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10
創惟科技發表USB 2.0 to SATA/PATA橋接控制IC (2007.08.09)
高速I/O通訊廠商—創惟科技,今發表USB 2.0 to SATA/PATA橋接控制單晶片解決方案(產品代號:GL830),此產品並已正式量產上市。 GL830可支援一般主要的USB外接應用裝置,主要應用在硬碟外接盒、內建硬碟之行動多媒體以及支援 SATA介面之光碟機
無線通訊、高速匯流排與EDA工具的獨立創新 (2006.09.11)
這就是矽谷迷人的地方,不論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各有其過人之處,即便是間小小的工作室,也有蘊藏左右世界的科技實力。這也是矽谷精神的精髓所在,不從眾、不隨潮,創新跟獨立才是價值核心
PC主流介面橫跨CE、直撲DH (2006.03.01)
PC最具優勢的組件標準及技術主要有三:即是ATA、PCI及USB,此三者也是讓PC成功跨足CE的三大幕後功臣,其關鍵就在於:除了在連接器之類等實體組件上有大規模生產的量價均攤優勢外,另一個優勢來自於介面協定的相容性,本文以下將對此更深入的討論
多樣介面 連結數位新世界 (2005.03.05)
當PC由文書處理工具變身數位家庭中心,PC與周邊設備的連結介面技術也不得不迎合這一波趨勢,提高傳輸速度與品質等方面的效能表現,讓使用者能隨心所欲享受各種影音娛樂;這些連結技術包括最常見的USB/IEEE1394、專長視訊的DVI/HDMI以及熱門的PCI Express等,每一種介面都各有千秋
PCI Express架構探微 (2005.01.01)
PCI Express儼然已經成為主流規格,未來將可做為各種不同電腦運算平台的標準主機I/O匯流排。本文將由PC 匯流排的演進起始,探討此一高效能的新一代I/O互連技術,並由PCI Express 的實體/軟體層、PCI Express 的優點與技術概觀等面向,為讀者深入剖析
磁碟介面變革新規︰SerialATA (2004.09.27)
由APT、Dell、Intel、Maxtor、Seagate等業者所聯合提出的新磁碟介面標準︰SerialATA,不但能解決UltraATA的缺點,同時又能夠讓ATA介面的效能速度再次提升。本文將針對SerialATA的諸多新規特色來作一個介紹
SATA技術的現況與發展 (2004.05.05)
Serial ATA(SATA)為取代Parallel ATA(PATA)成為新一代實體儲存介面技術,目前已奠定一套長達十年的發展藍圖,能配合資料傳輸與儲存方面的需求,提供重要的擴充能力、價位、效能、可靠度及各種接線元件
第三代I/O傳輸技術的競賽 (2004.04.25)
高速傳輸技術的演進如同CPU追逐速度一樣,不曾中止過。與PC、通訊、電信產業有關的第三代I/O傳輸新技術(3GIO)有:PCI Express、HyperTransport、RapidIO正蓄勢待發、未演先轟動地爭奪市場的霸主地位
戴爾推出全新 PowerEdge 機架型與工作群組伺服器 (2001.03.28)
戴爾電腦(Dell) 28日推出最新設計的伺服器產品,為客戶提供更理想的系統效能、可靠性和價格效益,並靈活地運用於網際網路及內部網路基礎建設上,提供電子郵件、檔案管理、列印,甚至網站與資料代管的應用服務
PCI界面新規格半年內完成 (2000.05.21)
周邊元件互連專業組織(PCISIG)發表針對伺服器所訂定的PCI-X全新介面規格,PCI SIG行政總裁Richard Baek表示,目前該組織正在擬定PCI Hot-Plug(熱插拔)標準,預計半年之內完成,屆時,伺服器內部的PCI介面卡可在開機狀態下進行插、拔與更換


  十大熱門新聞
1 Littelfuse單芯超級電容器保護積體電路用於增強型備用電源解決方案
2 Western Digital全新極速8TB桌上型SSD 釋放數位創作無限可能
3 LitePoint攜手三星電子進展 FiRa 2.0新版安全測距測試用例
4 愛德萬測試發表V93000 EXA Scale SoC測試系統超高電流電源供應板卡
5 Nordic Semiconductor全面推出nRF Cloud設備管理服務
6 意法半導體新款高壓側開關整合智慧多功能 提供系統設計高彈性
7 安提國際MegaEdge系列新品為邊緣AI推論與電腦視覺應用賦能
8 長陽生醫推出Miicraft光固化3D列印機 協助牙科提升醫療能量
9 群聯電子推出全新企業級SSD品牌PASCARI及高階X200 SSD
10 中美萬泰新一代無風扇熱插拔電池醫療級觸控電腦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