭力,建立產業生態系的協作創新。
以模型為基礎的設計方式改善IC開發效率 (2022.04.25)
以模型為基礎的設計開發,在Simulink建立模型並模擬混和訊號IC設計、受控體和微機電系統(MEMS),本文展示馬達和感測器的範例。
自動對焦相機有效提升PCBA檢測效率 (2022.04.21)
電子代工製造廠通過自動對焦相機進行影像擷取,實現PCBA電路板組裝的即時檢測,並標示出瑕疵,淘汰不合格的電路板,有效提升檢測效率。

  十大熱門新聞
1 協作機器人成企業自動化首選 UR在台設立技術支援與訓練基地
2 光陽與東華大學合作 打造東台灣首座RE100綠能電池交換站
3 [自動化展] 凌華科技以邊緣運算創新 與夥伴共創工廠智慧化與低碳化
4 Basler參與工研院先進封裝製程設備研討會 探討AOI應用
5 AMD的Kria K24 SOM滿足工業及商業應用 加速邊緣創新
6 ST:以全面解決方案 為工業市場激發智慧並永續創新
7 [自動化展] 高柏持續為自動化工業提供完整的散熱產品與服務
8 協助客戶解決痛點 士林電機展示完整工控解決方案
9 金屬中心科專成果發表 模具產業數位轉型受矚目
10 台灣工具機展銀泰科技精銳盡出 主打智能與散熱兩大解決方案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